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中,我最鍾愛的就是秋天。那氣溫微降,不再濕黏難受的身子可以在戶外多走一些路,可以在黃昏仰頭看看候鳥南翔,也可以到河床邊看看中秋前後開花的甜根子草。九月連兩週週二,我來到曾文溪下游的善化與大內,看善化的「曾文橋」與大內的「大內橋」。
當小編們在沙灘上流連忘返,喊都喊不回來時,黑色剪影勾勒出小事報營隊年年堅持到出海口的美好畫面,什麼憂,什麼愁,什麼生疏與陌生,在曾文溪出海口迎著風,一切似乎都會化解,都會總結出「我們同住一條河」的事實。
【台2線】為台灣東北角沿線濱海公路,連結台北竹圍關渡大橋與宜蘭蘇澳之間,全長約168公里,這趟【2023暑浪漁港】之旅,最令我傾心的就這一條公路的風景,午後時段,台灣東北角往西邊前進,不同路段海岸有著奇岩怪石,落日晚霞的照映下更顯立體,非常美麗。
一趟尋著台灣漁港的旅程,從東邊的南方澳作為起點,二日逗留,離開宜蘭時,以【台2線】往北移動,蜿蜒台灣東北邊的島嶼線條,彎曲著海岸線,一站過一站。第二個逗留的漁港是哪兒呢?台灣極東點燈塔——三貂角燈塔下方的一個漁村是我們的第二站,幾年前來過三貂角燈塔從未好好地望下瞭望,現在反而從下往上看,燈塔就在馬崗漁村的後上方。
▲攝影:黃玟臻 一場雨過,巴蘇雅獵人老師教小朋友製作竹水槍,一支一支完成了,那新鮮竹子被灌注水,用力擠壓,噴出相機拍攝出的完美水線。竹水槍帶來完美水線外,還有瀑布上佈置好的浮板跳板,大小編逐一跑向水中央,大喊出自己的國小名,授職典禮嘩啦啦地噴畫出浮誇的水花圈,這是一場刺激的授職典禮,更是一場讓我硬碟整理不完完美劇照的精彩活動。
▲攝影:黃玟臻 那一晚10:00熄燈,安頓好大小編輯後,我在帳篷內閱讀當日訊息,收到獵人老師的短訊,要大家隔天7:40坐車出發到溪谷,他要分享溪流的生態與現象。 我心裡想,剛剛才和我們一起迎新晚會的安大哥,體內可能還有幾個音符跳耀著,沒想回到家,可以冷靜地落下休止符,要為小事報加一堂課。從小觀察溪流,累積一定厚度的溪流知識的安大哥,私下打點好貨車,要為小事報上一堂溪流課。
那個下午,下起了一場夏季雨,南方澳的地面被雨水及陽光照得發亮,幸好在雨水打落此港前,來到母親美玉姐少女時代會到內埤海灘。她曾浪漫地描述:「那時候,我們會到內埤仔海邊玩。」 海,一向是戀人雙肩相依的戀愛場景,那時,美玉小姐有心儀的對象嗎?我不免想像那戀人般的你儂我儂畫面,然後竊笑在心頭。
▲2022.09.09 發現後院的牠們,應該是去年九月的事。 後院來了一、兩隻外來種白腰鵲鴝,有時一隻,有時兩隻,不常久留。
這是Doch【無支配ISONOMIA ART LAB】藝術實踐課程紀錄。 每週一下午的「無支配」課程,有時會額外添課,不強迫參與下,參與的學生仍佔多數,就如週六(2023.04.22)「農人帶路」,連四個小時戶外課,年輕人也早起一起隨行,很喜歡他們的積極性。由於當天下午有事,我們錯過了這趟「農人帶路」中,跨越曾文溪的橋段,於是,隔兩天的上課日,我們決定來補走這段蹽溪行程。
寒假「2023逐溪而行」拜訪了多條台灣溪流,台東鹿野溪是我們拜訪的第一站。當時看著幾個愛玩的青年駕駛著箱型車在溯溪,他們告訴我們:「往裡面走有野溪溫泉。」往裡面走,指的是紅葉溫泉區,當時時間不足無法隨興往山裡摸索,但我記下了這個當地人,為我推薦的冬季枯水期行程。
第一次見到栗尾椋鳥就在去年的三月,正是木棉花盛開的初春時節,我用相機拍下了遠處一棵木棉樹,發現樹上有多種鳥類在吸花蜜,包含白頭翁、八哥、紅嘴黑鵯、黃鸝鳥以及第一次見到的栗尾椋鳥。今年,同樣是木棉花開時節,栗尾椋鳥再次報到,而且日日在木棉樹上快活地吸蜜。當我紀錄此篇時,木棉花已掉落並開始結果,這群椋鳥又飛到哪兒去了呢?接下來,他們在吃什麼花蜜?
老媽問起我要去旗津做什麼? 我用流利的台語說著:「我要去撿材。」 「撿材做什麼?」 實在很難跟母親描述,我如何運用這些漂流木,我說:「我要帶小朋友做作品的啊。」
這學期,Doch開設一堂實驗性的課程,他希望在閱讀與討論之外,可以到處遊走,移動教室。這堂課每週都有新計劃,學生們需具機動性、主動性的依地學習。
離開了花東,過了「蘇花改」的【台九線】公路,我們進入了宜蘭。這次要拜訪的宜蘭河川都是蘭陽溪水系下的支流,也是我們先前旅行曾看過的河流,分別是羅東溪與安農溪。這三條河的關係是:安農溪為羅東溪支流,羅東溪為蘭陽溪支流。
常聽朋友說,不敢從東部開車南北走蘇花公路,那條山路彎曲難行,一邊就是斷崖,考驗駕駛人的體力與專注力。我想起六、七回環島走蘇花公路,總是有一種耐性被磨光的感覺,怎麼還沒結束?怎麼又來一個彎?怎麼又進入山谷了,那種綿延不斷的山路真像是繞頸的臍帶,讓人受不了想下車呼吸。但幾個月前,好友髮型設計師告訴我,「蘇花改」截彎取直,好開多了!讓我真想體驗看看,到底與先前的路況差別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