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教室

2018元旦:清晨四點起床,與爺爺去澄清湖(13.5ys)

2018元旦:清晨四點起床,與爺爺去澄清湖(13.5ys)
▲清晨5點半的澄清湖。 每年第一天,我們都會帶著孩子去爬山踏青,這是歷年來,我們這個小家庭漸漸建立的迎新模式。今年,我想要融入更多的「家庭味」,於是,邀請西川爺爺及阿伯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爬山對爺爺來說可能會比較吃力,我調整了元旦爬山的模式,改成爺爺常去的澄清湖踏青。

暖冬十一月:美人樹、黑板樹、長疣馬珠

暖冬十一月:美人樹、黑板樹、長疣馬珠
▲美人樹落了一地的花毯,2017.11.30 喜歡觀察自然環境,動的、靜的皆在眼裡。有時不經意的發現,那些活在小角落的生命依舊認真的存在著,日復一日,按著自己的行程演練,沒有惰性上身,甚至在氣候變遷時,更加賣命的展露自己,這些細細微微的變化,每天都精彩上映著。

【Video】秋日,曾文溪邊的甜根子

【Video】秋日,曾文溪邊的甜根子
如此巧合,那一年九月中闖進了曾文溪左岸,為了那撲滿河岸的甜根子,白茫茫的強制搶奪原本色彩的地位。河旁的我們明白,這一個月,如果沒有秋颱來襲,會像是潑了白色顏料一樣,浸染的速度一日又一日的加快著。

【專欄】看見大世界:走過臺灣河川 認識生活的土地(2017.06)

【專欄】看見大世界:走過臺灣河川 認識生活的土地(2017.06)
還記得六月初準備國語日報的定期專欄時,還在想著要寫些什麼旅遊創作的主題?桌上的台灣地圖給了我許多線索與靈感。我們已經親子環島多回,走過數個城市鄉村,每一次幾乎都會去找一條河,站在河川旁凝視著她,河流是大地之母,這在我們安靜的看著她時,更時感受那樣的穩重氣氛。這一篇國語日報的專欄,整理了我們一家人走過的臺灣河川,你也數看看,你停留並親近過多少河流呢?這一篇刊登在國語日報家庭版(2017.06.29刊...

【專欄】看見大世界:親子做香包 善用大自然素材(2017.05)

【專欄】看見大世界:親子做香包 善用大自然素材(2017.05)
這幾年,特別喜歡住家附近的幾棵美人樹,她們在一片蕭瑟的秋冬季節,唱反調的開出粉紅色花,讓我們的心情特別好。五月初夏時,和木棉一樣,迸出了棉毛到處飄,整個後院皆是白色棉花球。去年,左右姊妹充滿行動力,揀了許多棉毛,想要用這些棉毛做小偶。今年,我們運用在端午香包上,恰好是結合時令與節慶。 以下為2017.05.18國語日報家庭版「看見大世界」文章內容:

【Video】五色鳥來敲窗。赤腰燕找新家

【Video】五色鳥來敲窗。赤腰燕找新家
也許是小的時候閒樂於大自然當中,對於生態環境,我有高度的興趣,如果可以一眼視出樹種花草的分類、可以聽出鳥類昆蟲的叫聲,那對我來說是一種自身的成就。因為這不因年齡增長而消逝的好奇心,使得我隨時隨都處在驚喜當中,那是一種生活中自娛的樂趣。

再訪宜蘭「清水地熱」:冬天來果真是取暖/停留南方澳(12.6ys)

再訪宜蘭「清水地熱」:冬天來果真是取暖/停留南方澳(12.6ys)
兩年半前的暑假環島,我們來到宜蘭大同的「清水地熱」,那時雖是七月烈日當下,但這特殊景觀仍舊吸引著我們,不畏熱浪襲人,而且心中暗自誓言哪一年的冬天一定再來!去年冬天,我們的確又來到清水地熱入口處,前方卻立著「整修中」的牌子,我們心裡好失落,於是在台七丙路上,從高處遙望蘭陽平原,用笛子吹奏一首曲子讓自己舒坦一些。今年再次來到這裡,遠遠的就看見白煙裊裊,我們的心都跟著興奮起來。

宜蘭礁溪塭底看水田、水鳥/夜間蘭陽溪出海口的祕密活動(12.5ys)

宜蘭礁溪塭底看水田、水鳥/夜間蘭陽溪出海口的祕密活動(12.5ys)
▲宜蘭礁溪的鏡面水田。 河流像一條纏繞大地的線,是彎彎曲曲的屏障,也是區分領域的界限,它是城市之母,與這個所在地形影不離。法蘭克福的美茵河、巴黎的塞納河、京都的鴨川,還有台北的淡水河、高雄的愛河、南瀛的曾文溪⋯⋯。我想,來到宜蘭這麼多次,理應好好的看看蘭陽溪,錯過她就像是錯過一本書的目錄。

【爬山】2017元旦:又往柴山,生氣的猴子尿尿了(12.5ys)

【爬山】2017元旦:又往柴山,生氣的猴子尿尿了(12.5ys)
和往年一樣,元旦是我們家固定的爬山日,今年我們又往柴山去,去年與台灣獼猴和平相處的山林氣氛,讓左右姐妹嚷著還要上山看猴子。想起那時摸黑上山的刺激感,以及大小猴子近距離在身旁的奇特經驗,還真讓人回味無窮。但我說,要上柴山沒問題,今年可不走去年四個小時的恐怖鍛鍊路線,我們直接走直達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