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我看了一部兒福聯盟的紀錄片《嗨!寶貝》,那時我並沒有讓女兒zozo、yoyo一同觀賞這部紀錄片,但我常常口述告訴她們這是怎麼一回事。半年後我在她們閱讀的一套橋樑書「我會自己讀」裡,看到一本關於收養家庭、寄養家庭的故事,雖會自己讀這系列的書(而且已經都讀完好多回了),但她們仍舊喜歡每個晚上拿一本書請媽媽唸給她們聽。她們以為這本《艾瑪的臭小弟》只是一個姊姊對弟弟的童真抱怨,但其實故事中有深切的...
幾個月前,皇冠出版社寄來《恐懼學校2-魔範生返校日》的稿子給我,希望我能推薦這本新書,為了對這著作有更深的瞭解,我請出版社連同第一集也寄給我,所以我一連看了兩集,以下是我的推薦與讀後心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試著回想我的小學學校,那是一個不太華麗,土裡土氣的校園,記得讀小學時代它已經過七十歲大壽了,現在的它不知還像不像當年一樣?若問當時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我想是那一座有雙道(還是三道?)磨石子材質的大象溜滑梯,另外還有幾位風趣的老師,至於上課學習的過程全不在我的記憶錄中。
人與土地是有相連關係的,你落在這兒,在這兒呼吸、生存,譜寫人生故事,過了三十年,這塊土地與你有了連結,不知不覺你會留戀它,內化它對自己的重要性,即便你已離開,它依舊很重要。再過三十年,這塊土地與你更緊密相依,此時若離鄉背井,強迫分離,那真是折磨!
▲拉著行李去借書,2012.01.21,7.5ys 寒暑假期間,高雄圖書館為鼓勵市民閱讀,開放借書冊數可以增加至每人20冊(原本一人10冊),所以一到寒暑假期間,我們都會提前去借書,不然就會有遇上「架上空了」的無奈。這一次寒假我們在過年前就到圖書館借書,而且還拖著行李箱去,想想,一人20冊的書量,恐怕用扛的會扛不回來。
這是一本溫馨的童書,藉由爸爸一條綠色圍巾,圈圍滿滿的幸福,也刻畫出小孩對父親的深深信任。
左右姊妹對於南極皇帝企鵝的生態有一點點瞭解,主要是因為看了電影「企鵝寶貝LA MARCHE DE L'EMPEREUR」,那是一部由法國導演呂克賈蓋(Luc Jacquet)所拍攝的紀錄片(請參看: 【左右電影院】企鵝寶貝LA MARCHE DE L'EMPEREUR」一文),影片記錄著皇帝企鵝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及繁衍。
這一本書是zoyo五、六歲時期讀的書,喜愛恐龍的她們對於恐龍繪本都有偏心的優先選擇,共讀這本書是帶著又好笑又感動的心情。一直很喜歡宮西達也的作品,他的故事總是幽默詼諧,聽故事的孩子笑嘻嘻,說故事的大人往往也能從嘻笑中讀出一點核心的感動。
▲相差七年的yoyo,yoyo看大人借的書,2011.12.05,7.4ys 上了小學二年級開始,左右姊妹對於自己借的書愈來愈有想法,我們說好,十本書裡頭有五本她們自己負責,然後她們就開始找自己偏愛的。這一次她們找了好多本好奇猴喬治,因為多年以後,才發現她們小時候常常玩的那隻小猴子玩偶是喬治。 這兩次借書,我們自己大人借了許多攝影書及台灣歷史書,像是《世紀容顏》這套書,就讓yoyo一看再看,書裡有...
在圖書館借書總能借到書店看不見的經典好書。上了小學以後,左右姊妹借書都是直接拿字多的圖書,鮮少過濾,目的像是要一網打盡圖書館所有適合中低年級小朋友的圖書,這些書帶回家往往得讀上一兩個月,每一本都有精彩的故事等著孩子探索。《拉拉、我和動物們》也是我們順手拿的一本書,仔細讀完後才發現原是德國童書,譯者鄭如晴老師寫著:「拉拉與我」這系列書在八〇年代,不僅連載於德國德國最大的雜誌社之一的「布呂姬特」(Br...
這是第一次我們夫妻倆搶先比左右姊妹先閱讀的圖書。 因為這兩本故事書有許多歷史資料,一頭栽入會不小心被情節拖著走,然後一下子就讀完了。
那天和朋友閒聊,我說我很不喜歡小朋友吃東西沒吃完,覺得那是一種浪費食物,我寧可孩子吃得夠就好,也不要她們貪心地舀一堆,然後沒吃完,所以每回吃完飯,碗裡若有米粒沒吃完,我總是叮嚀zoyo:「粒粒皆辛苦啊!如果妳們把飯吃光光,農夫會很高興。」這是一種對食物愛惜的態度。這本格林出版社寄來的《開心農場 怎麼吃健康又環保?》,談的是食物的來源及食物與地球土地的關係,而這正也是我和孩子常常討論的,從愛惜食物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