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活動

2017雞年初一來看展:近未來的交陪(已撤展)

2017雞年初一來看展:近未來的交陪(已撤展)
年初一,帶著西川爺爺及阿伯一起到台南佳里蕭壠文化園區看展覽,這次我們要看的展覽是已經籌畫兩年的「近未來的交陪」。對我和左右姊妹來說是個親切的展覽,因為平時在路上看見有陣頭經過,我們都會像個好奇寶寶(尤其是我)認真觀看,還拿著相機捕抓畫面,而這展覽集合許多廟宇儀式的影像,像是八家將、陣頭,這可讓我們更加感興趣。

【帶新加坡人去哪兒?】台南吳其錚工作室、絕對空間、蝸牛巷

【帶新加坡人去哪兒?】台南吳其錚工作室、絕對空間、蝸牛巷
半個月前,來自新加坡ITE的師生16人來到Doch的學校參訪,平時愛玩的我支援其中帶團外出的工作,這些出遊地點以藝術、文創為主,而且大都與台南藝術大學有關,我們找了幾個台南高雄相關藝術景點,算是與新加坡人分享南台灣的藝術空間。

高雄駁二特區之大義倉庫(12.1-12.3ys)

高雄駁二特區之大義倉庫(12.1-12.3ys)
對於高雄駁二的印象,都來自數十年前,Doch在那兒與多位藝術家的聯展,我還為幫他的作品錄製了一段故事旁白。那時的駁二僅開放大勇倉庫臨港口的那兩個倉庫,人潮並不像現在如此多,我還記得中間的洗手間味道臭氣沖天。幾年過去了,貨櫃藝術節在此辦了幾屆,大勇倉庫開始多了展區,接著開放蓬萊區展覽區與大義區文創工作室進駐,整個駁二特區嚴然成了高雄藝術與設計領域的匯集之處,也是許多年輕人來到高雄首選的旅遊點。

【安平風獅爺復育側寫4】2016風獅爺復育計畫展覽

【安平風獅爺復育側寫4】2016風獅爺復育計畫展覽
從今年五月開始,風獅爺復育計畫團隊開始招募創作者志工,一起投入第四年的復育計畫,這一路從捏塑、上色、柴窯燒製,終於進入展覽階段,此次展覽地點選擇在有百年歷史的安平陳家古厝,展場氣氛更因為古厝及展示小屋的設計,格外融入情境,觀者就像個巨人一般,可以由上而下俯瞰房屋上的風獅爺,可以遙想在安平小徑上,家家戶戶在黃昏之後,點燈照明,朦朧之月與屋內的黃燈相照映的漁村情境,看著看著,我好像走進了微昏的歷史裡。

【安平風獅爺復育側寫3】燒窯/開窯

【安平風獅爺復育側寫3】燒窯/開窯
台南四草有個非常著名的觀光景點,位在四草大眾廟邊的「紅樹林綠色隧道」是台灣第一條人工運河,這裡的紅樹林種類居全國之冠,來到此處可以搭著膠筏遊運河。四草是一片平坦的視野,往西望可看到海邊,另外還有許多魚塭。這次柴窯燒的地點就在四草,此地吹來的西南海風感覺特別親切,那就像是我家鄉紅毛港的風。

【安平風獅爺復育側寫2】風獅爺上色

【安平風獅爺復育側寫2】風獅爺上色
此時,天氣已透出秋風微涼的氣息,下筆紀錄五月風獅爺復育活動時,仍可以感受到那時的悶熱以及安平海風的吹拂。今年的風獅爺其實已經完全燒製完畢,而且正在展覽期間(展訊分享在文末),我回過頭想想這些跟隨側寫的日子,每一尊風獅爺都是在汗流浹背之下,用心捏塑而出的。

台南歷博館「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已撤展)

台南歷博館「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已撤展)
這是近期看到最有意思的展覽了! 一場以「聽」的模式所展示的展覽,內容是台灣近代的聲音檔案,包含許多早期台灣音樂(國、台、日語)、電台節目、傳統樂曲(歌仔戲)、田野音樂(原住民歌謠)、政治演講、口號、商業廣告歌......等,蒐集得十分齊全,藉由這些聲音檔案,讓我們順著音軌瞭解台灣的歷史。

