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事報多年,常常往返曾文溪上下游,對此溪的認識隨著行駛【台18線】/【台3線】的里程數逐漸加厚,我最熱中做的事,就是希望能夠上下游互相交流,小朋友互相認識、獵人農人互相切磋,物產當然也希望能夠交流品嚐。
這是紀錄【西瓜左73計畫】的最後一篇文,心中有些不捨,因為現在西瓜大舞台已正式撤展,連西瓜寮都撤了,我們趕不上撤寮協助,似乎無法下句點。
年初到台北一趟,和Doch突發想再訪「國立臺灣博物館」,一年半前我獨自帶女兒上台北考試時,母女三人去了臺博館走走,但Doch可就真的兩年多未去。這一次再訪,突然遇上一個特展:「漂鳥集—臺灣候鳥展」,這讓愛鳥的我可興奮!可近距離看見各種候鳥標本,此特展已經快要結束,在此分享,感興趣的大小朋友,可以前往觀展喔~ 展覽名稱:漂鳥集—臺灣候鳥展 展期:2023.07.11~2024.09.01 展覽地點:...
台灣說來不大也不小,但居住此島嶼的人,不敢狂言對任何都會鄉里都熟悉。「左鎮」這地名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是陌生的,但對南部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有著偏遠、惡地的粗略印象。非也,左鎮並非只是如此,它甚至在台灣歷史上有其重要性。
「樹谷生活科學館親子木工坊」邁入第十二年,回想第一次進館辦木工活動時,女兒zozo、yoyo才小學三年級,如今已經北漂唸大學了。幕後負責人Jason、子瑜(他們是前後任博物館負責此工作坊的夥伴)及我,三人都笑說十二生肖已輪一輪,當年一歲的都已經十二歲了。
走【台九線】從台東南迴到屏東,此時看到的海已從太平洋變成台灣海峽,一路從西邊的雲林、苗栗到東邊的宜蘭、花蓮找驛站,現在又回到西半部,而且是南國的兩個車站:「枋山車站」、「鎮安車站」。
Doch這堂「無支配藝術實踐課程」應該會是大學生口中,所謂不好拿學分、很操煩的課吧?!但也是因為如此,能夠勝任此課,代表自己能力超強大,願意來修這堂課的人,肯定是對自我要求很高的人。
隔了三週,再次來到曾文溪河畔的西瓜田。一上河堤往下望,實在嚇了一大跳!西瓜真的是「一暝大一寸」,大得很有感。
今年元旦爬山,走了一段烏山嶺水利古道,那是日治時期「官佃溪埤圳計畫」(嘉南大圳建造)中,八田與一與工作人員往返東西口探勘的路線,特地去走是因為有意讓Doch「無支配藝術實踐課程」的學生一起來走,算是元旦爬山慣例,也算是行前場勘。開學過後,我們果真就帶著年輕人再走一次東西口水利古道。
已是一年前的回憶,仍念念難忘。去年夫妻倆帶著小點心,到台東鹿野溪畔野餐,溪谷有微溫的溫泉水冒出,我坐在石頭上,把腳泡在溫泉水中,那種兩側是山壁,在山與山之間的河谷風景是讓人難以忘懷。我們告訴女兒,你們一定得去一趟才行!終於,隔了一年,帶著女兒來一趟山裡的野餐,同時再度讓我倆被美麗的河谷所擁抱。
每到三月初春,社區植栽的刷子樹就紅通通地賣起了紅刷子,它們枝葉垂垂的,個性溫馴,顏色鮮紅總是招蜂引蝶、吸引鳥群來。由於枝條柔軟,隨風搖曳,鳥兒在上頭就跟著搖搖晃晃,像是跳起了圓舞曲舞蹈,非常可愛。
我每年都遠涉重洋來到台灣的高山地帶,燃燒青春的熱情;這裡有雄偉的群山、無盡的原始林、樸質的蕃人,以及好奇、冒險和多彩多姿的風物所交織的台灣群山世界,如今已成為今生不可分離、無法捨棄的存在! 鹿野忠雄(摘自《山、雲與蕃人》)
從西部鐵路縱貫線的「石榴車站」,到海線的「大山車站」、「談文車站」;內灣線的「橫山車站」;然後過雪隧到宜蘭線的「礁溪車站」;然後接往北迴線的「東澳車站」,過了蘇花改【台9線】公路後,我們進入台東線花蓮路段的「平和車站」、「豐田車站」,這兩個車站都在花蓮壽豐鄉,靠近東華大學。
從南方澳離開,抵達東澳車站已近中午。這個車站顯然規模較大,站務人員較多,也難怪為「二等車站」,這時段雖不見乘客,但站務人員似乎很了解遊客來這做什麼,他們熟練地告訴我,必須以證件換月台證,然後指引我們搭電梯到三樓,說那兒風景很美。
過了一個年、一個寒假,許久沒去西瓜田。青農柏豪主動來訊息,說瓜事已進行到「留瓜」階段,他知道我們絕不想錯過這重要的步驟,於是熱心告知。翌日,我們馬上瓜田報到,想知道如何留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