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者來種稻:陽台種不出一碗米(2021.07.27—2022.01.03)

案發期間:2021.07.26~2022.01.03

案發起點:旗哥育苗場。

案由:從育苗場帶回秧苗數株,放置日照不足陽台,外加門外漢知識不足,導致稻子幾近零收成。

=====================

我把二十九粒稻子放在檯燈下,女兒好奇湊過來看,我珍惜著說:「這是我收成的稻子。」她們聽了哈哈大笑,不小心搖晃了桌子。

「小心!這是我的曬穀場。」這讓她們更加受不了媽媽的無厘頭,頻頻揶揄這是「精緻農業」?或是「單位勞力產量低」?她們可不知,這半年為了這幾顆稻子,花費不少時間,深深體會粒粒皆辛苦啊~

我在陽台種了半年的稻子,有滿腹的愛,但不夠積極種植,以觀察生態為樂,也因此,秧苗平安長大的願望愈來愈遙遠,雖沒有揠苗助長,但因為後天不良而抑制成長啊。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七月底(2021.07.26),隨著「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策展團隊到台南旗哥育苗場上課,離開後,旗哥大方贈與上課用的那把秧苗,夥伴們頗有興趣,想來種看看,大家分一分,各有數株苗芽。沒想到,這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我們根本就不知其中學問廣博深遠,外行者連進門都很難啊!


▲當時上課用的秧苗,大夥兒分一些種看看。

種稻的初始目的是希望能觀察到稻子成長生態,包括會有什麼天敵與環境災害,結果發現,挑戰連連。只要一出門兩天,稻子就乾掉一半,變成「旱作」。我曾聽旗哥建議,兩兩實驗,一邊有儲水,一邊沒有,結果還是不夠水。畢竟種在土地有自然的水分吸收系統,而花器不過是塑膠容器,沒有吸附的能力。

另外,金龜子愛往土裡鑽(下卵),蚯蚓也來湊熱鬧,鳥兒亂糟糟我的盆,泥壺蜂天天來搬土,還有泥土冒出以前的種子,像是九層塔、小白菜等,通通都來搶地盤,有趣現象接續而來,而我也刻意保留這些生物殘酷舞台,看看到底最後鹿死誰手。

種植期間,旗哥常常稍來關懷,不僅解決疑惑之處,還像個家教老師一樣,一對一線上教學。我感謝他如此熱心,他卻說:「我會為我的秧苗負責」聽起來,真是一整個感動到底,沒有比這更徹底的「售後服務」,況且我沒買他沒售,還是直接拿,完全是友情贈送,這讓我思索著,農人堅持的特質,是高勞動的吃苦熬出來的。

就看看我這外行者來種稻,原說要「陽台一碗米」計畫,卻成了「陽台種出幾粒米」。

2021.07.27,Day 1

女兒看我帶著秧苗回來,竟也說要種稻,拿著玻璃小罐子裝了水,把秧苗當成觀賞型植物,而我則把秧苗種在花器裡。


▲yoyo把秧苗當成觀賞型植物


▲我把秧苗種在花器裡

問題所在:

1.水耕放在室內,陽光不足,必夭折啊!

2.花器底層有洞,水分會流失,水稻需要水,不然會成旱作。

2021.08.03,Day 8

原只種了一盆,但秧苗還是剩很多,再種一盆,剩下的用水盤泡著。


▲長高一點點


▲這是多種的,後來有長出稻穗,只是種得太擠了。

20210803-Day8水耕拷貝20210803-Day8剩下的拷貝

問題所在:

花器內的株芽太多,好幾株擠在一起,無法伸展,而且盆內無水,反而要像是水盤那樣的水量較好。

2021.08.17,Day 22

兩盆花器秧苗持續長高,尚未發現異狀。依舊是無水狀態,此時傻蛋的我仍不知應該多點水。


▲這一盆後來都沒有存活,因為土太乾鬆留不住水。

2021.08.22,Day 27

也許是因為我的花器一直沒有足夠的水,導致金龜子來盆內產卵,瞧!咖啡金色的「東方白點花金龜」進駐秧苗房,開心地挖土鑽入雅房。


▲東方白點花金龜正準備鑽入土中


▲牠到底要做什麼啦?

2021.08.26,1M(滿一個月)

除了金龜子,還有肥滋滋的蚯蚓。

2021.09.07,1M+12D

在陽台搞得滿身大汗,經由育苗場專家指導,我試著做兩個實驗,一個是照旗哥建議,拔去體質不好的苗,稀疏種在有水的容器,因為水稻需要水。

另一花器則是一般花器,也就是水會流掉的洞洞花器,然後烏龍亂種,沒有疏散,讓秧苗互相搶地盤,看看誰會生存下來。我這烏龍亂種者,如果讓專業農人看了一定昏倒啊。

就看看這兩種狀態,秧苗會如何發展?很有可能都無法存活啦~


▲準備做實驗!這寶特瓶容器底部沒有小洞洞,可以保留著水。


▲種得疏散一點,不要擠成一團。(正確版)


▲這是原來的,水分不足,也擠種在一起。(錯誤版)

2021.09.16,1M+21D

繼續實驗,可發現土耕的稻子感覺很擠,伸展的空間有限。

仔細觀察,稻梗中間會有毛毛圈,當一根稻梗變三根時,中間就會有這種像長翅膀的環節,不知道這是什麼?


