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的「南科計畫」我們留下許多木頭廢料,離開南科國小時,我們撿回許多可以再次運用的木材,像是被裁掉一半的小學椅以及長條木板,這些準備回收的木料,或許還可以有新的生命。是的!它絕對可以有新的生命,當女兒zozo班上,在六年級寒假作業中,老師出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寒假作業,要孩子思考與規劃「我可以做些什麼?」zozo與我們討論,我們建議她或許可以運用這些南科計畫留下的廢料做一個自己的書架。一向熱中做...
這是上一期我的專欄文章,書寫專欄期間大約在一月份,那時正是南科計畫快要結束之時,我們善用輪子將怪獸書架做成活動性的書架,使用起來也比較機動性,因此開始了我們的「輪子」創作。此期專欄共用的三種輪子創作,而且都運用在生活中。
執行這個創作的動機乃是因為yoyo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回在家累計好行為的獎勵,竟然說要去五金行挑選禮物,而且挑了「輪子」,她說想要用輪子做東西。這組輪子一直留在家裡,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想著如何用輪子創作。
上一篇介紹「塑膠籃+輪子=媽媽的置物籃」,這一篇專屬小孩的,我們來做:紙箱+輪子=孩子的玩具箱。
這一期的專欄,主題是「輪子」,我們用輪子做了許多創作。那天和女兒讀她們的社會課本,才知道輪子最早被運用是在兩河文化,用來當作運輸工具。
▲yoyo喜歡在蒸蛋裡加魚板,她喜歡切成絲,也許是因為想要切東西的緣故,2016.03.06。 前天在臉書粉絲專頁放了一張yoyo與她的蒸蛋照,引起不孤單朋友的好奇,詢問著zoyo的食譜。在我們家,做菜像是在創作一樣,具有實驗性質(其實就是亂做一通),所以,我們家的食譜是多次經驗累積,未必最美味,但是是全家人最喜歡的口味。
因為左右姐妹五年級時,一堂自製樂器的課程,激起我們也想自己製作樂器,利用大自然素材-竹子、木頭,以及回收物品-紙箱、鐵片⋯⋯等,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做樂器。這個主題四歲以上就可開始玩囉~
做過單弦、雙弦簡易樂器、鐵片打擊樂器後,這一次,我們要來仿造海浪的聲音,就稱它是「海浪樂器」吧!
想起一段美好的回憶,零歲時期還不會爬行的左右姐妹,坐在客廳榻榻米上,我們拿了許多鍋碗瓢盆讓她們玩,因為這階段的嬰幼兒喜歡敲敲打打,幼齡時期的zoyo拿起小棒子盡情的敲打著鍋子,她們熱衷著這種可以發出聲音的動作,於是反覆操作,玩得盡興時,就開心的喊叫著,鐵打聲與幼兒的可愛聲音互相結合,這就如一種即興的人聲與樂器演奏。
▲這一篇我當主角,我剪貼的是「黑白色系」 女兒小的時候很喜歡一本幼兒書《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一、兩歲的她們常常朗朗上口的唸著:「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這本書是幼兒認識顏色經典好書,作者艾瑞.卡爾(Eric Carle)爺爺在書裡,賦予每個動物一種專屬的色系,然後做同色系的顏色組合,像是紅色的鳥,就是由多種紅色所組成。
▲好喜歡這個書名! 親愛的朋友,selena又有新作品了!這是我的第五本書--《孩子們,玩創作》,是一本關於與孩子共同創作、做作品、玩遊戲的書。
這是「迷宮」系列的第三個創作。 帶著女兒到台南後壁區菁寮農村散散步,我們希望能夠一步一腳印,走出自己的專屬的地圖,我們稱它為「I GO Map」。這地圖是平面的,我們企圖將它立體化。
還記得zozo對迷宮的熱愛嗎?因為她我們開始有了一系列關於迷宮的創作與遊戲,順著孩子的興趣走,總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發展喔!這一次,我們要來玩「雜物迷宮」。
也許此時我正在國外,仰著頭看著檳城老城區的老屋樓,看看這些房子是否有陽台?他們又如何運用自己的陽台,是否也有所改造,欣賞別人如何照顧自己的屋子真是一大享受。
我們計畫性地改造女兒的陽台,從小吊飾到彩繪牆面,每一步都讓女兒一起規劃與進行,也許是因為要符合她們的使用需求及想像的陽台風景,所以,當她們一同投入時,更覺得這計畫相當有意義,改造的過程也讓她們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