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收錄】從遊戲中培養孩子創造力(高美館《藝術認證》雙月刊,2017.08)

這篇文章的刊登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這是第一次,我的文章被刊登在美術館的刊物裡,而且是以親子天下「藝術事件簿」專欄作家的名義,對我而言,是一種實質的肯定。

今年四月份(2017.04.23),我在高雄美術館的「高美講堂」分享自己這幾年與孩子遊戲的經驗,題目是:「在遊戲啟動創造力:孩子們,玩創作」,演講過後,幸運的收到高美館《藝術認證》的邀稿,編輯希望我就這次演講的題目作一個文字稿的分享。這一篇文章幾乎是把我這幾年落實在家裡的美感教育做一整理,並同時分享幾個已發表在《在家啟動創造力》、《孩子們,玩創作》的親子創作活動。


感謝余青勳主編特別在「編者的話」提到了我,還有宜秋的推薦與支持,得以這篇文章的促成。以下是刊登在《藝術認證》雙月刊(2017.08)的內容:

20170801-藝術認證2-1

從遊戲中培養孩子創造力
文:洪淑青

帶養孩子的生活中,我經常融入許多遊戲,除了明白孩子天生需要遊戲滋養,更期盼母職工作別索然無味。我總是東想西想,構思著要如何和孩子共度一個午後,這種計畫與發想無形中也激發出許多創意的教案,這些突發的想像與線索經過撮合與重組,成了和孩子共玩的主題,孩子也不負所望,丟給我許多天馬行空的創意回饋,在親子一來一往交流當中,撞擊而出的笑料與驚喜總讓我們回味無窮。

有時,我忍不住回過頭想著:「啊!原來我還挺有創意的。」這些創意點子的確讓育兒生活增添許多趣味,啟發孩子多面向思考模式,同時也完成讓孩子成長過程中,以遊戲填滿生活的期待。我像個客觀的分析師,試著檢視自己的童年,那個在高雄漁村-紅毛港長大的女孩,小時候又是如何度過一個午後?

那女孩總是一個人在騎樓下自處,喜愛觀察螞蟻與昆蟲,因為不懂螞蟻為何急急忙忙的亂竄,她調皮的捉起一隻螞蟻,然後把牠丟到很遠的地方,或是故意揉散蟻群隊伍中留下的溝通密碼,讓牠們兵荒馬亂;她喜歡在黃槿樹下剁花、剁葉,玩扮家家酒煮飯菜,幻想自己正窩在灶前汗流浹背;有些時候和兄弟姊妹到海邊焢土窯,等待時就撿些漂流木、馬鞍藤,還有隨手可見的垃圾容器,演練著自己是頂級大廚師,自信滿滿的料理一桌滿漢全席。這些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搭配著大人不管、不控制的自由時光,正是構成女孩童年時期最華麗奢侈的生活。

 

爺爺大概是她童年期間唯一共玩的長輩,他是個幽默的大人,調皮程度就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爺爺曾用報紙、竹籐和女孩一起做風箏,完成後沒有考慮周詳,天真的在窄小的巷弄放風箏,那只風箏飛也飛不高,雖然沒有成功,但偶而傻氣的爺爺卻讓女孩深深認同,覺得爺爺和她同一國。有時爺爺還會帶著女孩到海邊,他架著魚網走入海裡,女孩在沙灘上玩沙、玩蟹,既擔心爺爺回不來,又陶醉在廣闊天空的自由玩樂之下。

20170801-藝術認證3-1

我檢視自己的童年,可以歸納出幾個培養創造力的線索:

1.長段的空白時間不被打擾,才能有機會激發創意
給孩子多一點時間自處,被填滿行程的生活是無從以輕鬆的心情發展出自主的想像力。而這正是我帶養孩子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的,給孩子空白時間、讓他們學習掌控時間、當時間的主人,在自處時間內,盡可能不去打擾他們。女兒國小低年級階段,僅讀半天課的她們在完成功課後,可以一整個下午窩在客廳剪剪貼貼,她們總是習慣到資源回收桶找尋材料,利用這些清洗乾淨的回收物品,東拼西湊做出自己突發想像的作品,大小紙盒可以做建築模型、罐子可以做鐵燈籠、塑膠瓶可以自由發想,成了機器人、塑膠偶……等。有一回她們運用一個有二十四個圓洞的紙盒及瓦楞紙板,做出銅鑼燒烤盤,想像自己在賣銅鑼燒。為了讓作品添入更多遊戲性,我建議她們設計菜單、研發創意料理以及思考宣傳行銷手法,於是,吃了會很開心的煙火口味銅鑼燒出現了,那還是主打商品呢!

