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帚與磨刀(玉井雙中鐵店)

被賦予功能的物品,可稱之為工具,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度與實用性,且亦具觀看的價值,或許就成了工具之上的工藝美品。

看見美的物品,難免興起搜集的念頭,當它具有「實用」功能時,用與不用之間,變得模糊不清,捨不得用或許就像我這般軟弱的使用者,愛惜著職人創作的工藝品。而「美」難以定義,甚至不同觀者有不同的鑑賞。如我,看得喜愛認同,在內心興起舒服喜愛的知覺,這種認同包含著製作工藝品背後的那雙職人之手。

半年前,在台南街頭,看見一個老長輩用扁擔方式叫賣,肩頭上的長竹掛著許多竹掃把,他走過府城的十字大路,更像是在這裡該出現的場景。問起怎麼來這賣掃帚?才知道是彰化人,女兒嫁到台南來,每回來找女兒就順便賣。

我看了他帶來的掃把,內心已經雀躍不已,比起塑膠的掃把,這些自然植物的掃帚更讓我喜愛,更想要讓生活中有它的存在。

在「國家文化記憶庫」中說到:台灣各地區的掃帚運用在地的原生植物製成,有些還配合著當地特殊的祭祀文化發展出特殊的編織方式,這些植物包含了稻草、蘆竹、桂竹、蘆葦、地盧草、山棕、貴黍或槺榔等。

網路爬文,知道這是由一葉蘭所做,一葉蘭俗稱山豬耳,生長在台灣山區,也難怪爺爺說,是在山頂的植物。這山豬耳野草做成的掃帚掃起來不卡髮絲,而且長柄是竹柄,也要藤編綑綁,唯一塑膠的部分只有在竹柄上打洞懸掛用的繩索。

我買了一大一小兩把掃帚,作為對這工藝的認同,小掃把拿來整理桌面,大掃把拿來掃地面。雖不知是否為老長輩親自製作,但知道他「識貨」,沿途叫賣傳統產物,就覺得與他達成共識了。

打鐵師傅來磨刀

為了上山去砍五節芒,帶著幾把獵刀、鐮刀到玉井「雙中鐵店」磨刀。打鐵業是傳統產業,早期農業時代需要各種刀具、農具,都會到打鐵店找打鐵匠鍛造製作,如今要購買刀具、工具,只要到五金百貨就能輕易購得,打鐵業漸漸成為即將消失的產業。

愈是要消失的更值得支持!我們特別喜歡到打鐵店,看著師父打鐵打鐵或磨刀,有時刻意買刀用以支持職人,之前逛過台中「南屯犁頭店」、花蓮「木三鐵店」、池上「金豐興鐵店」等都是讓我們逗留許久的打鐵店,這次到台南玉井「雙中鐵店」亦是如此,看著老師傅專注地磨刀,畫面非常吸引人。

「雙中鐵店」牆上有一張刀具的介紹欄,上頭掛的刀都好特別,像是長柄的檳榔刀、圓形彎度的芒果刀、搶修電線刀、巡山刀等,現場打鐵工作區亦掛滿刀具與農具,每一把都好特別。

職人師傅慢條斯理地磨刀,步驟確實毫不馬虎,阿伯甚至會以輕輕刮滑自己的指甲以確定是否鋒利,他把我們帶去的刀具都仔仔細細磨,讓人不禁佩服他的謹慎與功力。有了職人謹慎的磨刀過程,用起刀來似乎都覺得特別不一樣。

玉井雙中鐵店

台南市玉井區中正路175號

更多「工藝/職人」,Link

延伸資訊:

漢代人拿甚麼迎賓──擁彗迎門?  

延伸閱讀:

《昭和百工圖鑑》日本漸漸消逝的職人工藝 

《好日況味》九種生活工藝深度報導 

南投「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工藝線、臺灣工藝百年進行式 

台北大稻埕「國芳毛刷廠 × 三芳毛刷行」:生活中的刷子竟然這麼多 

高雄大樹鄉「三和瓦窯」:一起來起厝(10.8ys)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