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收到「親子天下」出版社邀請,為《我是比比比利》這本口吃孩子故事的書寫推薦文,以下為我書寫的內容。
回想自己中學時代,歷史知識傳遞以大中國核心為主,讀了中國五千年國族歷史,卻不太能將世界各地文明與之相互貫通對照,成年後,不斷增添臺灣不同時期處境與民主演變脈絡,依舊無法完整地以臺灣為點,放射鄰國與臺灣島的關係。我缺乏的,就是連結整理的能力,放大視角瞭解東亞歷史,將點與點之間串連起來是最爲需要的。而現在學子,歷史學習教材與方法已不同以往,他們是否能比起我們這一代提前理解而融會貫通?
作為一個母親,我時常耳提面命地告訴女兒,走入暗巷時要結伴,不要一個人在黑暗中行走;搭乘計程車要拍下司機照片(執業登記證)及車號傳給家人;切勿與人單獨在室內暗室、對於威權無須畏懼,保護自己優先,別讓上者有欺負弱者的機會⋯⋯等,這些都是在提醒女兒,很多危險是可以避免與防範的,很多狀況是可以自保並勇敢反擊。
▲謝謝聯合線上黃筑筠側拍。 六月初北上錄製一場直播節目,這是2022台北書展中,「中小學讀物選介主題館」的座談直播,是我與宋怡慧老師對話,題目為:「世代的書單:從選書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講座已於當日結束,但我想在此分享我事前所做的整理。
年前收到小熊出版社邀請,希望我推薦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廣嶋玲子新書——《歡迎光臨獵人公司稀有生物洽詢部》。一聽到作者名,大概就知道書寫品質可以信賴。廣嶋玲子撰寫的故事富有想像力,就如孩子無邊無際的創意想像,幾年前的《神奇柑仔店》就是這樣廣受小學生喜愛,完全收攬小讀者的心。
歷史是永遠得進修的課程,不斷不斷透過文史資料、歷史書籍增加自己對過去的認識。從不同角度、不同族群立場觀看歷史,不同的聲音才能彙整出客觀的判斷,所以,不管是原著紀錄或是後人撰述;給成人閱讀或是給學子看,都值得了解作者擁有什麼樣的史觀出發。
這是我為采實文化的新書——《錯覺偵探團1 神秘的寶石神偷》所寫的推薦文,閱讀期間反覆翻閱,幾乎都要背起來了啊~收到書時,高中生左右姐妹也在吹頭髮時間,一鼓作氣讀完,還跟我說:「我們最喜歡看這種偵探類的書了。」
女兒小學低年級時,在市區小學就讀,社區內有一所大學,有古蹟建物、美食觀光區,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是個生活機能相當完善的地方,即便不下廚,也可以日日換美食,享盡各種道地小吃。後來,因為先生到郊區工作,我們毅然決然地帶著孩子,離開生活便捷的都市生活,為的就是希望孩子在童年時期,體驗到較原始的生活,感受蟲鳴鳥叫、林間動物騷動,樹冠張大的自然環境,對我們來說,那比便捷的都會生活更迷人、更值得深入久居。
法國昆蟲行為觀察學家——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是許多昆蟲愛好者的啟蒙老師,一生貧困的他雖沒有過多財富,但堅韌的研究精神就是最富有的資產,他細膩的觀察力及豐富多感的文學筆調,寫出昆蟲的世界,其巨作《昆蟲記》影響著後代許多人,拉近人與昆蟲的距離。
近日到屏東大學附小演講,分享了親子共讀主題,我談到寒暑假時,自家小家庭都會有閱讀計畫,從女兒小一開始認得字開始,每逢長假必會鼓勵她們增加閱讀,暑假時間較充裕,本數多一些,寒假則因為碰上春節本數較少。暑假閱讀會要求孩子寫繪圖書心得(畫畫+文字書寫),寒假則是抄寫喜歡的詞句。 參與的家長問:「左右姐妹大概是讀多少本?」
曾經因為個案工作,研讀過台灣妖怪傳說,並收藏了幾本妖怪書,例如《臺灣妖怪研究報告》、《妖怪臺灣》等,也延續好奇的觀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及台灣電視劇「妖怪人間」。這幾年妖怪文學蔚為顯學,許多人不避諱的討論老一輩仍覺得禁忌的話題,甚至轉化成親近人民的研究主題,對於萬物與人關係,重新換位思考彼此的立場是現在人對於妖怪的面對新法則。
對於張友漁老師的作品,總是給予相當高的評價,諸多作品探討人們不敢談論的議題,以及應被重視卻總是被忽略的社會現象。多年前與小學時期的女兒共讀過《西貢小子》,這故事道出新移民的心聲,讓人不禁反思,如此多的新移民與我們成為家人,台灣是否給予友善眼神與平等對待?那時每逢到小學演講,幾乎都會推薦這本書,因為我們必須從教育著手,讓孩子學習尊重每一個人。 另一作品《我的爸爸是流氓》更涉及常見的家庭問題,爸爸失業...
二〇二〇年初爆發新型冠狀病毒,使得各國紛紛發出鎖國政策,跨國際的觀光事業更因為疫情關係而漸漸低靡,在這樣令人擔憂的環境災害下,並不是只有壞消息,反因為地球工業的大幅停擺,使得生態獲得改善,空污問題稍緩、噪音減低下,動物們像是和平使者,不畏懼的走入人類的城市;海龜可以盡情的在低垃圾污染的海灘產卵;水族館表演的企鵝可以獲得喘息,大搖大擺逛園區。而泰國觀光主力的大象也有了不一樣的生命轉彎,因為觀光產業冷...
小的時候,因為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很多家事都被要求一手承包,從清晨起床到睡覺前,我必須在上學前打掃庭院、澆花,放學後得收衣服、摺衣服、打掃家裡面,還得把全家共四個房間的木板床擦拭乾淨,清洗佛桌、敬茶拜拜、飯後得洗碗,洗澡後得自己洗衣服,睡前還要幫奶奶按摩。還是小學生的我得做這麼多事,而哥哥弟弟可以玩棒球、看電視,難免心裡不平衡,有一回便向奶奶抗議,為何哥哥弟弟不用做家事,而我卻得全都做?!
今早,在臉書得知敬愛的林良爺爺在睡夢中安詳的離去,不僅是兒童文學界落淚難過,連許多從小就閱讀林良爺爺作品的朋友們也傷心。是啊!我們是一群一定讀過《小太陽》的人啊!因為讀了《小太陽》,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這麼溫和的爸爸;因為讀了《小太陽》,才知道原來家庭生活可以這般趣味;也因為讀了《小太陽》,當了母親後回想,原來帶孩子的耐心是受林良爺爺影響,去年此時出版的《童年,再童年》就是向小太陽林良爺爺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