2.隨手可得的大自然素材,是孩子玩樂的重點材料
帶孩子到戶外走走,散步之餘,也是認識自然萬物的好時機。有時可彎下身撿拾落下的枯枝或果實,一邊撿拾,一邊和孩子認識各種樹種,這些都可以成為創作的素材。也許正是這些自然素材的可得性高,孩子可以就地取材,隨手拈來,無須特地等待即可進行,正如我隨時都可以在海邊,利用沙灘上的馬鞍藤及漂流木當作是遊戲的素材。

因此,我帶著兩、三歲時期的女兒在郊外踏青,踏踏落葉堆,想像是大口大口「吃海苔」的聲音;落葉掉入灌溉溝渠,是一艘流動的落葉船從遠處緩緩漂來;桃花心木的種子隨風飄,宛如螺旋槳帥氣降臨。接著,我們帶回了自然素材,嘗試在鳳凰木彎刀形果莢、桃花心木果核、不規則石頭上作畫,這些能讓孩子感覺在不同觸感下畫畫,筆尖帶來的快感。另外,我們也會在落葉上、石頭上書寫故事或小詩,成了「落葉書」與「石頭書」。

大自然素材不僅可以當作畫布及書的型態,還可以利用枯枝創作出許多多樣化的作品,用熱熔膠黏著素材,讓孩子自由創作、變化造型。此外,還可以製作成玩具,例如可設計得分方式的「大自然素材彈珠台」,這不僅是創作作品,完成後既是獨一無二的玩具,全家一起玩樂比賽。

3.遊戲中激發的創意無限
孩子們可以從遊戲中,透過同儕互動自然衍出新規則。遊戲是一種潛在的學習活動,除了自創的遊戲規則外,扮演遊戲的想像力、語言遊戲中的對話、遊戲中的同儕關係、協調溝通、身體展現的肢體遊戲……等,都是孩子創造力萌生的痕跡與遊戲帶來的正面影響。所以,別禁止孩子玩樂,那是剝奪孩子的快樂、奪取他們激發創意的大好機會。

4.成人的陪伴代表著支持
孩子的遊戲是需要成人支持的眼光,不排斥他的天馬行空,願意放下身段,以孩子的高度看世界,那是告訴他,父母支持你無所不玩、無拘無束。

20170801-藝術認證4-1

藝術是以感覺為核心的活動,與理性思考為基礎的活動不同。不管是聆聽落葉聲、觀察落葉船流動、滾動彈珠台玩遊戲,這些都是在啟動孩子的各種感官知覺,培養敏銳的觀察力。然而在一般教育體制中並不強調感覺的多元性,因此,鼓勵小孩進行藝術活動,主要在刺激他們的各種感覺能力,我們可透過許多小遊戲啟動孩子的感官知覺,進而讓他們具有獨特的表達力。

就從視覺觀察開始吧!

尋找環境中的小眼睛
生活中有許多小眼睛在盯著我們看!這就像在玩「I Spy」尋找遊戲,孩子得有一點想像力,想像著環境中對稱的圖形(甚至不規則)就像是一雙眼睛,這些眼睛有些水汪汪,有些毫無情緒,有些像是錯愕的雙眼或是無辜的眼神……。我曾帶著孩子在巷弄中找尋環境中的小眼睛,孩子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像偵探一樣仔細搜尋,於是面無表情的兩眼插座孔出現了、水管圓孔蓋像是烏溜溜的雙眼、哭泣的消防栓,還有斑駁牆面宛如老人的歲月,孩子一邊尋找一邊想像,趣味感油然而生。

紀錄每日的天空
許多成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以仰望天空作為抒壓的方式之一。和孩子一起觀察天空並非解憂化愁,而是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每日天色總是不同,光線與雲彩讓天空形成一個不同畫面的畫布,間接影響人的心情。我曾讓女兒天天為天空拍下一張照片,她們為求畫面不同,會注意到畫面裡的樹、電線桿、電線、房子及光線,有時還會挪動角度使這些畫面元素產生不同的構圖與氣氛,孩子就在觀察與紀錄當中,留下了具生活感的影像作品。

