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鹽埕區第一公有市場:設計、整修、整合後的新廊街

童年時期,因為家住高雄的邊緣地帶,母親也未曾穿著華服,帶小孩去逛時髦的崛江商圈,因此,從未有鹽埕區繁華景象的記憶,反倒自己青少年時期愛逛街,而對五福二路的「新崛江」有認同感,也是在那時我才知,原來「新」崛江的命名是因為有個舊崛江。

高雄市鹽埕區第一公有市場與崛江商圈相對面,這個我陌生的舊崛江區域到底是怎麼來的?

1720年代(清康熙末年),官方招募鹽丁來到此地開闢鹽田,即為瀨南鹽場;日治時期,日人廢「瀨南鹽場」,填補海埔地有了新的街區計畫,這一區成了「崛江町」。

20231014-舊地圖

我在「高雄市百年歷史地圖」網頁中,疊層過去與現在的地理圖層,發現1922年「高雄市區改正圖」地圖上,一條直直的水道從愛河旁的河西路,一直通到高雄港。這條水道貫穿了現在的第一公有市場、崛江商圈。經查詢得知,原來是日治時期築港計劃,將愛河支流的水道後壁港填築取直,也就是我看到地圖上直直的一條線。戰後1954年,市議員陳銀櫃先生建議在溝上加蓋成攤商市場,後稱之為「大溝頂」,第一公有市場與崛江商圈就在這個範圍。


▲先去買一下福氣餅

十月十四日,二〇二三,傍晚

假日沒有什麼特別計畫,只是開著車往港口走,到了七賢三路,Doch欲啖金桔豆花,停下車往熟悉的店家去。從前來這,吃碗豆花就離去,從未注意到第一公有市場內的動態,這次卻被門面改變、巷內幾盞黃燈所吸引。反正豆花店正無座位,不如往內走。走著走著,才憶起,去年「台灣設計展」在高雄,此市場也是被整修的設計案,除此,還有「中都唐榮磚窯廠Kaohsiung yáo」。

一進市場,就先看到「餽咻」,門前擺著麵包,老闆很親切而且不太像我們高雄人(他堅持是本地人),我挑選了四個麵包預計買回家給大哥吃,像這樣的小店在市場裡如此親民,就如同去逛市場,無壓式的挑選幾個愛吃的東西。和我同一時間來購買的嬸嬸,她肯定是老主顧,和老闆熟度一百地閒聊,也賣力地推薦我她愛的麵包品項 。

餽咻kuì xiū

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213-11號

往前幾步後,就看到我在IG會追蹤的帳號:「一坪書屋」,在市場裡有個小小的展覽空間也是很特別的,沒有負擔,輕易就能接近展品,逛市場又能看展覽,完全打入在地居民生活圈。

 一坪書屋

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213-15號

漸漸地,我迷惘於市場的朦黃燈下,這個被整修過的老市場,沒有傳統市場的濕氣味道,加裝通風空調設備,讓市場原有的生鮮味道消失殆盡。因為已晚間,可以知道那些休市狀態的攤位,明天一定又擺滿了菜肉食物。而不擺菜肉食物的攤位,擺著什麼呢?仔細看看攤位展台,都塗上一層光亮的漆,企圖去除市場黏濕不淨的形象,這些攤位是咖啡館、居酒屋、炸物、文青小物,甚至走道內還有年輕人愛玩的拍貼機。

這裡的美食小店幾乎都有客人入座,若是臨時決定要來這裡,不愁沒有填飽肚子的地方,小吃、正食、中式美式,光是烘焙甜點咖啡屋就好幾家。巧的是,遇到了朋友韻嘉,她也在這開了一家「雞蛋糕俱樂部」,賣著三球一串的雞蛋糕,連彰化人都來這開店了啊~

這天意外的安排,讓我沈溺在高雄美好氣氛下,因為好的氣氛,觸發我慢慢走、慢慢吃,再走進舊崛江,試著感受六〇年代,時髦的小姐媽媽們可能會來這逛街買舶來品。

最後,我終於走出市場,吃了那碗金桔豆花,這家「吳家金桔豆花」已是百年美食,臉書專頁上寫著:「民國14年父親從台南到鹽埕區落腳⋯⋯」,一碗豆花可以傳香如此久,就知道它的實力有多強盛,豆花的「軟」實力不容小覷。同樣強盛的,還有1970年創立的「冬粉王」,我已二十年沒吃「冬粉王」,再次點食豬心冬粉仍是擄獲我心。

一個公有市場的設計改造,就是一個城市昇華。這次,又讓我這在地人無比嬌傲。

我愛高雄,歡迎你們來高雄。

鹽埕吳家金桔豆花,FB

高雄市鹽埕區富野路70號

冬粉王

高雄市鹽埕區七賢三路168號

這個假期還去:

旗山老街美食,複習吃 

延伸資訊:

高雄傳統市場變美了!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活化改造:從燈光、環境到識別指標設計 3 大亮點

戀戀鹽埕風華(一):從曬鹽場到銀座的傳奇路 

延伸閱讀:

往中山大學後方走:山路的獼猴、山海宮廟前黑輪攤、一百階下的柴山小漁港 

找尋佐藤春夫中學同學東熙市的「東齒科醫院」:高雄千光路 

【鐵馬行】跟著李明則老師的〈左營蓮池潭〉一畫遊蓮潭(13.9ys) 

高雄「旗後燈塔」:百年燈塔、海岸線咖啡、俯視高雄港 

台南新化非觀光客吃的庶民美食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