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逐溪而行】那些旅途中的味覺記憶/大武漁港
老媽撥了電話給我,問起這麼冷為何跑去花蓮了?我告訴她,旅行五天都是好天氣,每日都出日頭。我感謝老天賜予好天氣,強化了旅行的舒適感,從前到花蓮、宜蘭總是濕氣重重,這一次卻是陽光普照,一點雨氣也沒沾染到。
▲「藍皮解憂號」普快火車快到多良車站
一月二十九日,二〇二三,Day 1
原規劃六日行程,因女兒南部劇團聚會,捨去一天行程,我殘忍地割捨Doch聆聽台灣海峽啵啵啵海浪聲過渡到太平洋的儀式,幸好在屏鵝公路上買了一袋300元的蓮霧,作為西部轉到東部的味覺記憶。我在車內啃著多汁蓮霧,抬頭望「藍皮解憂號」普快火車,它載著乘客沿著海線往北,太平洋的海風也許飄進了車廂。
▲台灣的水果真的好好吃,多汁蓮霧
東部也有許多味覺記憶,女孩肯定會喝一杯叮哥的柚果綠,還有到台東市大同路吃一客「吉串燒」的日式味噌魚套餐(在東部吃到的米飯一定好吃),買楊家地瓜酥讓自己甜蜜蜜。
▲大一生小芮子
幾回東部旅行總會增加各種旅行的味覺記憶,就如去年拜訪的「Coffeeloft-咖啡公寓」,即使趕路,也要到浙江街買了一杯外帶咖啡,而且帶走了一包耶加雪菲咖啡豆及掛耳咖啡,作為旅行味道的延續。
最有意思的應該就是在花蓮光復鄉,看見了無人自助攤,想起去年暑假在十八號公路隙頂的「快樂」誠實商店,買的是瓜是菜,這一次在【台九線】上光復鄉(光復糖廠入口7-11旁),無人自助攤賣的可熱鬧,蛋黃蕉、馬告、鹹豬肉、芭樂、小米、小米酒⋯⋯等, 自行投錢自己買,攤位還擺著孫中山的雕塑,原來孫文成了店長了。
大武漁港
很多地方,一年過去,沒什麼變化,十年再去也無差異;也有些地方,年年變化卻無法引起注目,自然環境與居民發出異常怒吼,它依舊是個不被重視的邊緣之地。大武漁港似乎是沒什麼變化,也年年變化。
去年造訪它,孤寂的氣氛直擊著我,我望著山脈尾拖泥帶水的砂石,無情地將港的邊緣包圍起來,形成一巨大的水潭,打擊著「漁港」之名。外海的黑潮高速掃過,也許捲著魚群,捲著豐富海資源,卻進不來這水潭。
一年後,再訪大武,大批的遊客從遊客中心走向藝術作品,是搶手的伴手禮,是藝術季作品讓大武漁港瞬間熱鬧萬分,但它依舊被圍了起來,失去漁港的功能。是誰通知了誰,讓孤寂的它變成受歡迎的打卡聖地,就一年,變化如此之大。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彌補」。
2022南迴藝術季:《1314號的藍》作者:林昶戎 X 鄭元東
一年前的紀錄:
【2023逐溪而行】那些旅途中的味覺記憶/大武漁港
所有「2023逐溪而行」旅記,Link!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