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女兒讀這一本書時,已經稍微了解二戰期間,德國人迫害猶太人的歷史,我們一起看過相關主題的繪本、圖書及多部電影,明白這段歷史帶給後人的影響。所以,當我將這本書丟給她們當作是寒假的閱讀書籍時(寒暑假時,我會額外開書單給她們閱讀),她們大約可以理解故事中會描述哪些畫面。她們投入此書後,不斷的告訴我:「這本書會忍不住一直看下去。」讀到最後,她們還以一種極為悽慘的心情告訴我:「那個德國小孩不小心跑進集...
這些年,我特別喜歡一位日本作家——小川洋子,她的這本著作,不管是小說或電影,都讓人忍不住身陷下去,咀嚼著故事中每一道帶著哲學性的數學題目。我高興著女兒也喜歡品,一年半前看過電影也看過書籍,今年又再次拿起來閱讀。寒假期間,yoyo將這本書列為閱讀書籍,寫了一段讀後心得,在此作為紀錄。 關於《博士熱愛的算式》的介紹,請參看: 【左右電影院】博士熱愛的算式(10.9ys)
孩子啊,嬰幼兒時期和父母合而為一,像個緊黏的行動體,慢慢的,每增長一歲就多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兩歲的「不要」是脫離的開始,五歲的跨入校園是跳板,到了七、八歲,孩子似乎開始想做些不一樣的事,他們開始幻想冒險、闖蕩天涯,喜愛刺激與不一樣的人事物、更熱愛偷偷做一些事(即便只是幻想),這些大大小小、暗自來的事都是一種探險,證明自己可以決定一些事,證明自己可以戰勝許多難關。所以,我們該給這階段的孩子冒險一下,...
廟宇是居民生活的中心,小時候,我家隔壁就有一間廟,那時走出家門不到一分鐘,便可以到廟埕,每逢廟會做醮或是其他廟宇陣頭來訪,「熱鬧陣」的國樂聲、鼓聲、鞭炮聲聲聲巨響,吸引著居民前來廟前觀禮,當時還是小孩的我最期待的就是這些鑼鼓喧天的廟會活動。在我印象中,村裡的這間廟曾經是一間小廟,當信徒愈來愈多,籌措足夠的資金後開始蓋大廟,大廟尚未完工、處在水泥裸樣時,我就時常溜到廟裡東看西看,好奇的看著師傅專注蓋...
▲這次封面圖畫依舊是zozo在4.4歲畫的塗鴉,感謝岑岑讓zozo的畫與小隼爺爺的書結合了。 這是河合隼雄爺爺「孩子與幻想系列」第三集,第一集為《孩子與惡》,第二集為《轉大人的辛苦》,這一本《青春的夢與遊戲》繼續接棒!這本書的封面是zozo四歲畫的一幅日記畫。
▲發現zozo在旅行中,曾經拍下這張吳晟的介紹版。 我在2015年自己的新書《不趕路的親子休日》中,分享了一首吳志寧的歌「全心全意愛你」,那是他將父親吳晟的詩〈制止他們〉譜成的一首台語歌。這首歌是我開始聽吳晟的詩、吳志寧的歌的開端。 寒假旅行時,我帶女兒到彰化溪州,那是吳晟的故鄉,在「成功旅社——農用書店」裡看見許多吳晟的詩;到花蓮「時光」二手書店買了一本《店仔頭》,這些都讓我們的旅途包圍在吳晟的...
我常常接觸繪本,發現許多繪本大都偏愛死亡主題,這似乎意味著成人擔心著孩童無法接受死亡這件事,但仔細想想,無法接受死亡的還包含大部分的成人。其實我也蠻怕「消失不見」的,也許是責任未了,內心還無法升級到放下一切、瀟灑離去。從孩童的角度想,無法接受死亡也是因為無法接受最愛的那個人真的消失不見了,他們和成人不同,不是責任未了,而是愛未了。
(這是我為我小麥田出版社的《瘋狂樹屋65層:驚奇時空歷險記》寫的推薦文)小時候喜歡看日本小叮噹漫畫,常常和妹妹兩個人按著情節為故事配音。現在不叫「小叮噹」而是「多拉A夢」,不管是什麼名,許多創意的發想都可以從多拉A夢的肚子裡變出來,那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法寶,它滿足了人們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那是一種想變化、想脫離、想搗彈的欲望。
左右姊妹小學六年級時,因為已參加學校合唱團兩三年,兩人非常熱中合唱,對於這個社團也十分忠誠,那時我為她們找到這一本《再會吧!青春小鳥》,描述的是一所日本偏鄉的國中合唱團要參加比賽的故事,書中每個主角都各有自己的內心故事,像是父親拋棄自己離去,內心不肯原諒父親卻又渴望父愛的女孩;有個自閉症哥哥的男孩處在想照顧哥哥又想參加合唱團、找到自我,以及處在舊情傷當中走不出來的代課老師,這些小故事對於小學高年級...
死亡議題一直都是難以啟口的話題,比起與青春期的孩子談性教育更難以進入,那是因為有些成人自身都尚未具備冷靜面對生死分離的能力,成人若要直接與孩子談論此議題略顯沉重,透過繪本故事的陳述,可以以較柔和漸進的方式引導孩子慢慢進入情境,並對照自身經驗或對未來情境做心理準備,說者也可以在說故事當中自我安頓與學習。死亡議題繪本圖書很多,以下整理四本以分析如何面對分離、處理情緒的方式為主。
這是一本多麼體貼、溫柔的書!如對話語句的書名就足以安慰人心。它開門見山的告訴讀者,正視看待自己的情緒,無須隱藏,那背後到底是誰發出了如此體貼的話語?封面上祖孫兩人開心的撐傘,走在田埂上,暗示著一段祖孫情。我帶著這樣的心情翻閱這本書,當第一頁雨中的車站與簡單幾句話映入眼簾,我就掉入自己與爺爺的回憶當中。 這一頁寫著: 你還是像從前那樣 一直在等, 到現在都還不知道 我已經走了。
這是一本適合中學生閱讀的繪本,內容說的是一則真實的抗日故事。從前對女兒說歷史故事,總是透過口述告訴她們,這一次藉由繪本圖像作為介面,似乎更能引起她們的興趣,她們說:「如果是寫在課本裡的,很不想讀。如果是繪本故事的就比較想讀。」
【清晨之曲】雷光夏之《媽媽與我》2016.11.03 週四,送孩子上學日。 昨晚就開始想著早晨之曲,想與女兒分享什麼音樂。 我想起了雷光夏,那是十多年前就開始聆聽的聲音。我告訴喜歡嘗試自己做曲子、寫歌詞的女兒,雷光夏是創作型歌手,她的音樂與詞句幾乎都是自我創作的。我要女兒試著感覺這種輕柔、悠遠的聲音,以及背景音樂鋼琴的部分。 來就來一首《媽媽與我》吧!歌詞描述與媽媽交集的每個時刻,早晨的早餐時間,...
翻閱這本繪本,內心不由得有些偏心,女兒喜愛小熊,連帶著我也愛上了。這本書封面有個抱著士兵靴子的小熊,楚楚可憐的依賴著,眼神中透露著「信任」的幸福感。封底是一個小男孩抓著一隻玩偶小熊,這隻熊叫維尼,男孩的爸爸為他們寫下許多故事。原來,這是鼎鼎有名的維尼小熊,牠最初的故事,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關於一隻小熊在戰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