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新的年,和孩子一直有個約定,我們希望每年元旦都能到戶外小小爬山,不管山高山陡,山平山緩,都要驅動自己的雙足,踏出一年的開始。2013年的末幾天,我的膝蓋舊傷疼起,一時還很擔心無法實施這個約定,幸好幾日的保養,讓我的心與雙足都能又繃又跳。
總是沒有繳交入園費,我們就在母親美玉姐的菜園裡為所欲為,想吃什麼就拔什麼,有這種私人專屬的有機菜園實在是一種大大的幸福!這一篇,我要來記錄左右姐妹在美玉外婆的菜園裡拔的菜與果。
「散步水圳邊」的計畫終於又開始了。幾個月前和左右女孩走完了嘉南大圳南幹線官田段後,我們停擺好一陣子,因為剛好是暑假期間,天氣炎熱又下雨。好不容易等到了秋高氣爽的十月天,zoyo就嚷著要去散步,對她們來說,這種無人的散步地帶才是冒險的好地方。
我想,應該是幼兒園的小農夫課程,讓我們對於下田工作情有獨鍾。 今年兒童節參加了樹谷生活科學館的活動,使我們對於樹谷園區多一份親切感,所以,園區內所舉辦的活動都蠻感興趣的。暑假前我們看到園區的奇美農場有舉辦兒童夏令營「小農夫體驗營」,我問問左右姐妹是否想參加?果然,她們對於可以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活動特別有興趣,尤其幼稚園時期下過田、種過菜,所以,要當小農夫更是覺得理所當然的得參加。於是,我們就報名了...
這不知是第幾次來到總爺寫生了,每一次我們都忘了畫總爺的古蹟建築,反倒對此地的樹木感興趣,也許因為曾經是「糖廠」,所以,這兒大都是果樹,芒果、龍眼、蓮霧、楊桃、檸檬⋯⋯等,樹種非常多,可以想像,若是在夏日,這裡可能飄散著果香,耳邊有蜜蜂果蠅嗡嗡叫。
「拓印」是一個多麼有感情的動作,把當下的環境慢慢地印下來,把突出的東西顯現在紙上,那像是在記錄環境,環境中的物件若能產生感情連結,那麼拓印的動作就是一種深刻的刻畫過程。
旅行的第六天,我們離開長濱鄉「灰黑橘黃」民宿後,從【台11線】濱海公路往南走,由【台30號線】玉長公路接往花東縱谷的【台9線】,這是我們最常走的跨越公路。一路上,經過海線的烏石鼻漁港,以及花東縱谷內的富里禮拜堂、池上大波池、鹿野看熱氣球,這些地方都是小小走一下,沒有特別逗留。
第一次聽到「慕谷慕魚」時是三年前的環島衝動之旅,那時我們在宜蘭旅館碰上一戶人家剛從花蓮玩完北上,我問這家庭的妹妹:「妳覺得花蓮哪裡好玩?可以推薦我們去嗎?」眼前這位應該是中年級的女孩直接又快速地回答我:「慕谷慕魚!」 慕谷慕魚?那時候我連聽都沒聽過,但我一直記在心裡,有朝一日一定要去探索,因為這是小朋友直覺推薦的地方。
六月份,收到赤子文化《KIDS赤子》雜誌的邀稿,他們希望我能書寫一篇親子旅遊的文章。六月正是我工作如火如荼的階段,並沒有任何旅遊的計畫,不過倒是因為假日與孩子來一段平路之旅(不開高速公路),我們從高雄美濃到台南玉井走一遭(2013.06.02),《KIDS赤子》喜歡我這趟平日的小旅行,於是,我變答應邀稿,開始用自己的筆調寫了一篇山鎮漫遊的文章。
早在寒假過年前,我就向親子天下提出調整專欄書寫的模式,我想加入更多元素,親子天下給予作者許多尊重與信任,同時給了我許多自我成長的空間,所以,他們沒有過多的詢問,就同意我做些許的調整。 我做了哪些調整呢? 先前的專欄比較朝向「材料」與「創作方向」的分類,而現在(2013.05月刊開始)我從時序、季節、大環境、節慶的方向分類,這部分比較像我《在家啟動創造力》的分類主軸,而且更是我多年來帶著左右姊妹進行...
為了新書《在家啟動創造力》高雄及台南的兩場親子手作簽書會(此兩場簽書會已經結束:台南場記錄、高雄場記錄),我們到台南郊區撿拾落枝,希望能讓南部的朋友用當地的大自然素材作項鍊。
寒假,自皓與崇恕又從中壢回到高雄外婆家過冬。剛從東部回來(2013冬日南花蓮之旅),左右姊妹就急著去找表哥。 今天,我想帶孩子去公園走走,然後玩一堂痕跡課程。我選擇寬廣的高雄公園,當作是我們進行創作的基地。
台南官田區大崎村是一個以種植果樹為主的村子,同在大崎村的台南藝術大學,其建築藝術研究所社區營造組的學生鼓勵果農不使用農藥種植柳丁,經過一年農民與學生的努力,終於通過檢驗,去年十二月初(2012.12)他們舉辦「走讀大崎」活動,其中最吸引親子團喜愛的,應該就是採「橙實柳丁」的活動了。(「橙實柳丁」即農民栽種的無農藥柳丁)
▲左:yoyo,右:zozo,2012.10.14,8.2ys 沒有什麼規劃, 我們的目的地只有一個---親近大自然。 若問指引我們走向大自然的原因, 或許是我們想多看一點植物,並試圖認識它們, 因為,孩子的自然課本裡,正教導著葉子的構造。
一場雨,把乾鬆的土泥結在一塊,土下的白玉蘿蔔早已急著出土透透氣,鬆散土變泥巴,怎麼辦?蘿蔔好拔嗎?不管了,一年就等美濃冬天的白玉蘿蔔,無論如何,都要到田地巡一下,拔一下蘿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