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檳城散步的第六天,從愛情巷(Love Lane )走到底,走過聖母升天大教堂、聖喬治教堂,然後抵達小印度區,這個區域有濃厚的異國風,街道大聲播放著印度歌曲,我好像進入了一個特別的區域,像是印度電影般,總會有歌舞聲縈繞,走過身邊的女人穿著紗麗,有些雙目之間點著紅點,這裡好特別,明明已在國外,卻還是覺得它特別異國。
旅行第六天,從牛甘冬走到愛情巷,這一篇把牛干冬路的「五福書院」,以及走到愛情巷底會看到的「聖母升天大教堂」、「聖喬治教堂」一起合併書寫,一個是華人會館組織,二是英國的教堂。這三者都曾有「最早」之說,聖母升天大教堂是馬來西亞最早的天主教堂,聖喬治教堂則是最早的聖公會教堂,而五福書院曾被誤說是最早的華校,對於這三個「最早」,我在此文一起分享。
年初寒假完成了從小學到國中共八年50站的「福爾摩沙寫生計畫」,雖已達到階段性任務,但還是不想輕易的中斷這場多年的計畫,於是,八月暑假末,在女兒即將升高中之時,趁著北上看展,進行第51站寫生計畫,目標就是「新富町文化市場」,它原是日治時期「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這幾年修復原建築後,有了新的任務,除了舉辦講座、展覽空間、單位進駐,還有一間菜市場裡的咖啡館——明日咖啡MOT CAFÉ。
每逢暑假,家族總會固定安排小旅行,去年去屏東潮州,前年去美濃,今年應我姐的請求,到台南圓一段美食之旅。這回成員有三個男孩、三個女孩,成員組合為四個高中生,兩個國小生,所以,我安排的路線就不能是我姊姊偏愛的文青之旅,或許帶男孩們去逛逛有趣的博物館,既是如此,就以美術館周邊走一圈吧!
他老早告訴我,位於台南青年路上的「頌音堂」一定要找機會去看看。每回經過,總是來去匆匆,沒有閒心也沒有學習的時間預算下車,這一嚷六、七年就過去了。他又再次強調,頌音堂是台灣六〇年代現代建築的象徵,非常重要! 五月初的那天,沒有刻意經過,沒有帶著專業相機,在紛亂的時間裡,竟湊出一段可以停下來看看的空白時間,一圓多年來喊著要進去的願望。
這是大馬旅行的第二天,我們在雙溪大年。 冰淇淋哥哥說要帶我們繞著北馬最高峰—日萊鋒山下一圈,他可客製化行程,知道我們對什麼感興趣,帶著我們到自然保護區及古蹟區,分別為馬莫河(Merbok River)紅樹林保護區,以及布秧谷考古博物館(Muzium Arkeologi Lembah Bujang )。
總是刻意安排一週一回的兩人外出,我們定義為進修充電的日子,得離開工作桌,排疏擠在腦中熟悉的邏輯事物,然後走出去建立新的連結。我們參觀台南多到逛不完的博物館、文物館、老房屋,有時鑽入小巷、老市場,吃著市民慣食的料理小吃,聽著他們常用的河洛語,用各種方式融入老府城的生活。漸漸的,我的電腦硬碟裡,累積了許多進修日的照片,這些都是我搜讀歷史、熟悉府城的教材。
已是初春三月份的事了,那天還吹著冬末殘餘的寒風,女兒說,得在家裡讀點書,不打算在假日與我們同行。我裹著厚衣和另一半信誓旦旦的說,我們來遊走台灣小鎮,落實「一鎮一館」的計畫,這誇口的龐大計畫就像當年對著六歲的女孩說,「我們來實施福爾摩沙寫生計畫」,我們的確也辦到了,一走就九年。而這「一鎮一館」計畫能否走下去呢?就先當作散步的小旅行吧!
閱讀本篇時,可以先讀上集喔! 恆春墾丁24小時遊(上):信用組合café 1918餐廳、阿伯綠豆饌、哩賀、南灣、墾丁夜市
這幾年,台南陸續修復許多古蹟,增加許多新的博物館,像是先前去過的美術館1館是原來的「台南州警察署」;新化青少年圖書館是「原新化郡公會堂」;位於文學館旁的消防博物館則是日治時期的「臺南合同廳舍」,而修復完成的古蹟當中,司法博物館為原來的「臺南地方法院」,是相當精彩的行政建築。
▲徐逸鴻老師所繪臺北城地圖 對台北不熟的我,透過每一次與孩子的寫生活動,一小點一小點的踏查,先前走了幾回大稻埕,稍微有點皮毛認識,這次認識臺北城,下一次應該就可以把艋舺走讀一回。這一篇,把北門附近的古蹟稍加紀錄,大都是日治時期的建築。 ▲徐逸鴻老師所繪臺北城地圖局部,我近拍北門周邊。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湾博覽會》一書所附的1935年台北市街圖。 一月三十日,二〇一九,Day 4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
這是多麽關鍵的一站,期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福爾摩沙寫生計畫」的左右姐妹,能夠在國中完成50站,就在九年級的寒假,我們達到了!
2016年,台北拆除引道忠孝高架橋後,終於可以大範圍的看見北門這座老城門,很多建築是需要廣大腹地,才得以由遠至近仔細觀察。橋拆了,城門露出完整的模樣,廣場周邊一帶正積極修復幾處古蹟,像是鐵道部博物館、郵政博物館、三井倉庫⋯⋯等,使得這一區成了台北相當有氣質的文化重區。我站在北門前,看著北門廣場如此開闊,不免覺得先前他深受委屈,被擠在兩道高架橋中間。
台南美術館從籌備設立開始,引發台南藝文圈討論得沸沸揚揚,雖然多年從未有市立美術館,但民間的藝文空間、藝術家的藝術活動是相當活躍的,可以想像,美術館的設立必定讓藝術圈朋友有相當多的想法,彼此交換意見,議論紛紛。
照片資料檔裡,有許多台南新化小鎮的照片,是我們家庭小旅行的足跡,沒有刻意書寫文章發表在部落格,因為拜訪這些地方是如此輕鬆,隨行隨停,像是地板會ㄉㄨㄞ彈的武德殿、楊逵文學館、神秘的新化畜產試驗所(一年開放幾日)、檜木建造的公會堂(現為青少年圖書館),以及走在老街上逛逛生猛活力的早市,觀賞那些老屋齡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