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半年前緣分的續曲。 年初除夕那天,帶西川爺爺到池上「舒食男孩二號店」用餐,當時他們告訴我們,樓上也經營民宿,我們心裡盤算著下回若再訪,一定來住看看,因為光看一樓餐廳,由年輕主人親自主導風格,工業風的設計、製作與擺設就夠讓人驚喜的。猶記得那一天,年輕主人恰巧拿著電鑽正在修理一樓的廁所門,他進進出出的,創客精神熱騰騰的滾燙著,看了很興奮的我們真的很好奇,不知樓上的房間在主人的陽剛巧手下會如何呈現?
五月底趁著到台中帶活動,我們順便北上到台北一趟,這次要到大稻埕參觀「三芳毛刷行」。自從知道有一家賣了超過半個世紀的刷子店,我忍不住想去瞧一瞧,到底店裡都在賣些什麼刷子?這家店肯定有兩把刷子才是!
九月初秋,孩子國二剛開學,尚未有繁重的課業賴皮的硬巴著。邀約她們繼續「福爾摩沙寫生計畫」,她們二話不說便答應,也許是一種集點遊戲的概念,目標值就快要達成。我們多希望在國三畢業時,真的可以累計到50個寫生景點,這一次,是我們第44站,目的地是台南善化慶安宮。
暑假到京都旅行時,預先安排了幾個景點,計畫性地想在這一趟旅行當中,鋪陳專欄內容的氣氛,就如今年冬天的環島旅行一樣,寫下「島嶼的路上觀察」這一篇專欄。到京都旅行要寫下什麼與藝術相關的題目呢?當我走在街頭時,觀察人、觀察建築、商店與招牌、工藝藝術⋯⋯等,這些環境中的靜動在我這旅客的腦海裡,形成一股特殊的京都美感。回到家後,我以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美學》及柳宗悅的《民藝之國 日本》作為這篇文章輔論書籍,希...
那天,透過玻璃,我看見河井寬次郎7月28日的日記攤開著,正是好多好多年前的今天,可知,他的後代每日都將他生前的毛筆日誌攤開展示。不論這裡帶給我什麼樣的平靜與衝擊,光是知道河井寬次郎如此有紀律的生活與記錄,就夠讓我心生佩服。但或許他並不是那樣深硬固執,紀念館二樓牆上掛著「樂在工作」的書法像是在警惕著自我。
暑假進行的【行動講堂】其實已經跑了四場,學習滿滿的迎接九月,這真是名副其實的「假期充電」。先前記錄【行動講堂NO.1】是在台南新化,「郡九街庄」的伯彥與我們分享老屋改造與活化後,地方認同感凝聚的開始。【行動講堂NO.2】是一個工作坊的方式,我們拜訪了在關廟的「一朵花文創工作室」,看玓維老師如何利用鳳梨纖維再創工藝,我們可要學習如何刮鳳梨絲呢!這一場,連左右姊妹都一起學習了,真的是體制外的多元學習。
▲旅行第二天,我們騎腳踏車來到北野天滿宮,13ys 從日本回來後,我曾問過Doch及左右女孩,如果再訪京都,有哪些地方很想舊地重遊?他們三個不假思索,同時回答我:「北野天滿宮的市集」。 其實,我也是這樣想的。
抵達關西機場後,我們搭JR特急線前往京都車站,離開車站時,必須拉著行李前往民宿。身上共有三大行李,Doch背一個,左右姊妹各拉一個,我們得從京都駅走到梅小路公園附近。這一段路大約1.6公里,步行約要20分鐘,途中會經過地下道、還有東寺,不平坦的路段也蠻多的。雖是如此,走著走著,看著這些陌生的街頭風景,竟也就這樣走到了目的地。
早在今年寒假前,親子天下的珮雯就寫信給我,和我討論暑假雜誌想刊登的旅遊文章,我心裡想著:「天啊!還有半年啊!親子天下辦事都這麼有計畫。」那時,和珮雯在電話中討論,一時靈感先生降臨,我開心的建議珮雯可以來一篇「老工藝、新文創」的文章,主要是想要讓小朋友能夠認識台灣可能逐漸要消失的工藝,透過簡單的DIY活動親近工藝。計畫是我提的,似乎得由我去執行,於是,利用這半年走訪幾個點,左右姊妹也隨著媽媽的工作間...
▲帶女兒去做榻榻米杯墊,2017.05.09,12.9ys。 多年前便與「熱情海產粥」在台南「泉興榻榻米」有一面之緣,直至此次採訪他們,才知道這碗粥原有一個充滿氣質的團隊名稱,但因為想著在台南耕耘,若用這樣氣質走向的名字大概很難走進台南人的心裡。
高雄美濃是一以農為主的客家村,斗笠的需求量較都市高。在龍肚國中附近有一對高齡的斗笠爺爺奶奶,爺爺叫林榮春,奶奶是蕭滿妹,爺爺從十幾歲就開始編織斗笠,算一算,也六十多年。
屏東三地門舊名「地磨兒」,為排灣族部落,現在規劃為工藝藝術村,街道依著山坡緩緩上升,井然有序的街道中,有許多特色小店及個人工作室,包含木雕、編織、石雕、陶藝、青銅刀、琉璃珠等工藝創作。
初春三月四~五日到北部一遊,除了去新竹東門附幼帶木工外,我們還去「北投溫泉博物館」,隔天結束另一場分享後,我們在南下到家前,到彰化鹿港一趟,因為這兒有個「ㄕ公館工坊」,我想帶左右姐妹去彩繪小獅頭。
走進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大義區C8-7倉庫,「言成金工坊」就像個嬌貴的婦人隱身在自己的房間望著窗外,這嬌貴的婦人不是配戴金鍊、玉鐲,而是選擇脫俗的銀飾裝扮自己。第一次走進言成金工坊時,迎面而來的是一對年輕人,他們穩重的個性讓人直覺聯想到金工創作者異於常人的耐性,他們說話慢條斯理,口吻真誠,讓人很願意聆聽他們的想法。
這大概是繼風獅爺專題過後,我投入最多時間的主題。雖然我有絕佳的優勢,可以常常近距離與策展人龔卓軍老師見面,但要把這樣的一個民藝與當代藝術大展遷入親子界,的確很考驗我。我常思索要怎麼寫,才能吸引爸爸媽媽帶著孩子走入展場,要怎麼告訴孩子,這個展覽中,你可以看到什麼有趣的事。想想,真不容易。我在文章中,除了著墨在龔老師想傳達的一些想法(這是在上課中偷偷筆記下來的),還盡可能多介紹展場中的作品,另外融入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