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都遠涉重洋來到台灣的高山地帶,燃燒青春的熱情;這裡有雄偉的群山、無盡的原始林、樸質的蕃人,以及好奇、冒險和多彩多姿的風物所交織的台灣群山世界,如今已成為今生不可分離、無法捨棄的存在! 鹿野忠雄(摘自《山、雲與蕃人》)
遠方的南玉山像一頭酣睡中的巨獸,牠的背脊依然曝露於溫煦的陽光中。我們現在勢必趁這頭怪獸熟睡未醒的空檔,趁牠還沒醒起來呼風喚「雲」以前,急速完成登頂。 鹿野忠雄(摘自《山、雲與蕃人》)
不該怨恨那無情的風、無情的雨。我想,我只要順應自然,率直地接受自然的賜予,盡人事就可以。雨靜靜地霑濕森林,也滲進我的靈魂。無怨無恨的氣氛中,我的身心被淨化得像澄清的水。 鹿野忠雄(摘自《山、雲與蕃人》)
我忘不了自己在摸索適當的言辭,想描繪眼前所見的色彩之美時,所陷入的失落感。人所擁有的語言能力,是何等的淺薄啊。急躁中什麼話都說不出來,想叫卻叫不出來,這時候,我不免感到茫然無助。 鹿野忠雄(摘自《山、雲與蕃人》)
每年元旦的爬山日,總是想著該去哪兒行?這些年總是在走讀曾文溪流域,不管是帶著小學生或是大學生,自己也持續「散步水圳邊」計畫。手邊的《圳流百年:嘉南大圳的過去與未來》已讀完,我想,或許該來走走「烏山嶺水利古道」。
這學期,Doch開設一堂實驗性的課程,他希望在閱讀與討論之外,可以到處遊走,移動教室。這堂課每週都有新計劃,學生們需具機動性、主動性的依地學習。
2023年清晨五點起床,八點多入步道,下午四點回到家,八點就掛點睡著了,我以為要一路睡到隔天,沒想到夢中盡是走在稜線的美好風景,有時怕滑一跤,睡夢中的腳竟然也抽一下,就這樣,晚間十二點我又醒了,被山林輕輕忽忽地搖醒了。
這是冬季二月爬大凍山的紀錄,雖然已過了三個月,但一想起山況,還是會有一種腳好痛、腿好抖的感覺瞬間閃出。網路上有一篇文章,形容大凍山步道是「虐腳」的石坡路,作者形容得太恰當,真的是苦苦虐待自己的雙腳啊~所以,若決定要上大凍山,一定要有一雙舒服且耐得住下坡一直被抵住的鞋子,一定要帶著ok蹦,起水泡時可以先貼痛處,抵擋一下下坡摩擦腳掌、腳趾的腫痛。
「2022隨黑潮之旅」的第二天最後行程。 從台東沿著濱海公路【台11線】一路北上,傍晚四時,抵達花蓮豐濱鄉,來到此是因為想在一個高點看太平洋。「大石鼻步道」簡單易行,僅需一小時內就可以達到高點,從此處望遠,視野寬闊,汪洋大海在眼前。
幾個月前的寒假,計劃到台北旅行時,愛搜集經驗的zozo告訴我,她想要去爬一座小百岳,我並沒有計畫走自然之旅,實因這趟旅行有太多公務,也有許多展覽得去充電參觀,行李裡安插不了爬山的配備,但為了完成她的心願,多帶三雙鞋、一背包,多準備上山輕便裝也願意。在北上旅程的最後一天,全獻給了台北新店獅仔頭山。爬完山後,滿足感及疲憊感交叉融合,就這樣直接開車南下回家。
幾天前,氣象強烈報導,入冬以來,霸王級的寒流即將來到,怕冷的我,猶豫著到底要不要頂著8度C的低溫去爬山,我問zozo:「8度耶,要元旦去嗎?」她回答我:「這樣不是很特別嗎?」我問Doch:「8度耶,要元旦去嗎?」他也說:「還好吧?!」疏不知怕冷的人,一聽到十度以下就發抖。既然家有兩票都說無妨,那就體驗一下低溫下爬山的經驗,繼續執行左右家元旦爬山的傳統慣例。
這個暑假,左右女孩有個特別的經驗,兩人在不同日期拜訪台中,zozo與好姐妹兩人閨蜜小旅行,yoyo參加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活動。她們在一週內,分別獨自離家,也獨自與爸媽在一起。我們突然嘗試到僅生一個孩子的生活,女孩更是體驗到獨生女的滋味。
又是一年的開始,對2020年有個內定的新形象,我對zozo說:「2020是你的年,因為寫起來像是zozo。」一年之初,我們要往哪兒去呢?在何處啟動2020這開關閥?這次元旦爬山日,我們要挑戰的是台南梅嶺的「竹仔尖山」。
2018年最後一天爬旗尾山,從仙人台再往上到置高點——旗尾山祠,那兒環三面,可以瞬間感覺到自己也可以有齊柏林式的瞭望高度,鳥瞰旗山、美濃及屏東,風景真的好美,爬上來絕對值得。
台灣岩石美景很多,除了幾年前在澎湖看見那些詭異至極的玄武岩(實在被大自然神疊得太整齊、太美了)、風化及海蝕造成很多奇特岩石的野柳外,在花蓮可以看到許多中、上游經風化、水切而成的大石塊,像是秀姑巒溪的石灰岩——秀姑漱玉,還有在慕谷慕魚及翡翠谷都可以看到大石塊的自然雕刻作品。 這次來到花蓮,決定走一段大自然路線,想多看看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雕刻作品。「砂卡礑步道」是首選,作為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先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