【安平風獅爺復育側寫1】捏塑風獅爺

【安平風獅爺復育側寫1】捏塑風獅爺
▲「丸奇號烏魚子」的屋外好風景。這已是第四年了,風獅爺復育計畫從2013年到現在,堂堂走入第四個年頭,每一年初夏,總是可以知道其錚、阿祥等復育計畫團隊/南吼的夥伴又開始籌備工作坊,讓認同安平風獅爺文化的朋友可以加入團隊,這群朋友從報名、文化課程、捏陶上色、柴窯燒製、展覽、屋主認養、安裝屋頂,其中還包含著南吼音樂會,這一連串的工作,一走就四、五個月,為的就是希望安置在安平屋頂的風獅爺能夠愈來愈多,以...

呂沐芢x 焦聖偉「眼蟲計畫—大地魂」:他們允許zoyo在作品上作畫(11.3ys)

呂沐芢x 焦聖偉「眼蟲計畫—大地魂」:他們允許zoyo在作品上作畫(11.3ys)
呂沐芢和焦聖偉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習慣稱呂沐芢為「石頭」,而焦聖偉則是被孩子稱為「焦糖哥哥」,這幾年他們的創作基地大都在橋頭糖廠的物五倉庫,我們曾經到他們的工作室,被他們自己打造的畫室所著迷,還有石頭那捏烤的麵糰,經汽化爐烤出來的麵包香(我們去捏麵包:與石頭叔叔之約:麵包、阿繃、汽化爐)。

索拉舞蹈空間2015「低吹沙 Drifting sand」(zozo紀錄,11.2ys)

索拉舞蹈空間2015「低吹沙 Drifting sand」(zozo紀錄,11.2ys)
▲圖片來自「索拉舞蹈空間」 今日午後,我們到高雄文化中山看了一場索拉舞蹈團的年度表演,此次舞作為「低吹沙」。左右姐妹每一年都和我們一起觀賞索拉的作品,也許是小時候就在索拉學跳舞直至六歲,所以對表演藝術並不陌生,看她們可以專注地從頭看到尾,實在很高興。回到家後,zozo立即以此做為學校週記的內容,此篇日記就獻給大謙伯伯與曉嵐阿姨吧!

高雄美術館「以身作則」身體行為藝術:孩子看Marina Abramović(11 ys)

高雄美術館「以身作則」身體行為藝術:孩子看Marina Abramović(11 ys)
這是一場必須去看的展覽。 帶著女兒到高美館看「以身作則」行為藝術展,從前她們對於行為藝術大概只聽過謝德慶的「打卡」、「繩子」等作品,對於要長時間禁錮自己或強迫自己的作為,她們覺得很不可思議。若要以自己的身體作為行為藝術的題材與媒介,難免會對自我身體進行極限挑戰。這一次「以身作則」展出國內外許多行為藝術作品,其中包含「西方行為藝術教母」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作品...

體驗濕版攝影:舊舊的老照片(10.9ys)

體驗濕版攝影:舊舊的老照片(10.9ys)
我並不懂濕版攝影的原理,只知道這是十九世紀起源的攝影技術。三年前我們在高雄美術館看過「約翰.湯姆生 世紀影像特展」,看到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 1837~1921)旅行至遠東所拍攝的照片,時間大約在1865到1871,當時他帶著笨重的攝影器材,在野外做移動式的暗房,他所使用的攝影方式就是火棉膠濕版攝影(wet collodion process)。(請參見:「西方旅者眼中的臺灣-...

吳其錚「土偶戲」陶藝個展 (已撤展)

吳其錚「土偶戲」陶藝個展 (已撤展)
三月七日我在台南新書分享會後,馬不停蹄地到東區的「新心藝術」,為的是去看其錚的個展,這是我相當期待的一場展覽,除了因為其錚是自己的朋友外,對於他的作品一直都很欣賞。 其錚的陶藝作品相當詭異(其錚啊!原諒我用這樣的形容詞),陶是溫土穩重的材質,很快就能感受到這種溫度,但其錚內心一定不平靜,他讓這種特質融合更多元素,不僅讓作品有動感,還不失原有的穩重,最令我喜愛的,應該是他的作品總有一種「卡夫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