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圖書館:《原來如此》、《不可思議》科學故事集
幾個月前yoyo在學校圖書館借了《不可思議》,我告訴她那是一本科學書,而且還有另一本,她很高興地要我幫她找看看,然後我們在圖書館借了《原來如此》,當她看了這兩本書之後,下了一個大結論:「媽媽,以後可以盡量借一些科學的書嗎?我很有興趣。」原來小朋友到了小學階段,對科學的興趣會愈來愈濃厚。
書名:《原來如此》、《不可思議》科學故事集(晨讀十分鐘系列)
監修:大山光晴
翻譯:詹慕如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適讀年齡:3~6歲親子共讀,7~12歲自己閱讀(低年級適讀,還有其他適合中高年級的)
zoyo閱讀齡:約 6歲十個月
家裡其實有很多「為什麼系列叢書」,以前和zoyo透過這些書一起瞭解科學新知及生活知識,現在她們認識的字愈來愈多,好像可以自行閱讀,尤其這兩本書是屬於橋樑書模式,每篇幅的設計都是以約讀十分鐘的內容限定,字體大(比「字的童話系列」的字大)、有注音,而且內容都是較生活化的知識,像是小狗為什麼鼻子濕濕的?香蕉裡有種子嗎?⋯⋯,所以更適合低年級小朋友閱讀。
共讀這兩本書前,zoyo已經自己看過多次,所以每當我問:「為什麼⋯⋯?」時,她們兩個都以激烈搶答的方式在回答問題。我尤其喜歡書裡加上小傳記、大驚奇、小實驗的部分,連家長共讀都能增長知識呢。我記得和zoyo讀到一篇日本醫生野口英世的傳記時,我竟然不知道這位偉人的生平故事,於是母女三人讀完後,還一起上網找資料,把野口英世更完整的資料列印下來,並黏貼在書本裡,我們說:「以後再讀到這一篇,就會記得更多。」這樣親子共讀延伸而得來的求知行動讓我印象很深刻。
《原來如此》分為「身體的故事」(例如:人為什麼會打呵欠?)、「動物的故事」(例如:兔子的耳朵為什麼這麼長?)、「生物的故事」(例如:甲蟲的力氣有多大?)、「生活中的故事」(例如:為什麼溜下溜滑梯後屁股會變燙?)、「地球和宇宙的故事」(例如:為什麼會有彩虹?)等五大部分。
《不可思議》的分類也大同小異,「身體的故事」(例如:為什麼被蚊子叮會癢?)、「生物的故事」(例如:變色龍為什麼會變色?)、「昆蟲和植物的故事」(例如:昆蟲是怎麼呼吸的?)、「生活中的故事」(例如:口香糖是什麼做成的?)、「地球和宇宙的故事」(例如:真的有外星人嗎?)等五大部分。
對科學有興趣的小朋友,或許可以找來看看喔!
後記:
家裡都已經有這兩本書了,yoyo竟然還是借了《不可思議》回來,我問:「家裡不是已經有了?」她說:「可是在學校閱讀課時,那時真的很想讀,所以就借了。」暈倒~~
延伸閱讀:
知識百科匯集的觀察遊戲書。《黃氣球》
【遊戲書】《IQ遊戲大百科》:女孩也喜歡
左右童書館:小痂
左右童書館:腳印要到哪裡去?跟著腳印走…
【橋樑書】《小海豹找媽媽》《浮冰上的豎琴海豹》
這一系列的書我觀望了很久,只是考慮到下手的時間點,我想應可以下手與函芸共讀了
這些書實在挺適合好奇寶寶安妮塔! 只是媽媽我要先消化過,然後用她聽得懂的方式講,不然光一篇可能就可以延伸出更多的為什麼啦!
購買前先比價!分鐘 科學 故事集 不可思議比價
購買前先比價! 分鐘 科學 故事集 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