視覺觀察環境外,我們還可以啟動聽覺系統。人們大都慣於使用視覺系統觀察環境,我們總是信任眼睛看到的世界,卻常忽略聲音無形的訊息。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將聽覺系統拉到第一順位,讓孩子放大耳朵聽聽收錄到的聲音。

聽聽那些聲音,錄下來!
我告訴孩子:「仔細聽聽你錄的聲音,就會發現聲音一層一層的,在不同的時間點出現,很多是平時我們忽略的聲音。」忽略的聲音像是摩托車行駛的聲音、市場叫賣的特殊音律(從前沿街叫賣的聲音已逐漸消失)、遠處小孩嬉戲的聲音、樹葉擺動的聲響、排水溝水流的聲音、路人走過身旁的談話聲……等,孩子一邊散步,一邊收集無形的聲音,這就像是一場抓取聲音的遊戲。

聲音與影像紀錄的風景
除了抓取聲音的遊戲外,若是結合聲音與影像更加趣味!我帶著孩子到台南安平聚落,給予她們一人一台相機及具有錄音功能的MP3(現在用手機也可以錄音),要她們像個主播與攝影師,不僅要拍照,還要報導現場的狀況,她們得像偵探一樣,透過聲音察覺路上的蛛絲馬跡。我記得當時,女兒嘰哩呱拉的發表高見,把MP3當作是忠實聽眾,一五一十的全面報導。回到家後,透過聲音檔竟把我們再次帶回現場。接著,運用這些聲音檔及影像,我們製作成一本旅行小書,女兒雖沒有鉅細靡遺全記錄行程,但可以想像,孩子愈感興趣的聲音畫面一定都呈現在小書裡。

敏銳的觀察力、視覺及聽覺的感受環境,都可以開啟孩子對空間與環境的感覺,我希望孩子進入陌生之地時,可以自然的、敏感的觀察空間,感覺空間所帶來的氛圍,進而也對空間有所評論,而這便是學習建築的開端。

綠豆城堡
女兒學齡前階段,我們曾經收集許多素材,像是木片、竹筷,甚至綠豆,琳瑯滿目的生活用品供她們拼湊玩耍,這些物品並沒有被歸類為建築材料,但卻提供了小孩天馬行空蓋房子的興致與素材,五歲的女孩拿著木片與竹筷建構主結構,用各類奇異或家常的小物件當作裝飾品,腦子裡還不斷計畫著,要如何大規模蓋她的秘密基地,這些遊戲是女兒小時候最接近建築概念的實作,也是她們初次以自己的觀點建構出的奇妙空間。

廢紙箱組合而成的秘密基地
小時候堆疊木片、蓋綠豆城堡的記憶啟動了孩子的雙手,當孩子想要有自己的秘密基地時,我們想到了「紙箱」這個素材,那就像是小小的積木塊,孩子得像小時候玩積木遊戲一樣,要試著堆看看、組合看看,預估結構的可能性,結構一旦成立,便用熱熔膠及紮線帶輔助固定。接著,秘密基地的色彩就得靠自己的調配顏色來決定。

20170801-藝術認證5-1

回想自己小時候,一個人獨自亂玩或是和爺爺有意無意的玩樂,都讓我的童年時光留下溫暖的畫面,這些甚至彌補了爾後僵化教育下,沒有被適當開發創造能力的遺憾。現今的環境中,各方面的資源都很豐足,如果我們多給孩子一些空白時間,多多陪伴孩子,鼓勵孩子玩樂遊戲,相信孩子可以在這些養分中,養成不畏懼表現自己創造力的自然特質。

延伸資訊:
高美館《藝術認證》,Link

延伸閱讀:
【2021小事報】來教小朋友玩詩:仿作詩、組合詩、二行詩
【文章收錄】跟著職人學珍稀手藝(親子天下)
【專欄】藝術事件簿:生活裡的美感教育 帶孩子當角落策展人(2016.07)
【專欄】看見大世界:錄製聲音的日記(2017.04)
【畫。話】與生俱來的,就讓它留下來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