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圖書館/音樂館

過年情感的拉近。《團圓》

過年情感的拉近。《團圓》
過年前想與村裡的孩子說說春節的故事,我想起了中國繪本《團圓》這本書,那是這幾年最具代表作的年節繪本,它描述的是中國新春年的景象,雖然背景環境和台灣有些不同,但年節的禮俗大同小異,撇開這些許的文化差異,撇開這些許的文化差異,書裡的故事仍感動著我,和女兒共讀這則故事時,我是紅著眼讀完它的。

海邊的詩。《我家住在大海邊》

海邊的詩。《我家住在大海邊》
我家住在大海邊,就在南台灣溫熱的海域,每年冬天成群的烏魚從北方游向溫暖的南方,漁民忙碌著捕獲烏魚,居民門庭前曬著烏魚子,漁網像是織口過大的方格子衣懸掛在戶外,這是我印象中的漁村樣貌。漁民為了生活,乘風破浪在海洋中與黑暗對決,這些討生活的畫面,是實實在在的記錄片。孩童時代的我記得的盡是這部常上演的記錄片,一種反應現實生活的生活紀錄。除此,大海也可以一起做白日夢,忙碌的漁港無法營造出詩意的氣氛,魚的海...

台南裕文圖書館:半戶外的閱讀空間

台南裕文圖書館:半戶外的閱讀空間
兩年前,我們全家辦了台南圖書館的借閱證,那時是為了借閱安平分館的德語書,所以特別申請的。除此之外,好像很少使用,那時真覺得這張卡片不太好用(台南的朋友,請容我這樣無理的說)。難使用主要是在童書借閱的部分,因為它借閱限期僅有14天(而且不能續借),可借閱冊數也不多,相較於高雄圖書館,童書可以借28天,可續借一次(所以大概可以借兩個月),這之間的差異讓讀者有閱讀上的壓力。因此,我們很少使用台南圖書館的...

泰然面對永久的離去。《獾的禮物》

泰然面對永久的離去。《獾的禮物》
每個人都害怕分離,害怕感情現狀被改變,對於永久分離的「死亡」更是恐懼!我也是,也擔心著這種難以接受的生命安排,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面對生死這樣的人生課題。 女兒yoyo七歲半時,在日記上寫著一段強烈的文字: 如果,有一天,有一個禮拜,有一個月,有一年,其中,我的「一」個家人到天上去了,意思是「死」了,不管兄弟姊妹、爸比、媽咪、阿嬤、阿姨,大家都一樣,我就會每天不上學,不做任何事情,就只要拿著他的照片...

添加「愛」的美食。《食神小饕餮》

添加「愛」的美食。《食神小饕餮》
記憶中有幾個很會做菜的親友,他們做菜時總是很有自信,很有個人風格,而且從不看食譜。若仔細觀察這些人做菜的態度,大都能以「堅定不移」來形容,再推想他們做菜的目的,有許多都是為了所愛的人做菜,他們希望家人、朋友吃得愉快,吃得健康,所以,饕客品嚐時若是掛著滿足的笑容,對他們來說就是最有成就的成績。

當書裡的人物捉弄你。《誰在看我們?》

當書裡的人物捉弄你。《誰在看我們?》
半年前,格林出版社寄來「大吉象和小豬寶」系列書給我,這些適合0至3歲的童書,成了左右姊妹休閒時看的書,因為作者莫威樂(Mo Willems)似乎很懂得小讀者的心,這從《別鬧了 怪獸阿斗》這本繪本,就可以知道他有顛倒事件,扭轉結局的功力。(我們共讀過這本繪本,並延伸畫怪獸:失敗的怪獸)

從「親子共讀」到「孩子自己讀」

從「親子共讀」到「孩子自己讀」
▲讀得如火如荼!左:yoyo,右:zozo,2012.07.15,7.11ys 推行閱讀的今日,每個爸爸媽媽都竭盡心力為孩子說故事,有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投入這項需要長久奮戰的工作,數一數,已經五、六年了,孩子開始學習拼音,開始識得一些中文字,什麼時候他可以自己來?何時可以為自己朗讀一篇小文?或是為我說一則動人的故事?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滿足是可以創造的

《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滿足是可以創造的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喜歡看一本童書—《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覺得再怎麼不如意,都可以從小熊那兒獲得知足的笑容。 我常期許自己是個平靜的人,平靜是情緒緩下的最終站,是需要時間與歲月的磨練,才能在情緒波浪中找到水平面,慢慢地,用自己的方法沈澱那攪亂人心的的思緒。 平靜是一種滿足的表現,對於現況及心理層面和平的滿足感。我絕對相信,滿足是可以創造的,而且很容易。

