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況味》九種生活工藝深度報導

何其幸運!受到朋友暗中的推薦,行人出版社在一年前為《好日況味》一書找上了我,這本經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及行人出版社團隊合作,密集搜尋台灣在地生活工藝,整理後出版成書,除了介紹九種工藝之外,也找了九位生活達人試用,而我就是其中一個,但我得很謙虛的說,除了我之外,這八位生活達人生活經驗豐富,是我從此書攝取工藝師專業知識之外,意外從達人們身上得到許多生活經驗的分享,讀起這本書,真的十分暢快。

你覺得什麼是工藝?在你的生活中,工藝品是生活工具,亦是可以摻入「堅持品質決不妥協」的藝術?生活中許多的器皿、用具都代表著你的選擇及喜好,也呈現出你對居家生活的態度。

20190417-好日況味2 拷貝

我對工藝的認識不深,但對於保存台灣工藝的認知建立的很早,在我成長過程中,那窮簡的漁村生活對於美感環境的追求是貧乏的,但我總覺得美感不是建立在富裕之上,而是個人對美的追求。所以,即便不怎麼富裕的漁村中,爺爺奶奶選用生活用品仍有幾項令我喜愛而深刻的家用品。幾把木質的孔雀椅、飯桌邊的圓凳子、坐到油量的長凳、廚房裡那座車上紗窗的木菜櫃、爺爺可臥躺式的藤椅,以及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陶瓷匙筷收納吊架(我真不知道怎麼說這東西?),那細長圓筒狀的匙筷收納器物上頭還有手繪的青花圖案,非常好看!一直到現在,我都處在後悔當中,老家遷村時,為何沒有特別留意這個陶瓷工藝品,而讓它消失無蹤,那是我小時候會一直盯著看的工藝器物。

 

或許是這份遺憾,愈覺得台灣老工藝不能遺失,於是,從我這個小家庭開始落實,盡可能用台灣工藝品,台灣編織的掃帚、竹編器物(置放水果、蒜頭的竹盤等)、木椅、榻榻米、台灣草帽、刀具鐵器、紙纖餐墊⋯⋯等,一點一滴透過使用習慣的轉換,細細感覺這些工藝作品的特性,也藉此傳達給孩子,台灣有這麼多美好而值得保存的東西。

 

榮幸成為這本書中「三芳毛刷」的試用者時,我們一家北訪大稻埕的三芳,還挑選了好多實用的刷子回來。(請參看:台北大稻埕「國芳毛刷廠×三芳毛刷行」:生活中的刷子竟然這麼多

對這本書感到十分抱歉,去年五月(2018.05)行人出版社朋友來到家中採訪了我,之後忙著新書《童年,再童年》的出版,遲遲沒有閱讀2018.10出版的《好日況味》。這一兩個星期,終於拿出來細讀,讀著讀著,感動於台灣有這麼多專業又堅持的工藝達人,這些師傅秉持著理想邁進,他們有些傳承家業,有些想超越過去,有些在不景產業黃昏下,仍願意接單繼續做,這些工藝大師默默地在台灣深處努力著,而身為使用者、消費者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支持台灣工藝,盡可能使用這些老技藝的工藝品。

 

《好日況味》介紹九種工藝,每看完一種,我都好想立即飛到現場,看看這些工藝師堅定執著的工作著,這九種工藝店家如下,我也擇抄幾段書中文字與大家分享。

 

永利刀具

一把刀沒有耐力,怎經得起屢屢又剁又切的考驗?

在純手工與人力操作機器之間,最大差異主要是在「熱處理」。一直以來,熱處理始終是刀質好壞關鍵所在。

生活達人彭顯惠:這邊(宜蘭)是務農生活,不管菜刀、鐮刀、鋤頭、柴刀,大家會拿去打鐵街磨利、調整。⋯⋯村裡的人都是東西用很久,不會想買新的,即使刀缺角、柄壞了還是繼續修。所以有些菜刀是可以傳家的,一用就十來年。

龍鼎菜砧

一塊木材砧板只要裂開,就不順手了。當食材掉進裂縫,很難維持一定節奏感切剁,連帶影響切剁的精細度、食材下鍋的及時性和料理的美味。

生活達人Ayo:我特別偏愛比較厚重的砧板,在意的就是砧板回饋的力道。

 

