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書區

中橫公路開鑿的故事。《紋山》

中橫公路開鑿的故事。《紋山》
這是一本我們看了又看,借了又借,討論多次、感動多次的繪本,女兒在不同年紀與我共讀李如青老師這一本書—《紋山 中橫的故事》,每隔一陣子讀,對故事中原住民朋友拔刀相助及對大地的愛愈來愈深刻。

台灣各地旅遊繪本

台灣各地旅遊繪本
暑假來了!長假期間是孩子學業的暫時停歇期,同時也是親子相聚的加溫期,利用這段時間帶著孩子到台灣各地旅行,不僅增加認識土地的機會,還能延伸在地文化的學習。旅行前後若有城市鄉鎮的相關繪本伴讀,孩子會更有感覺喔!出發前共讀是一種預告,當孩子親臨旅遊地點時,會發現故事裡說的、畫的都出現在眼前;回程後共讀則是一種溫習,再次透過圖像舊地重遊。

《車票去哪裡了?》在所不辭的堅持

《車票去哪裡了?》在所不辭的堅持
▲圖書館借的書,但我後來買了一本收藏。 手邊的這本書,是一本很難讓成人預估目的的書,和女兒共讀《車票去哪裡了?》,唸到2/3處時,我們這多心喜愛猜測劇情的讀者,竟然還無法想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及作者到底要傳達什麼想法?

《穿過隧道》穿過手足考驗的隧道

《穿過隧道》穿過手足考驗的隧道
在圖書館又借了這本書,已經十三歲的女兒zozo一眼便釋出,這是她幼小時期,媽媽不知共讀過幾回書的同一作者。是的!安東尼・布朗的畫及內含的意境總是讓我忍不住一再的重新溫讀。我深信,在不同成長階段、不同的心境下閱讀,會生產出當下特有的詮釋與感受。孩子漸漸長大了,她們又用什麼眼光看這作品?

不只思念母親,也想念小時候的自己。《想念》

不只思念母親,也想念小時候的自己。《想念》
帶著預備感動的心,和女兒共讀《想念》,一直以為是十幾年前那一份思念,沒想到厚厚一本,有新的出發、新的喘息、新的詮釋情感的筆觸與文字,這描述的不只是對母親的思念,還有對自己童年的回顧與懷念。我們忍不住拿出了書櫃裡,原本的那一本《想念》,比對兩書的差異,致元老師對光源與陰影的成熟處理技巧,一下子就露餡了,除此,還有過去作品中,那為家人準備禮物的可愛小熊、 《Guji Guji》裡的小鵝們,小豬乖乖常有...

《奶奶臉上的皺紋》皺紋的任務

《奶奶臉上的皺紋》皺紋的任務
歲月這傢伙可狡猾!讓我笑起來時,眼角出現了可怕的魚尾紋,我在鏡前東照西照,希望自己能夠釋懷些,勇於接納它的「賴皮」,可惜我並沒有多大的能耐接納新朋友,每天苦惱著它決定久居的消息。我忍不住對著女兒哭訴:「妳們看,我眼睛後面竟然有魚尾紋,好討厭喔!」女孩卻一臉閃耀光芒的笑:「有什麼關係!這代表你是個愛笑的人啊。」她們說得輕鬆自在,回應還帶有一種成就感—就是我媽媽是一個愛笑的人。

繪本故事明星串起一首小童詩

繪本故事明星串起一首小童詩
▲4.7ys左右姊妹模仿五金寶寶。女兒嬰幼兒時期,我總喜歡用歌謠、童詩、手指謠等方法帶養她們,拍嗝有專用的口訣、剪指甲也有口訣、哄睡、認識五官、過馬路等,我都會編一段小詩或故事讓女兒反覆聽,這是為了讓她們有安定的情緒,依循著口訣默默的記起來。

認識土地的動力如獅吼。《風獅吼》

認識土地的動力如獅吼。《風獅吼》
女兒四歲的時候,與我共讀劉如桂老師的繪本——《劍獅出巡》,全家興起了一同尋找台南安平劍獅的念頭,我們總是一家四口手牽手,在安平聚落巷弄間散步,按圖索驥,仰頭尋找那法力無邊、保護居民的劍獅。幾回尋找後,對安平地區多了一分瞭解,我們的確透過繪本增強了認識土地的動力,間接知曉曾經發生在這土地上的故事。

情緒的勞作:把生氣哥哥蓋出來

情緒的勞作:把生氣哥哥蓋出來
▲這兩個孩子是來逗阿姨開心的。 兩星期前(2017.05.20),我到高雄「小房子書舖」說故事,說的是《小狼不哭》這一本繪本。這次說故事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這是第一次左右姊妹加入媽媽說故事行列,我請她們在一旁跟著說演故事,跟著劇情發展,她們演出故事中的姐姐與妹妹。Zoyo很喜歡小朋友,看見可愛的小朋友還會在一旁直說:「好可愛喔!」所以,要她們說演故事給弟弟妹妹聽,她們十分樂意。很高興現場的大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