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個地方,就想喝一杯當地的咖啡。 每走一小段路,都需要慢下來沈澱心情。 這是一直秉持的旅行調性,也是如此,出發至南方澳前,先在網路上找到了「與潮珈琲」,一個在漁港老屋開設的咖啡館,會是什麼樣子呢?這引發我的興趣。
因為母親的一段少女時代故事,激起我在網路上爬梳南方澳戲院的資料,搜尋過中,找到了邱坤良老師的《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這本書非歷史調查書籍,卻是邱坤良老師以一個南方澳人,寫著童年、學生時代發生的故事。其中,包含「南方澳大戲院」,邱老師年紀與我的母親相近,他描述的故事對於追查母親少女時代故事的我來說,是相當有幫助的資訊。
因為母親講述一則少女時代故事,促使我前往南方澳漁港。雖在多年前小家庭旅行時來過,卻只是蜻蜓點水,過境路過。 多年後的今日,夫妻倆再訪。我彎進了路,走入了巷,看著作業中專注的漁民;也與體力強盛的移工擦身而過,居住在此的居民遠遠地觀望我,然後露出笑容,主動與我攀談。每個地區因土地環境、里民生活而交融出特有的人民氣質,南方澳的居民顯現的就是「親切友善」的氣質。
母親美玉姐告訴我,在她年輕時代約莫十四歲時,曾經短暫居住過南方澳漁港。為了這段完全無從想像的母親少女年代,我決定走進南方澳,用自己的雙腳摩擦出那一段可能殘留在地面的氣味,走著,晃著,逛著,試圖抓到一些歲月的線索。
兩年半前的暑假環島,我們來到宜蘭大同的「清水地熱」,那時雖是七月烈日當下,但這特殊景觀仍舊吸引著我們,不畏熱浪襲人,而且心中暗自誓言哪一年的冬天一定再來!去年冬天,我們的確又來到清水地熱入口處,前方卻立著「整修中」的牌子,我們心裡好失落,於是在台七丙路上,從高處遙望蘭陽平原,用笛子吹奏一首曲子讓自己舒坦一些。今年再次來到這裡,遠遠的就看見白煙裊裊,我們的心都跟著興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