三芳毛刷行

刷毛材質分為動物毛、植物纖維、尼龍等,動物毛又細分為最常見的豬毛、較有彈性的馬毛、最軟的羊毛等。

老一輩注重家用,洗衣服、刷衣服、洗奶瓶、打掃家裡、洗鍋子推薦棕櫚刷,植物性纖維摩擦性好,去污能力強。

生活達人selena:挑選毛刷的基準一定要好看。考慮造型、握柄和整體的設計很重要。當家裡的東西擺出來,旁人就知道這家主人的態度是什麼。還有,我們家的東西都盡量追求一致,比如色調要考慮,不該買的別買,擺在家裡適合,跟環境融合才買。


▲行人出版社的朋友喜歡其錚的小人陶杯,所以刻意排進畫面中。(左上圖)

阿媽牌鐵鍋

教客人怎麼養鍋,比鼓吹客人買鍋更重要。

「鍋子會不會沾,取決於鍋子本身的孔隙大小。」會沾鍋,是因為食材中的蛋白質滲進孔隙、巴住了鍋子。坊間的不沾鍋,是用塗層將鍋子的孔隙蓋住;沒有塗層的鑄鐵鍋則因為孔隙較大,開煮之前必須先熱鍋,讓鐵分子膨脹,將孔隙擠小一點。

生活達人諶淑婷:不論什麼鍋,用完之後都要保持乾燥,不是洗好放著,任一灘水積在鍋底,這會很傷鍋子。鑄鐵鍋和砂鍋都要養,鐵鍋只要烘乾、用幾滴油抹過去。

富山蒸籠

竹子好不好用,年齡比品種重要。「做蒸籠要老竹,年輕的竹子太新鮮,做出來的蒸籠容易爛,用不久。」

生活達人番紅花:這幾年每次回去我都會去巡視我媽的廚房,看裡面她用的東西,把她所有櫃子都打開很好奇裡面。那個蒸籠是一直都在的。

 

立晶窯瓷碗

技巧本身不難,畫出感覺最難。當你畫到最後拿回家裡想問爸爸漂不漂亮,卻讓爸爸以為那是他自己畫的時候,那就是小小的成就!

生活達人胡川安:在臺灣你不會因為吃而認識器皿,那是兩個分開的世界⋯⋯,但在日本當地因為器物和食物是放在一起的,你會透過吃而口到另外一個世界,那個世界世界是和在地結合的。

Mao’s 樂陶陶瓷盤

爸爸就就像挺過量產陶瓷產業風暴浩劫活口的老船長,認為女兒這種想法太天馬行空,從高單價藝術陶重新回到辛苦、毛利低的量產生活陶是女兒未經風浪的天真,也許一個不小心又會再帶窯廠溺斃於現實洪流裡。

生活達人Grace:要善用盤子讓食物更好吃,必須學會配盤子讓食物呈現得更漂亮,建議大家使用盤子的時候要記得「留白」。

 

好玻玻璃杯

玻璃千變萬化,同樣一批原料,加入不同金屬粉末,便有不同色澤、特性,再加入不同加工方法的互相搭配、應用,又有多種變化。

生活達人劉軒慈:玻璃是少數可以被「完全回收」的材料,許多工業設計的商品若無法被多次利用,或銷售不如預期,就可能造成資源浪費,但玻璃是一個可以「永續」的材質。

 

老土藝術陶壺

我們盡量用地方的物產和材料開發產品,希望整個區域的創作者一起「結市」,而不是只強調單一創作者。

生活達人Hally:我一直覺得懂得生活的人,一定是對世界充滿熱情,如果沒熱情,對事物的細節也不會太在意。生活裡面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節奏是很重要的事。

 

最後僅以我在這書中被訪談的一段話做為結尾。

我真誠希望臺灣的東西被留下。如果我們越支持好工藝,師傅和產業覺得有銷路,就會有動力和意願繼續做。

 

延伸資訊:

1.如果你重視生活感受與品質,喜愛台灣工藝,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好日況味

2.曾經寫過這篇關於工藝的專欄文章:

【文章收錄】跟著職人學珍稀手藝(親子天下2017.07)

3.更多「工藝/達人」文章,Link

延伸閱讀:

【行動講堂NO.2】台南關廟:纖維工藝與鳳梨產業
2016初夏台北三日遊Day 3:日星鑄字行(11.11ys)
台南新化「晉發米穀商店」:一座百年檜木碾米機縱跨兩層樓
美濃林榮春客家斗笠編織:八十多歲的斗笠爺爺(12.7ys)
【博物館】苗栗苑裡「藺草文化館」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