文字也來圖像化。《文.字.森.林.海》、《愛畫畫的詩》

文字也來圖像化。《文.字.森.林.海》、《愛畫畫的詩》
寫詩要有意境,讀詩也需要一點平靜的氣氛。 但詩人可不願自己只是個平靜的文體製造者,他加了一點想像力,讓詩變得不太一樣! 一直都很喜歡林世仁老師的作品,他的作品很適合小學生閱讀,zoyo讀世仁老師的書很對味,而且已經讀過好幾本。這本《文.字.森.林.海》是我為自己而買的,我喜歡他在詩中作怪,你可得有一想像力外加遊戲的心情來閱讀,不然可讀不來!

不要再羨慕別人。《你在開玩笑嗎?》

不要再羨慕別人。《你在開玩笑嗎?》
母親曾經問過算命先生,她轉述說我長大後會成為一個富婆,年輕的我喜孜孜著未來充滿著希望,日子不至於陷入泥沼困境。長大成人後,才發現財富並不是靠命運給的,也不是算命仙丟來的,有些時候得很努力,甚至失去了很多個人時間、家庭時間才能換來。所以,我一直沒成為富婆,對於老媽幫我去算命這件事,也只能消遣自己僅成了「大腹」婆。

我喜歡好笑的故事。《卡梅拉系列》

我喜歡好笑的故事。《卡梅拉系列》
我常常把自己還可以寫點文章的能力歸功給我的父親,小時候爸爸對於我的閱讀書量很大方,常常記得他每逢假日就帶我到二手書店,然後對著眼前桌上一片書海,闊氣地說:「隨便挑。」那時的我眼睛亮了起來,不管什麼種類我都會挑幾本來看,大人的、小孩的、科學的、文學的⋯⋯什麼都挑,父親從來不會過濾我所買的二手書,在我捧回家的這一大疊二手書中,最多的就是「笑話集」了。

《下一站,紅氣球》轉個念頭的幸福

《下一站,紅氣球》轉個念頭的幸福
女兒八歲,讀簡單的繪本會太幼稚嗎?當然不會!不同年齡層對故事有不同的解讀與感動,我隨意拿了架上一本格林出版社寄來的《下一站,紅氣球》給女兒,三個人窩在床上讀這本書。已經習字的小學生的確會對文字有依賴感,在文字少的繪本裡,她們要怎麼開始這樣的故事呢?

【借書記錄】上圖書館已經是固定要做的事了(7.7-7.9ys)

【借書記錄】上圖書館已經是固定要做的事了(7.7-7.9ys)
▲推推車還書去,yoyo,2012.05.06 上回寒假圖書館借書量可以雙倍,我們一家人借了一堆書回來,結果一個簡易的布行李拉壞了,還書時,我們可聰明了,使用家裡的小推車裝箱還書。看著zoyo拉推車的身影如此自然,回想自己小的時候,應該不知道如何善用圖書館資源吧?!或者那時根本沒市立圖書館? 上圖書館借書已經是家裡固定要做的事了,鼓勵閱讀不就是從借書開始,不管是在圖書館或是繪本館。寫這篇記錄時,我...

學習需要高度的求知欲。《小仙女的魔法學校》

學習需要高度的求知欲。《小仙女的魔法學校》
期末考結束,女兒zozo一個科目不甚理想(對照她自己的標準來說),她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即便我說:「還好啦!不要這麼難過嘛~」她依舊躲在被窩裡,紅著眼睛。那時我真想擁有魔法,讓她看清「成績數字不是一切」的真理,被窩裡的她一定也想擁有魔法,讓自己回到考場,重新把誤解的、粗心的題目認真做一遍。

《紙戲人》最初的說書——紙芝居

《紙戲人》最初的說書——紙芝居
圖書館裡有一群孩子蹲坐著聽講台上大姊姊說動聽的故事; 書店裡有許多爸爸媽媽圍抱著孩子,說故事給寶貝聽; 故事CD也傳來有聲書,生動配樂有如現場實況轉播。 許多故事繚繞在孩子的世界裡,推行閱讀繪本讓現在的孩子從故事中得到許多想像的樂趣,我仔細地回想,小時候的我聽過故事嗎? 好像沒有,但奶奶僅僅三分鐘「媽祖的故事」卻一直深植在我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