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六重溪部落「竹材採集工作坊」:認識大武壠族平埔部落、竹工藝、樹薯包製作

五月雨季,午後常來雨,地面溼滑,天氣中摻有潮濕的氣味。

週五參加南藝博班冠彰及嘉義「勇氣書房」籌劃的「竹材採集工作坊」,載著幾位想要多學一點、多看一點的大學生開往台南白河六重溪部落。

20220513-竹工作坊海報
▲海報照片來自冠彰

六重溪部落是大武壠族平埔部落,地理位置在白河、關子嶺一帶,從前到此兩地大多走【172縣道】、【175縣道】,這次往六重溪部落是走【南97鄉道】。驅車駛入彎曲竹林山區,經過觀光度過顯的白河萬里長城,幾個上坡、幾個彎,右側有六重溪伴隨,若在地圖上放大縮小牽連,會發現這條溪最後與白水溪匯集成了急水溪,急水溪隨著地形平緩慢慢壯大,最後在台南北門流入台灣海峽。

這次工作坊主要是認識六重溪部落,並在當地採集兩種叢生的竹材:長枝竹與刺竹,另外也跟著部落竹藝師水龍爺爺製作竹鼓及鳥ha̍p仔(趕鳥器)。中午還有特別節目,一行人會跟著部落媽媽(是部落美少女阿姨,可愛)做樹薯包,享用美味的部落美食。這樣一整套行程下來,間接了解大武壠族,整個心都融入六重溪部落竹林中。


▲我們這一團

五月十四日,二〇二二

報名參加的朋友數十位,除了Doch帶來的材質系數名大學生外,還有鴻易、文中各方專家及小家庭一同參加,這次zozo也報名,她意識到,上大學前要多參加各種活動、充實自我才行。

20220513-秦元宮壁畫2拷貝

集合點是當地漢廟秦元宮,廟中有一幅公廨形象的壁畫,漢人神祇與阿立祖共存在祭祀的廟宇,讓我想起小事報第一屆時,冠彰帶著我們到麻豆三元宮,廟宇後方有一「尫祖祠」祭拜著阿立祖,那同是漢人神祇與阿立祖共存的廟宇。冠彰說起秦元宮一則故事:神明向阿立祖借兵馬、平埔族的虎爺得參加夜祭,這故事背也傳達著在六重溪部落,族群共存的平和 。

廟前方就是六溪國小,由於學生數已趨少(目前八名學生),成為河東國小的六溪分校,面對校門口左側的大樟樹,是第一屆學生種植,樹木參天,老樹就是校齡的標誌。


▲泰山哥介紹山棕

走讀部落、認識六重溪部落

穿著雨鞋, 跟著泰山大哥及麒宇認識六重溪部落。走讀是閱讀此處的模式,泰山哥尤其以植物作為起點,這裡的每一種植物似乎都必須善待,當地人小心維持與它們的關係,就如刻意整理植物花園,這花園種植著白芒草、雞冠花、圓仔花(千日紅)、哈芒(過山香),而這四種植物都是在祭祀活動中會運用的植物。除此,還認識蝦腳草(大花咸豐草)、樹薯、蘋婆(鳳眼果)、粉薯、 山棕、構樹甜甜黏黏的果實……等。


▲哈芒(過山香)


▲樹薯


▲構樹甜甜黏黏的果實

麒宇是年輕返鄉的在地文化工作者,他透過故事牆告訴我們關於家鄉的故事,大武壠族發源地為玉井(網路上查詢資料有多種說法),部落經歷兩次遷徙,一是1659年,與荷蘭人簽訂合約,下山遷居至白河東山(哆囉國社)一帶,另一為1915年焦吧哖事件,一些避難的大武壠社人遷徙到六重溪投靠親戚族人。

20220513-8拷貝20220513-9拷貝

走在部落裡,我們還看到了田邊的土地公廟、日治時期吊橋遺跡、窯燒龍眼乾的焙灶、雜貨鋪、三隻部落健壯的狗、還有掉在韻安包包上的怪蟲——蠼螋(ㄐㄩㄝˊㄙㄡ)。


▲窯燒龍眼乾的焙灶。(嘉南大圳東西口舊水利古道也可以看到)


▲這是第三間雜貨舖


▲小小土地公廟,我跟文麟說,很像你們大馬的拿督公


▲日治時期吊橋遺址


▲這面牆也是南藝大學生創作


▲蠼螋(ㄐㄩㄝˊㄙㄡ)

今日的重點是下午的竹工藝,我們還得取竹材,用鋸子取下新鮮竹子三支,這是我們下午製作竹鼓及鳥ha̍p仔需要的竹材。

部落美食

中午回到秦元宮,部落美少女阿姨已經準備了好吃的料理,我尤其喜愛筍子雞湯,雞湯裡加了珍貴的蘋婆果子(鳳眼果),口感相當特別。參加者還得自己捏樹薯菜包,將菜包放在蘋婆厚實葉子上,再下鍋炊粿。炊熟的樹薯菜包皮顏色相當鮮黃,而且還Q彈好吃呢!這或許也是我所言的,這裡的每一種植物都必須善待,當地人小心維持與它們的關係,並且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zozo好投入喔!(17.9ys)


▲Doch也是小孩一個!捏出這麼純真的作品


▲筍子雞湯加上豆菜麵,但這裡稱豆菜麵為「『搦』(la̍k)仔麵」

竹工藝製作

可愛的竹藝師水龍阿公終於出現了!他帶領大家製作竹工藝。鄒族朋友製作趕鳥器,趕去小米田裡的鳥群,而已是滿滿竹子、大樹的六重溪部落,會有「鳥ha̍p仔」工藝,可推知早期這裡也種稻,聽麒宇說,這裡原來多產稻,日治時期改種竹子、樹薯,樹薯為經濟作物,今日午餐恰好就是用樹薯做菜包。

阿公不疾不徐,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穩健踏實,看著高齡的他手技靈巧,使用柴刀、香蕉刀相當熟練,無須砂紙,也可以運用刀工將竹片削磨得很光滑。爺爺很快地示範好竹鼓及鳥ha̍p仔。接著就兩兩學員一組,目視觀課下,做出兩個竹工藝。我和zozo這一組就像是作弊組,在爺爺身邊實習,當我們開始自己製作時,工藝大師坐鎮一旁,親自指導我們,也可以說,阿公忍不住幫我們做好某些步驟。我玩笑說著,我的(竹工藝)都是國寶大師幫忙做好的,一定要好好收好保存呢!

更多「工藝/職人」,Link


▲photo by 文中(黃玟臻)

延伸閱讀:

嘉義茶山部落珈雅瑪瀑布:適合戲水、刺激跳水 

茶山部落採集/獵寮試做:走入野地,自然素材隨手隨做 

《七日讀》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幹之作 

《少年西拉雅》透過繪本認識西拉雅文化 

美濃林榮春客家斗笠編織:八十多歲的斗笠爺爺(12.7ys)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