成群結隊的外來種:亞洲輝椋鳥

假日到台南官田的種書店值班, 一向習慣到處觀鳥的我,在廣場的橫槓電線上,驚見許多黑麻麻的鳥類,感覺很怪異。從前來到拔林村,總會在不同時節看到不同鳥類,像是赤腰燕、栗尾椋鳥、大捲尾(烏秋)、家八哥等。這次觀測到這些黑成一片、不像烏秋那麼長尾的鳥,忍不住拿小相機拍攝。當預覽畫面時,驚嚇竟是排列站立的輝椋鳥。

輝椋鳥(亞洲椋鳥 Aplonis panayensis)成鳥全身油亮,羽毛有著寶綠色光澤,雄雌同色。眼珠子是血紅色,我都叫牠:紅眼戰士,未成年鳥的腹部有縱紋。第一次在南部看見牠時,是三月木棉花盛開的時候,喜愛成群結隊的輝椋鳥並沒有出現太多隻,只見腹部有縱紋,為亞成鳥的年輕鳥,孤孤單單。同樣是三月,我就在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附近,看見整群的輝椋鳥在吃蒲葵果實。這次看見電線上共有十八隻輝椋鳥,實在是有點兒擔心。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有一份電子報:〈2021年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年報出爐!〉其中一段寫著:

長期族群趨勢(2011-2021)顯著成長的鳥類有59種,其中,成長最高的前三名均為外來鳥種,依序為白腰鵲鴝(9,061%)、灰頭椋鳥(5,126%)和亞洲輝椋鳥(4,407%),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排名不納入以括弧標示的鷺科、燕科、猛禽類鳥種)。顯著下降的鳥類有7種,分別為棕背伯勞(-69%) 、鉛色水鶇( -54% )、臺灣朱雀( -51% )、棕三趾鶉(-40%)、褐頭鷦鶯(-20%)、灰頭鷦鶯 (-13%) 和白頭翁(-9%)。希望常見的鳥能繼續保持常見,一直是BBS Taiwan的核心目標。

可知道白腰鵲鴝、灰頭椋鳥、亞洲輝椋鳥這些外來種在台灣適應良好、成長快速,影響到台灣本土鳥類,連常見的白頭翁就也下降成長9%,而這就是我有點擔心的原因。

在我拍照的這一天(2023.12.10),一個大姐看我仰頭一直在拍東西,好奇跑過來問我在拍什麼?我告訴她,以前沒在這看過輝椋鳥,突然發現了。她也告訴我:「好像這幾天才出現。」然後又補充假日去南鯤鯓代天府時,也看到很多這種鳥。我跟她說:「這種鳥很恐怖,很危險。」她聽了嚇一跳,以為是會強烈攻擊人。我說:「牠們是外來種,會影響到我們台灣本土的鳥類的生存。」

想來,真是有點兒不安,我們這一代常見的鳥,會不會下一代就不易見了呢?!

延伸資訊:

逆轉入侵潮|揮別外來種鳥類這麼難!(我們的島)

延伸閱讀:

後院打卡鳥:外來種白腰鵲鴝 

黃尾鴝來過冬 

【Video】個性活潑的白環鸚嘴鵯與鵲鴝 

【Video】喜好喧叫的樹鵲 

【2023無支配】台南官田「種書店」:大學一堂課一書店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