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樹谷親子木工坊」第十年,去年的「滑行板2.0」號稱是繼第四屆水管燈、第七屆竹節人後,最煩瑣困難的,孩子們完成後,可以體驗自己製造出來的「速度感」。今年回歸到靜態,不孤單團隊想讓孩子們坐在工作桌,安靜地切割、拼貼自己專屬的杯墊,唯一不同的是,素材是傳統閩式建築會用到的屋瓦瓦片。
帶著收集的籤詩、設計好的幸福籤詩、加印兩百多張空白籤詩、兩桶竹籤筒、五十個吉籤及特製展台,前往鄰近曾文溪出海口的台南土城國小。學期初,因為小事報活動常常來這學校走跳,郁菁老師說的:「熟門熟路的,自己來。」
這是為台南土城國小執行的【籤詩教案】準備的作業。 土城國小郁菁老師邀請我到學校,帶四年級的孩子一堂課,她告訴我,2022年是土城百年校慶,她希望在紀念刊物中有孩子文字的創作。我設計了一套【籤詩教案】課程,希望可以讓小學四年級的孩子玩得愉快。
2021小事報的課程雖因為疫情而兵分兩路進行,但仍相當豐富、一連串的資訊就如曾文溪一樣流入大小編的「腦海」中。
這是2021「小事報」第三堂課,也是大小編第三次相見,這一堂就由青青說(selena在小事報,稱為青青 or 青青說)來和小朋友一起寫詩。
九月過後,每隔週三下午就是「小事報」營隊時間,今年分六站同步進行,我和Doch進駐台南土城國小。上一回小編們帶我們走一條路,他們從學校走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今天主題是:帶你認識一個人,也就是採訪一個人,小編們決定拜訪位於土城市場附近的「讚伯包子店」,想介紹土城在地美味給中上游的另五所小編們知道。
「小事報」營隊邁入第三年,這一年太特別了,迎面而來的挑戰一波三折,這讓我們的企劃編輯心臟噗通噗通大跳,因為新冠疫情導致課程總是起伏不定,甚至在開營前一天,還急速轉彎,但這些都可以一一迎刃而解的。 這次營隊和過去兩年有何不同? 從暑假延期到秋天舉辦,每週三下午集合,小事報編輯老師到參與的六校,各自就定位,直至十月中活動結束。因為我和Doch負責台南安南區土城國小,所以我們會和學校帶隊的浴巾老師及三位...
作家吳晟在其早期作品《店仔頭》中的〈挑秧苗〉一文中寫著: 每年盛夏期間,正是吾鄉最緊迫的農忙期,猛烈的陽光下,大家忙著趕緊收割、曬穀、收稻草;緊接著又要準備下一期的耕作,培育秧苗、犁田、整地、除草,趕時趕陣,一天也不得拖延,唯恐誤了插秧期。 母親常說:這一段期間,作物長得緊張,人也要跟著緊張。 這天參觀育苗場的育苗過程,在場的工作者皆透露出一種吳晟筆下的緊張感。
為了一件工作計畫,反覆儲蓄能量、準備素材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面對對象的節奏。在已為期三年的「小事報」團隊,從第一年帶領孩子創作,尋找家中具有意義的紀念物,到第二年與小朋友一起寫大地詩,今年,延續文字編輯的角色與任務,在營隊中要與孩子討論「時間」,然後寫下「時間感」的詩。
若問防疫在家期間我最投入的工作,應該就是閱讀了!陸續接收到許多出版社的閱讀邀請,以及在這期間擔任文化部第43屆中小學讀物選介評審,讓我在無法出門逛書店的疫情嚴峻期,仍可以收到一箱一箱的書,而讀滿數百本書,這是相當幸福的事啊(其實全家都受惠了)!
防疫期把行事曆搞得亂七八糟,早到的、晚到的、腳步錯亂的,魯莽調配的,通通都攪和在一起,「小事一樁」NO.010、011分別是發表於2021.06及07兩個月,得趕緊記錄下來,把這份線上報紙分享給朋友們知道。
紀錄這一期(No.009)的〈小事一樁》線上電子報。 因為四月底去了一趟茶山部落,採集「松鼠的尾巴」展覽所需的材料,所以投稿寫了幾篇小事記,一併紀錄。
本篇文章是受維京出版社邀請書寫,因為維京於五月出版一雙胞胎童書——《基因大冒險》,所以讓家有雙胞胎的selena寫一篇帶養的心情文章。其實「一開始就不孤單」起始初衷,就是為了分享帶養雙胞胎的經驗與心得,沒想到寫著寫著就過了十多年,其中已不只雙胞胎主題。以下是我所寫的文章內容,與大家分享。
很少在學期中,往北部辦理活動,這次在新竹的這場研習,讓我們一家來去匆匆,無法帶著休閒的心順遊新竹。待左右姐妹週五一放學,就馬不停蹄的往北前進,為的就是隔天六個小時的研習,我們得養精蓄銳,演講、教學與實作並行,結束後再一路開車南下。
每一回辦完親子木工坊,左右家就多了幾個好朋友,那些專注、好奇的孩子,背後總有父母支持著,而這些大朋友與我們有著共同的想法,彼此調性相同,於是即日起就成了好友。兩年前參加過竹節人及今年滑行板的淑麗,告訴我:「為什麼只是見過兩次面,卻覺得認識很久。」或許就是我們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