▲毛毛圈,後來知道是「葉耳」。

2021.09.28,2M+1D

發現土裡有肥滋滋雞母蟲,或許就是上個月「東方白點花金龜」下的卵吧?!

2021.09.30,2M+3D

以前盆子裡長的九層塔、小白菜雖已去除,但種子留在土裡,竟自己又長出來啊~分明來搶地盤。

2021.10.06,2M+9D

旗哥來訊息問:「出穗了嗎?」我在電腦前搖搖頭,並且說,種了秧苗,才知道稻子是多麽難照顧,農民實在辛苦。

我問起稻梗中間會有毛毛圈,是什麼呢?旗哥用兩個問號回應我,我可能形容得太像兒童故事了。後來旗哥幫我找答案,說是水稻的「葉耳」。

旗哥說,接下來稻子會大肚子,我不明白直直的葉子往上長如何形成一個「肚子」,今天仔細觀察,發現有幾株真的是三葉包起一個肚,有點鼓鼓的啊!

我也許不能陽台種出一碗米,但我知道這碗米不容易,以後一粒米都不會浪費。


▲完全沒動靜,不可能出穗啊!


▲九層塔把這一盆吃掉了,我沒有拔掉九層塔,是想看看到底誰厲害?結果九層塔贏了。

2021.11.23,3M+27D

稻與我的掙扎

簡直就要放棄了,看見鄉村稻田中的稻穗皆已垂落滿穗,有了完美的收成弧度,我的「陽台一碗米」的稻穗仍掙扎著生存的困境,它們愈來愈枯黃,幾近雜草叢生階段,但我仍每日澆水,看著逝去的生命力與環境拉扯著。

今日它們給我了新希望,宛如荒地的盆栽內,努力出穗出頭天,原來稻也會「愈挫愈勇」!天啊,我怎麼可以有想放棄它們的念頭呢?!謝謝稻子讓我看到這一幕,接著,麻雀若來了,我可心疼了。

旗哥鼓勵我,說我的米種植時間拉長,就如日本米。不過他也消遣說:「這麻雀吃一餐都不夠。」麻雀一定不屑我的小米粒,塞鳥兒牙縫都不夠。


▲經過近四個月,終於出穗了,超開心!

2021.11.24,3M+26D

可看見小小白白的雄花外露,稻子是雌雄同株,雌蕊藏在稻子裡。


▲看見雄性小白花,長在稻穀邊邊。

2021.12.02,4M+5D

穗比起從前飽滿,一粒一粒從稻桿推出來,像是在排隊出來透氣,其實我很擔心穀衣內是空包彈。

2021.12.08,4M+11D

稻穗又持續長出了一些,有些葉片開始衰黃,也些稻子有黑點。雖然長不多,但的確一開始實驗中,水分多、疏種的稻子長得較多。


▲葉子慢慢枯了,這是寶特瓶容器種的。

2022.01.03,5M+8D

決定收起稻子,因為有些稻子實在是不好看。原有九層塔的那盆,完成被高生存率的九層塔打敗。我將稻稈剪斷,排列整齊,唉~僅有數株,但完全收買我的心,這是半年下來的29粒稻穀(其實還有稻穗長大中⋯⋯)。


▲九層塔太猖狂了,不理它也會自己長大。


▲太枯黃了,想來收成。(哈!竟敢用「收成」兩字)

我試著撥開稻殼,一撥開,我突然覺得奇怪,怎不是白色的?就好像當時看見紅菱角驚覺怎不是黑色的一樣,原來稻穀脫殼後,都是這樣黃黃的糙米,去除糠層後才會變成我們知的白米。(若保有胚芽是胚芽米,若連胚芽一起去除就是白米)

在檯燈下,墊板曬穀場,有著說不出的興奮感。我頗有架式地告訴女兒:「週四晚上,媽媽來加菜,喔不,來加『米』。」

此次種植檢討:

日照不足

水分不足

營養不夠

每一種種植都是學問,這次感謝旗哥專家,一對一訊息教導,真的覺得幸運萬分,這把秧苗、這堂課是份營養學分。

在取笑媽媽「精緻農業」後,她們惡作劇,拿出公仔娃娃,把我的米看似要煮熟樣啦~我允諾她們決定會煮吃一碗白米裡有幾粒看起來像壞掉的糙米,你看!就是這樣,吃起來口感不一樣呢!

最後讓大家看看台南後壁區土溝村的曬穀場,這才是實力雄厚啊!(照片拍攝2017.11.19)

延伸資訊:

認識稻米(食農教育平台) 

 

延伸閱讀:

半日小農夫:來去採南瓜

農人帶路:台南官田旗哥育苗場 

台南新化「晉發米穀商店」:一座百年檜木碾米機縱跨兩層樓 

台東池上。萬安社區慢慢走(7.5ys) 

台東池上「BIKE DE KOFFIE 米貝果」:用黏人的池上米做的貝果 

學校/自家兩地種植小白菜PK賽(2020.11.25-2020.12.27)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