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老街:詩趣豐富的市街
1920年九月底,已來台灣島嶼三個月的日本文人佐藤春夫,從台中來到彰化鹿港,他看到的鹿港老街是個什麼樣子呢?
這些年走過鹿港幾回,印象最深刻的是這裡的人講台語的口音和我們南部不一樣,南部人大都偏漳州腔,而靠海的鹿港,因為在明末,大量泉州人移入,使得鹿港有百分之八十泉州籍的人口,是個講話濃濃泉州腔的泉州風格城市。除了台語腔調外,有一年過年來到鹿港,發現家家戶戶門口貼春聯,對聯上的書法及詩句各家不同,每戶都呈現自家的文采,明顯感受到這裡就如佐藤春夫所言:鹿港的街道是個詩趣豐富的市街。
佐藤春夫一開始並非計畫好要到鹿港,但因為森丑之助的建議,說這個地方是最能表現舊時台灣面貌的市街。負責響導的A君(許媽葵)本身就是鹿港人,他說,鹿港因為交通不便,是唯一尚未被內地人蹂躪的地方,保存了真正的支那氣氛。
佐藤春夫:
鹿港的街道果真是不負我所期待的,是個詩趣豐富的市街。——在內地,古老的港都總是有趣的,何況這個地方更是帶著異國情調,尤其是我所愛好的國家——支那的情調,市街全體籠罩在一種髒亂的美感、朽舊的懷念的氣氛中。雖然悶熱,但帶著海洋零圍的天空陰暗而且沈重地覆蓋著的光景,也和街道極為狹小但卻是兩邊林立著二層樓以上的房子的這個小鎮的風物非常配襯。⋯⋯是木製手工藝師和精工雕刻師很多的小鎮。(摘自《殖民地之旅》)
七月二十六日,二〇二〇( zoyo 16ys)
從【台61線】到鹿港,把車停好,走入老巷弄,這次可不是來觀光逛市集,而是仔細瞧瞧這裡的老房。這裡的街道的確狹小,也大都是一、二層樓格局,木工工藝總在轉角處就可以看到。
彰化縣文化局「千帆入港-再造鹿港歷史現場」計畫官網寫著:
鹿港一帶,原是平埔族巴布薩族「馬芝遴社」的聚落所在。明末時,漢人開始來此移民開墾從事農耕及漁撈,1731年鹿港正式被開放為臺灣島內貿易之港。自後泉州的移民陸續湧入,造成鹿港居民百分之八十以上為泉州籍,因而被稱為最具「泉州風」的市鎮。全盛時期,港口每日有100艘左右的帆船進出,最大噸位甚至可達500公噸,「鹿港飛帆」一詞成為出名的盛景。後因港口泥沙淤積,港口功能逐漸沒落,木器製品與家具製造業興起,成為了鹿港的重要產業之一。
港口逐漸沒落,那麼原來的港口在哪兒呢?
位於埔頭街的公會堂,於日治時期1928年建造,其前方廣場就是清朝鹿港溪畔的港口碼頭,清末日治初期,濁水溪氾濫、河道淤積而影響航運,鹿港逐漸走下坡。
▲公會堂前的廣場,就是以前的碼頭。
鹿港以貿易為主,形成船行與商家的重要據點。現在逛的老街——瑤林街、埔頭街、大有街就是船行與碼頭的集中區。這三條老街構成的區域,有著紅磚巷道,舊式的老屋房的門聯,把鹿港鎮烘托的更加古樸。我時不時要女孩仰頭看屋子,別老是盯著小販上的物品。
▲製香舖
幸運遇上陣頭
繞到中山路天后宮及城隍廟時,幸運的遇到來交陪的廟宇,於是又花了十來分鐘看陣頭。小時候我稱陣頭為「叮咚刹」,只要鞭炮一放,就等不及衝到廟前觀看,這樣的兒時記憶也就跟著我,成為我熱中觀賞的廟宇文化。
那時,佐藤春夫來台灣時,不知有沒有看到台灣廟會祭典?或是巧遇陣頭在廟宇前,這些宗教民俗活動應該也能吸引好奇心頗大的佐藤春夫吧?!
鹿港老街:詩趣豐富的市街
更多「2020跟著佐藤春夫遊台灣」旅行集,Link!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