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女孩雖然不同學校,但居住同一城市,動不動就相約見面,這天兩人一起去野餐。 大學生過了一學期後,告訴我:「便利超商、學餐的菜吃得好膩!」一向熱中下廚的女孩,因無法自己煮菜而感到空虛無趣。想起母親曾建議我,要買料理電器給女兒,這樣可方便住外的她們加熱食物、煮些簡單的菜。美玉姐的好點子要採用,遂於寒假期間,幫女兒添購了電磁爐及小鍋子,她們則買了簡單的鍋鏟及廚具,開始外宿生的料理新生活。
女孩北漂離家後,因為僅剩我倆夫妻,親友總是以一種喜悅感,說我們戀愛中。老媽說:「妳現在應該是在談戀愛」;朋友也說:「你們現在是戀愛中⋯⋯」的確啊,我仔仔細細推算,兩人世界的種種回憶竟得往前推到十八年前。而現在,我的確像是戀愛中,不過更像是與一個合作密切的夥伴,到處遊玩到處學習。於是,舊地再訪或是發覺新景點都成了兩人的足跡目標,為了就是增加更多的回憶。 就如高雄的「旗後燈塔」,這麼多年來去旗津,竟然...
常聽朋友說,不敢從東部開車南北走蘇花公路,那條山路彎曲難行,一邊就是斷崖,考驗駕駛人的體力與專注力。我想起六、七回環島走蘇花公路,總是有一種耐性被磨光的感覺,怎麼還沒結束?怎麼又來一個彎?怎麼又進入山谷了,那種綿延不斷的山路真像是繞頸的臍帶,讓人受不了想下車呼吸。但幾個月前,好友髮型設計師告訴我,「蘇花改」截彎取直,好開多了!讓我真想體驗看看,到底與先前的路況差別有多大?!
旅行第二天(2023.01.30),一早從花蓮光復鄉驅車往北,經過花蓮市,晚間停留秀林鄉。這天的餐食特別想記錄下來。
老媽撥了電話給我,問起這麼冷為何跑去花蓮了?我告訴她,旅行五天都是好天氣,每日都出日頭。我感謝老天賜予好天氣,強化了旅行的舒適感,從前到花蓮、宜蘭總是濕氣重重,這一次卻是陽光普照,一點雨氣也沒沾染到。
「葉石濤文學走讀」來到第四篇文章,上一篇〈吃豬皮的日子〉可妙!題目為:吃豬皮,葉石濤卻在文章中誇讚土豆又香又軟的菜粽,彷彿他就在讀者面前,用木叉切下菜粽一角,沾了土豆粉,品嚐了起來。而這篇〈紅鞋子〉又添加了對台南米糕的描述,葉老對美食的熱愛真的是透過文字野炊傳香,會感染到讀者啊~
去年十二月初,因為北上觀賞一齣舞作,得到與女兒相見的日子,更促成了為自己辦的慶生會。往北移動中,在北埔稍作停留,這是2015年女兒十歲去金廣福公館寫生後,相隔七年半再訪。一如過去印象,北埔老街是非常好逛、好買而令人心情亢奮的地方啊,這次更是發覺北埔地區文化多元豐富。清朝時,粵籍墾戶姜秀鑾入墾北埔,而使北埔地區粵民人數佔多數,引進美味的客家美食,而以鄉鎮的古蹟比例來說,北埔更是高比例,金廣福、天水堂...
從二〇二二年入秋開始,我捧著台灣學文學家葉石濤的作品,如棋子般把熟悉的府城巷弄再走一回,有時疏於停留的點,也因為文學家過去逗留的喜愛度,讓後輩的我的腳步拉緩了下來,要我走進去看,彎進去瞧一眼,過去那些三兩步就晃過去,或是連停車的機會都趨近零的景點,因為一兩則故事讓我這棋子選擇佇立其中。
一星期前才從台北探望女兒回來,一星期後女孩們想念自己的家了,想念安穩淺香的床,想念南部熱情的好天氣及無濕氣狀態。
七月盛夏,來到南投草屯,走訪「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後,離黃昏赴約台中老友的時間尚有兩個小時,足以喝一杯咖啡。每到一個城市鄉鎮,我總是透過當地的書香、咖啡香,記住屬於它的味道。出發前,我早在網路上,找到了草屯的「無限咖啡館」,從建物外表就能呼應這城市是工藝之城,重視多材質的運用,而且設計風格獨樹一格,外表以幾何圖形簡潔呈現。
十多年沒到南投的「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多年前經過這裡時,兩個小女娃在身邊黏著,無法抽出身仔細看展覽,只是陪著她們在戶外玩耍。今年七月暑假再訪時,整個園區有多館舍(包含工藝文化館、工藝設計館、工藝資訊館、生活工藝館、地方工藝館⋯⋯等),一時不知該從何下手,於是,把車停下來後,從停車場最近的館舍開始,目的在於觀賞台灣工藝發展與各地作品,不管從何開始都可以。
七月初的家族旅行,一連兩天出遊,一日走台南麻豆與學甲,第二天走屏東郊外,地點是三地門鄉的大津瀑布,屬茂林國家風景區。
這一趟路,我們走訪:麻豆代天府的復古十八層地獄、龍泉冰店、南方米造碗粿、麻豆農會超市、學甲慈濟宮、明豐冰果室世紀冰、湠咖啡。
一年前,上一波疫情煙霧籠罩,「公路旅行」成了疫情下喘息的方式,路上看風景,車內吃美食,車程刻意拉長,抵達更遠的地方。深刻記得有一回驅車前往雲林土庫時的興奮感,陌生城鎮引發感性的刺激,我一向樂於當個觀光客,並非東買西買的購物團,而是叮嚀自己,以陌生的感覺接近環境,才會感覺新鮮、充滿刺激,漸而細膩觀察身邊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