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圖書館/音樂館

【童謠創作】《最棒的就是你》:「看看書」、「勇氣」、上學分離焦慮故事劇

【童謠創作】《最棒的就是你》:「看看書」、「勇氣」、上學分離焦慮故事劇
還記得去年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南科計畫時,手邊正有Kim交付的歌詞與故事劇創作工作,我一邊身體勞動,一邊大腦也跟著運作,偶而會搬著小學桌椅,在校園內角落就寫起故事劇,身旁熱鬧的校園環境,不影響我進入左右姊妹幼兒園時期產生分離焦慮的傷心情境。我得溫習這情境,才能寫下最真實貼切的心情。

充滿正向勵志的好音樂。《最棒的就是你》

充滿正向勵志的好音樂。《最棒的就是你》
這是一張多麼正向、勵志的音樂作品啊!孩子面對困難、迎向挑戰時,原來也可以透過歌曲,感受內心自我的需求,進而無畏無懼。這是幸福團隊2016年的新作品,身為其中一員的我也很努力去感覺這張新專輯。不同以往,《最棒的就是你》有許多創新,例如第一次加入英文歌曲,有些歌曲具有舞台劇場的氣氛,另外,因為主題為「夢想」、「勇氣」、「自信」,聽眾群的年齡層跨越到中學生,曲風也非常適合大孩子歌唱。

小一新鮮人的橋樑書推薦書單

小一新鮮人的橋樑書推薦書單
開學了,許多幼稚園畢業的小朋友正式進入小學階段,從前和爸爸媽媽及老師共讀的繪本已經累積許多,如今要開始識字,認識ㄅㄆㄇ,書裡的文字變得愈來愈有吸引力,此時「橋樑書」開始走進舞台,成為最閃耀的主角。

《大,大,大章魚》。有勇氣的為自己下判斷

《大,大,大章魚》。有勇氣的為自己下判斷
那天去將軍區圖書館說故事時,遇到一個讀者問我,是否特別喜歡閣林出版的書,因為她買的套書裡,有好幾本我推薦的書。這才讓我想起2013年為閣林一連寫了八本繪本的推薦文中,還漏了一本未分享在部落格,在此,與大家推薦這本《大,大,大章魚》。

【做筆記】《孩子與惡》

【做筆記】《孩子與惡》
那天,左右姐妹兩人在吵架,zozo說yoyo用力潑她水,yoyo卻說zozo先潑的,zozo喊冤著說:「我沒有!我真的沒有。」yoyo生氣的說:「妳說謊,是妳先潑的。」我反問她:「因為她潑妳,所以妳一定要回潑回去,是這樣嗎?」她憤怒不饒人的樣子,讓我腦海裡不由的出現了「報復」兩字,這兩個字是充滿著「惡」息的。

【橋樑書】偵探辦案初級版。《大偵探奈特系列》1-3

【橋樑書】偵探辦案初級版。《大偵探奈特系列》1-3
左右姐妹很喜歡看偵探系列叢書,小學期間讀過「大偵探奈特」、「雷思瑪雅少年偵探社」、「名偵探系列」(已絕版,要到圖書館去借了),這幾套書幾乎都是以閱讀五次以上為起跳,她們會不斷的重新翻閱這些書、重新再辦案一次。這一次,要來介紹「大偵探奈特系列」這套書可說是偵探辦案的初級版,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閱讀。

《若伯特的孩子》。不耐煩母親的孩子

《若伯特的孩子》。不耐煩母親的孩子
假期早餐過後,和從前一樣,準備與女兒來一段共讀時光。我從書架上取下《若伯特的孩子》,我們還未一起讀過這本書,沒想到一讀便投入故事當中,這六十頁的短篇小說,讓女兒急著要我唸完它,希望我不要中斷。 這是一則關於動物之間的親情故事。故事一開頭便感覺到主角對媽媽藐視的態度,那幾乎不屑、瞧不起的樣子,讓對「孝敬父母」觀念已根深蒂固的我們讀來有些衝擊,似乎得特別用力去接受這個挑釁的關係。

那隱形的殺手。《菠菜在哭》

那隱形的殺手。《菠菜在哭》
我成長於一個空氣污染相當嚴重的漁村,每天早上起來收拾曬在屋外的衣服時,會發現黑點的煤炭粉裝飾著我的白色制服。大人們並沒有告訴我,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更別說會語重心長的傳達,這是一件嚴重的生態事件,直到我成為了大人,才領悟到環境污染對每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那不僅是制服被黑點裝飾而已,深層的土地傷害可能延續數十年,甚至更長久的時間。 我不願做沈默的父母,於是,積極告訴孩子關於食安、空污等問題,也與孩子...

《廁所女神》與外婆的祖孫故事

《廁所女神》與外婆的祖孫故事
當我心情不好時,我總是會選擇去做點家事,藉由汗流浹背將鬱悶的心情慢慢沈澱掉,我特別喜歡刷洗浴室,一個人在洗手間,把所有不潔淨之處奮力清洗乾淨,刷洗馬桶的過程總能讓我改變心境,覺得再髒、再亂的地方都可以亮晶晶,那還有什麼負面雜亂情緒無法解除?

認識世界工具書:《環球大探險》、《地圖》

認識世界工具書:《環球大探險》、《地圖》
女兒zozo、yoyo三、四歲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撥動著地球儀、翻閱著國旗書,想讓她們看看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國家,有很多和我們生活方式不一樣、長相不一樣、說話不一樣的人。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認識不同國家像是一種放大性的探索,書上的那些照片與地圖讓他們感覺不到世界的大,或者說,孩子甚至不知那是怎麼一回事,只有一種模糊的感覺。當他們慢慢長大後,在父母及師長的帶領下以及自身的經驗,他們對於地理空間有粗略概...

動物與人的互動。《吃六頓晚餐的貓》

動物與人的互動。《吃六頓晚餐的貓》
社區裡有一隻貓,每到晚間便會發出哀嚎聲,楚楚可憐的站在廚房門口,用牠擅長的可愛表情,搏取我們對牠的同情與關愛。實在受不了牠的可愛,也捨不得牠挨餓,總會遞一些食物給牠吃,但挑嘴的牠並非每一樣都接受,有一回吃了一些魚丸,從此我們叫牠「魚丸」。魚丸真奇怪!不是餓了嗎?怎麼看看我們給的食物後,又一副不屑的往外走,和剛剛楚楚可憐的模樣相差十萬八千里。有一回,看見牠在鄰居家門口,同樣發出那「喵嗚」呻吟聲,看著...

冒險的勇氣。《十月這美好的一天》

冒險的勇氣。《十月這美好的一天》
從書名看來,我們無法預測這是一本什麼樣內容的書,直到我和女兒共讀,開始進行第一段後,才發覺這是一則擬人化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是一盒鉛筆盒中的一枝筆。我想起了卡司特提斯的《書看書 魚釣魚》、《弄想成真》也都是將家中的物品擬人化,寫出物品的心聲。

看見生活中確切而美好的「喜歡」。《我喜歡》

看見生活中確切而美好的「喜歡」。《我喜歡》
從圖書館借回一本2005年出版的圖文書,書名很親切,叫做《我喜歡》。內文的編排更是讓人沒有負擔,一張淡雅風格的插圖配上一段陳述「我喜歡」的情境,字句的前三字皆是「我喜歡」三字,以一種小孩書寫的可愛字體,讓人看了很放鬆。這字體暗示著文中的角度是以孩童為出發點,或者說,作者要我們跳回自己的小時候,回想那些生活中確切而美好的「喜歡」所累積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