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澱過後一週,終要來紀錄五、六月忙碌的這件大事。 Doch有一堂「無支配藝術實踐課程」(無支配ISONOMIA ART LAB),需要具行動力、機動性、積極性強的學生。這學期(2023下學期)招收的十七位大學生中,以十九歲大二生居多,課程前三分之二累積多次踏查行動,爬躍烏山嶺、蹽溪過瓜田、渡邊豐博先生國際交流、隨著青農偉哥、旗哥了解旱澇大地帶來農業的影響⋯⋯。多次行動課程該如何在期末呈現,作為完整...
這是Doch【無支配ISONOMIA ART LAB】藝術實踐課程紀錄。 每週一下午的「無支配」課程,有時會額外添課,不強迫參與下,參與的學生仍佔多數,就如週六(2023.04.22)「農人帶路」,連四個小時戶外課,年輕人也早起一起隨行,很喜歡他們的積極性。由於當天下午有事,我們錯過了這趟「農人帶路」中,跨越曾文溪的橋段,於是,隔兩天的上課日,我們決定來補走這段蹽溪行程。
這是【2023無支配ISONOMIA ART LAB】課程紀錄。 三月二十七日,二〇二三 三月底日本Groundwork 三島的執行長渡邊豐博老師來到台灣,在「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流域學校)的安排下,其中一站來到「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的拔林工作站,而此日正是Doch的「無支配」課程學生在此上課與作業,這篇紀錄當天的行程。
這學期,Doch開設一堂實驗性的課程,他希望在閱讀與討論之外,可以到處遊走,移動教室。這堂課每週都有新計劃,學生們需具機動性、主動性的依地學習。
一六〇三年一月,明朝書生陳第跟著將軍來到台灣二十天(1602年末跨到1603),將其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下全文約一千四百個字的《東番記》,其中一段寫著: 穀有大小豆,有胡麻,又有薏仁,食之已瘴癘;無麥。蔬有蔥,有薑,有番薯,有蹲鴟;無他菜。
▲前頭右側作品為此堂課「MAP門神計畫」 「渡拔之夜」結束五天,我始終沒有好好提起精神去整理照片與心情,只記得那個晚上回到家後,整理了記憶卡內三十幾張同學獨照及合照傳到社團,那是負責影像紀錄的同學側拍同班同學,我真心地謝謝這群大學生,這一天、這一整個學期的支援與創作。
六月,台灣新冠疫情進入高漲難熬階段,許多課程改為線上課程,但在藝術大學,許多課程得靠著雙手實作,難以線上上課,就如這堂創整課,仍得到拔林工作站進行,持續整學期的計畫。我們總是呼籲大學生,身體健康、照顧好自己,工作站的三大罐酒精及臉上的口罩,是我們謹守防疫的基本步驟。 這個月已慢慢進入收尾,六月二十二日是成果發表的「渡拔之夜」,同時也是「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之〈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首發...
把【2022渡拔DuBa計畫】五月工作作一整理,因為這個月台灣疫情升溫,我們深怕如果停課或是確診同學太多,就不知該如何完成這個計畫,目前都仍在進行中,希望六月底能如期完成,師生們都健康。
上個月多事,無法週週到拔林工作站參與【2022渡拔DuBa計畫】,就讓Doch在課程社團寫下的文字留在這,作為紀錄。 上個月紀錄:【2022渡拔DuBa計畫】從無人車站旁的小村落開始(2022.03)
以為這學期Doch的創整課程要進入較靜態的模式,身為他的機動幫手/班長的我,也開始規劃著未來半年要執行的自我工作,正當師生整頓好上學期【2021社子六甲連線】計畫所帶來的獲與思時,如此精準巧妙的,一段緣分就掉了下來,我很難形容這之間的牽線,只能說,能讓學生在大學所屬區域的土地上,與在地連結並執行創作,一直是Doch鼓勵年輕人這樣做的,上學期的【2021社子六甲連線】也是,多年前的【南科國小閱讀裝置...
這是「社子六甲連線」計畫第三個月的紀錄,從按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月到隔年一月中,此計畫前後來到社子、六甲上課日共十二回,加上額外加班近二十回。二〇二二年一月十二日是課程最後一回,一月十四日為六甲恒安宮媽祖廟燈會,正式為竹編作品點燈。
這是Doch這學期創整課的「社子六甲連線」計畫,從十一月正式開始進行,此一學期將學生帶入社區,皆為台南溪北的小鎮廟宇,一為官田區社子里的鎮安宮;另一為六甲區恒安宮。這一篇紀錄為六甲線,十二月工作紀錄。
這學期又跟著Doch的創作課,一起協力工作,「2021社子六甲連線」計畫把課程拉近社區,拉近廟宇中心,和媽祖婆交陪,和居民做朋友。老屋整創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在木結構固定前,還得完成一件事,就是將老屋門面上漆,提亮它的氣色,這是屬於Doch創作的範圍。當老屋碰上新色彩,要如何設計呢?
每隔兩三年,Doch的創作課就會將學生帶離教室,拉到社區與鄉鎮,實際與大環境交手,學生學習與在地居民相處,在里民與社區中考驗創作方式,在多重組合下自我學習。因為每一個案例都有不同的條件與題目,學生與老師都得一邊學習、一邊試圖解決問題,我個人認為,這是大學生在學期間應多體驗的經驗,是一種活生生的學習,或許沒有亮麗的成品,但它一定會在以後慢慢發酵。
你若在此,可以靜靜的觀察獵人設下松鼠的路徑, 可以感受那山棕葉直立掩護的秘密空間, 那個樹葉洞與牆上的獵槍, 還有獵人群像其銳利的雙眼, 當然,還有巨大的木構作品本是傳統家屋裡的燻肉架, 仰頭望,那掛著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