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台九線】從台東南迴到屏東,此時看到的海已從太平洋變成台灣海峽,一路從西邊的雲林、苗栗到東邊的宜蘭、花蓮找驛站,現在又回到西半部,而且是南國的兩個車站:「枋山車站」、「鎮安車站」。
今年元旦爬山,走了一段烏山嶺水利古道,那是日治時期「官佃溪埤圳計畫」(嘉南大圳建造)中,八田與一與工作人員往返東西口探勘的路線,特地去走是因為有意讓Doch「無支配藝術實踐課程」的學生一起來走,算是元旦爬山慣例,也算是行前場勘。開學過後,我們果真就帶著年輕人再走一次東西口水利古道。
龍年初三,選擇到高雄駁二特區看黃色小鴨,身為高雄人一定要為高雄宣傳。
我其實喜歡車站的氣氛,來到這裡,只有兩個目的:離去或是返回。離開熟悉的地方、離開短暫停留的地方、離開情感朦朧的地方、離開捨不得離去的地方;也或許是返回,回到熟識的家鄉、回到過去曾經有愛的地方、回到一個可能不想面對的地方。不管是離與返,都帶著起伏不定的心情,是孤寂一人,獨自感受。
那天進入台南城吃了午飯,突然想著,該要如何度過這個府城午後呢?沒有什麼計畫下,就擬出了一個散策計畫,我們決定走一段路,從開山路走往民生綠園(湯德章紀念公園),再接中正路,接上忠義路。這段屬城內市中心的路走來相當喜歡,路上驚喜連連,於是隔一週又和返家的女兒zozo散步一兩次,此篇為三回的紀錄總和。我們走了哪些地方呢?民生綠園、忠文堂筆莊、台南二二八紀念館、八吉境檨仔林朝興宮 馬兵營保和宮、Ragu ...
每年元旦的爬山日,總是想著該去哪兒行?這些年總是在走讀曾文溪流域,不管是帶著小學生或是大學生,自己也持續「散步水圳邊」計畫。手邊的《圳流百年:嘉南大圳的過去與未來》已讀完,我想,或許該來走走「烏山嶺水利古道」。
小米播種在鄒語唸作「miapo」,也就是這場活動的命名:米亞播。
2013年起,我們與八歲的雙胞胎女兒開始步走「嘉南大圳」水圳路,為符合親子時光的娛樂性與輕鬆感,每回散步不超過五公里,主要是小朋友熱中觀察水圳路邊的生物,往往就停留在西瓜田邊或是直接蹲在路邊觀察鍋牛等。這十年來走過的路段不多,但以珊瑚潭為中心點,南北到善化、麻豆、新營等,算是稍微摸清了嘉南大圳的中心點。
雙胞胎女兒一前一後返家,zozo才剛回台北十天,就換yoyo回到南部。我總想著,一學期才能回家一次,多可憐!尤其yoyo寒假還得留在學校,就覺得多回家一趟有其必要性,回家就可以避免兩三天晚睡(忙碌的大學生活都熬到三、四點啊);回家就可以暫且卸下焦慮的課程學習;回家就可以吃吃家鄉味,用食物慰藉斷格的味蕾經驗;回家更可以慵懶地依賴爸爸媽媽,獲得無限愛。
「那一天」是一種懷念,擱在心頭,反覆念之。翻閱當天的日記,把那天溫熱的陽光、不遠處的海浪聲、瀰漫在村子裡的果樹香味及宮廟香爐裡捲繞而出的香火味,通通找回來。
氣溫無預警地降了,冬已經踏上了南方。硬碟中未整理的照片,仍有初夏烘熱的影像,那穿著短衣、溫度數字逐漸上升的夏日中,有一資料夾藏著我鑽入高雄人車熙攘市象中,特顯安靜的「愛河之心」公園。
這些年多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除了小事報外,官田拔林「種書店」的成立也是,播種人之一的我,時常得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於是往拔林村去的機會愈來愈多。我總是在聽到在地居民的心聲後,就想要完成他們的願望。記得不久前,黃大哥寫了訊息給書店,希望我們能夠多辦一些活動,讓當地居民一同參與。我把願望單轉達給團隊中「拔林工作站」瀞瑩站長,然後一場藍曬活動就產生了。
因為工作邀約,一連兩週五到潮州高中分享,也因此,有了與當地人交集的好機會,我不免問:「哪些地方值得一走?哪些在地美食值得嚐嚐?」謝謝「台灣好基金會x大潮.南扎根計畫」的夥伴告訴我,在地深根蹲點後,發現潮州的好去處。這是兩次的小買小吃旅行,一起記錄下來。
每隔一個月到台南官田區拔林的「種書店」值班,紀錄著書店大小事情。這天最有意思的,莫過於兩個小朋友的到來,終於有渡拔國小的小朋友走進來了!(我真的很少在村子裡遇到小朋友)
是該去看看夜祭了!在西拉雅族群區生活已十年,年年都喊著要去看夜祭,但礙於孩子中小學求學期間,得保有體力接送上下學,且又不放心半夜出門去,把女兒留在家裡。終於,等到了女兒北漂只剩我倆,就在好友阿邊再次的鼓舞下,不顧隔天中午前後都有課的壓力,夜間往台南東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