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稻埕「郭怡美書店」:以建築與書籍質量扣住我
在網路上閱讀到〈我們來開100家書店好不好:訪大稻埕郭怡美書店郭重興與趙偉仁〉這篇文章,讓一向愛逛獨立書店的我,記下這家店,期望哪天能造訪。寒假旅行到台北時,一家人到大稻埕,目的就是「郭怡美書店」。這家書店實在讓人印象深刻,使得初次拜訪的我們窩在書店裡好久好久。
誠如這篇報導,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創辦人暨社長郭重興先生,回到老家辦書店,初衷只因為不想台灣文化後退太多,更希望提升台灣人的閱讀習慣。我喜歡訪談中,有人勸他別開書店,認為網路購書才是目前消費者主要的購書管道。郭重興回應,有些書是年輕人不知道的,但實體書店讓年輕人來翻閱,才知道自己閱讀的方向。我十分認同,有時就是得在實體書店,東翻翻西翻翻,才會找到自己喜歡的那本書,往往自己忽略的領域就在書店的桌上、架上,以另一種姿態呼喚你。
書店為何取名為「郭怡美」?或許可以想像就是原來老店家的名。沒錯!從店家立面石雕字可看到:「海陸物產 砂糖 麥粉 油類 鞋商」,郭怡美商行是海陸雜糧的批發商,經營者是郭烏隆先生(1878-1973),也就是郭重興的祖父。在中央研究院的檔案館網頁,可以看到「郭怡美商行」的介紹。(連結在此)
這間在日治時期的南北貨批發商,肯定因為認真經營而累積財富,整個紅磚大宅不管內與外都優雅不俗,紅磚地板、木作裝潢,讓目前作為書店的「郭怡美書店」有加分的效果,我尤愛前座後座的設計,前為做生意門面,後為倉庫與住屋,中間以中庭相隔,若我是郭家子孫在此成長,前後上下在屋子裡竄,會是難忘的童年回憶。中庭斑駁老牆有著綠色青苔,垂落的光源很適合在這裡拍照,zozo在這裡拍了幾張自己的照片。相信進入此書店的參觀者一定和我們一樣忙碌不已,又想看建築又想看書,肯定左右為難又沈醉其中。
二月一日,二〇二三,Day 4
在淡水河邊大稻埕碼頭的貨櫃市集吃過點心後,我們一家走進了每回來都熱鬧不已的大稻埕,除了一年前來台北考試時,疫情緊張導致遊客稀疏。
早已計劃要來「郭怡美書店」,也預想過可能是個打卡率高的文青書店,但一看見建築立面、屋內建築、選書風格及書區展示就被這書店深深吸引,尤其選書深度足夠,讓我們一家都挺喜歡的。按照慣例,我們都會在獨立書店刻意購書以作為支持,左右女孩與Doch挑選了幾本書,結帳時,我特地詢問店員,書籍是由誰來選購?得知原來是書店各成員各負責一區域,大家共同選書。由此可知,選書前恐怕得先找到懂書的人進來這個團隊。
一家人各自鑽進自己的領域,我躲進文學區,zozo躲進電影區,yoyo在表演藝術區, Doch還卡在一樓文史區。在樓上的yoyo遊走各區時,突然在架上發現這本書:《閱讀奇幻文學》,小的時候早知道這系列書封面是她們的塗鴉,但對於自己所畫沒什麼感覺。現在已是大學生,才感受到自己幼童時期的畫被設計在河合隼雄的著作上,是一件超酷的事啊!
Zozo喜歡的電影區是用木作特別隔間,從報導文中得知,家宅原來就這樣設計。而我們也發現樓梯角落區被規劃為感性的詩空間,桌上正擺著谷川俊太郎爺爺的詩集,微弱光源似乎暗示著讀詩得帶著微醺的心情。而那兩座凹陷條狀的座椅,是小時候容易見到的老椅子,坐在上面,不知覺就透出老靈魂。
由於不同空間有著不圖種類的書籍,每一區都像是冒險,除了郭家老宅帶來的空間饗宴外,還有書店營造的氣氛,讓愛書者/愛屋者都可以在這裡吸取所需的能量。
最後,我還是得承認,女兒們忍不住在這裡打卡發限時動態,不過也因為這樣,喚起了其他大學生問起這家店,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到書店走走。
延伸資訊:
郭怡美書店,FB!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29號
修復團隊為朋友何黛雯老師團隊,請看以下影片,可看到書店修復過程,專業老師傅說話很有感覺啊~
從花蓮到宜蘭:清水斷崖、截彎取直的「蘇花改」、再食「廣興做粿」
台北大稻埕「郭怡美書店」:以建築與書籍質量扣住我
更多「2023逐溪而行」旅記,Link!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