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光復糖廠旅宿,數不清是第幾回來,也記不清曾住在哪一間房號,但對於日式宅前的樹特別有印象,去年房宅前種植琉球松,那是女兒剛考完學測安排的「隨黑潮之旅」,我們一住就住兩夜,高興著門前有列管保護的老樹。這一次,我們沒有住到這間房,而是在它隔三間房處,詭異的是,沒有琉球松、梅花與櫻花,只有低矮的灌木叢,好可惜啊,房子前就該有一棵大樹啊~
我將扁扁的石頭 丟往水面 期待它能輕盈跳躍 打出美妙的水花 但總是不如意 噗通一聲 絕望地往水裡墜
老媽撥了電話給我,問起這麼冷為何跑去花蓮了?我告訴她,旅行五天都是好天氣,每日都出日頭。我感謝老天賜予好天氣,強化了旅行的舒適感,從前到花蓮、宜蘭總是濕氣重重,這一次卻是陽光普照,一點雨氣也沒沾染到。
一場旅行,一份任性,一個核心主題。 任性地想讓繞著台灣一圈,只為了讓工作半年的自己,裝上「旅行」這行動電源,充飽熱能持續前進。
年前收到「親子天下」出版社邀請,為《我是比比比利》這本口吃孩子故事的書寫推薦文,以下為我書寫的內容。
▲今年大家都穿條紋衣 每一年過年,總是要過得深刻,過得趣味,才能在往後想起,有不同的回憶勾著我們,不斷地露出笑容。去年開始進行「新春郊遊衣服主題秀」,頭一年就選擇紅色衣服沾喜氣,今年呢?
今年美玉姐的八個內外孫,有六人已經上大學了,身為家族活動組組長的我,毅然決然地砍掉了大學生領壓歲錢這件事,我說:「我是討厭的姑姑及阿姨,你們都已經成年了,不能再領壓歲錢了。」去年早已暗示這件事,是因為連左右姐妹也覺得大學生領紅包怪怪的,為了讓年輕人們知道「成年」早已降臨,我把停止領壓歲錢作為成年的分界線,但晴與翔兩位國中生還可以領很多年喔!
不僅我等著大學返家過節的女兒,連西川爺爺也殷殷期盼孫女歸來,看見雙胞胎孫女來到身邊,他與左右姐妹擁抱著,拍拍背說:「好久沒抱到了。」
盼啊盼啊,終於等到女兒們都回到了家,zozo已回家三日,日日帶著她回顧童年味蕾的滋味,回味著南部的美食;yoyo因為劇組工作,直到昨天深夜三點多才回到南部,雖然在外地唸書,但還是得回家過年,這是她們北漂後第一次的春節,什麼事都不能忘,包括每年畫年畫與門神。
「葉石濤文學走讀」來到第四篇文章,上一篇〈吃豬皮的日子〉可妙!題目為:吃豬皮,葉石濤卻在文章中誇讚土豆又香又軟的菜粽,彷彿他就在讀者面前,用木叉切下菜粽一角,沾了土豆粉,品嚐了起來。而這篇〈紅鞋子〉又添加了對台南米糕的描述,葉老對美食的熱愛真的是透過文字野炊傳香,會感染到讀者啊~
此篇紀錄我在《ACT藝術觀點》(No.92,2023.01)的一篇文章,這一期刊登了「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九大計畫,各策展人的策展論述。我負責書寫「小計畫」,原想把此工作丟給Doch書寫,但看著他忙碌著課程,便自告奮勇攬下介紹小事報的此篇文章。
去年十二月初,因為北上觀賞一齣舞作,得到與女兒相見的日子,更促成了為自己辦的慶生會。往北移動中,在北埔稍作停留,這是2015年女兒十歲去金廣福公館寫生後,相隔七年半再訪。一如過去印象,北埔老街是非常好逛、好買而令人心情亢奮的地方啊,這次更是發覺北埔地區文化多元豐富。清朝時,粵籍墾戶姜秀鑾入墾北埔,而使北埔地區粵民人數佔多數,引進美味的客家美食,而以鄉鎮的古蹟比例來說,北埔更是高比例,金廣福、天水堂...
帶了百人幼兒園團,要到「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現場,除了小小木工課外,我們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看潛行攝影隊的攝影作品,來一場尋找遊戲。
和小朋友相處猶如充電的過程,瞬間得到電力,還意外提升個人樂觀度,他們天真無邪,想像力異常豐富,常有意想不到的鬼點子衝撞成人刻板的死腦筋,因為如此,每隔一陣子,我就開始想著女兒幼兒園的老師及小朋友們,多想進場維修,充足電力。前兩年疫情之故,無法回幼兒園帶木工,這次主動向園長提起,邀請他們帶孩子來總爺藝文中心看作品,還可以現場進行小木工工作坊。小郭老師一口答應!就這樣敲定了100人的行程。這一天上半場...
《我要找回我的帽子》是一則挺有意思的故事,反覆讀了幾回,發覺故事有好幾種版本,作者顯然把故事主導權丟給了讀者,讓不同年紀的讀者自行想像,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在我讀來,整則故事衝刺著文明與暴力的矛盾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