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的時候,很多大人說的事我都聽不太懂,大人總穿著隱瞞之衣躲躲藏藏,或是不知用什麼語言跟小孩說話,所以,他們常常選擇跳著講,或是根本不講。一直到了自己當母親之後,才知道要對孩子說的話,有時需要時間點,有時需要等待孩子長大到某一個適當的年齡才知道如何開口對他說,而有些時候,坦白是需要勇氣的。
這是一本劉清彥老師翻譯的書,他在書中的的導覽文說著:「和這本經典小書相遇,已經記不得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但第一次翻閱的心情,卻依然深深烙印。」我的心情和劉清彥老師一樣,當我在書架上抽下這一本書時,我竟然像個小學生一樣,乖乖地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因為這本書太有意思,它讓我們好奇,並驅使著我們尋找答案,讓讀者默默地練習數學加減法,最後,又讓讀者認識了交通工具及交響樂團的樂器,這麼多的資訊擠在一本書裡,...
那天,我看見妳的眼睛充滿淚水,所有的委屈湧在小框框裡,我忍不住前去摸摸妳,抱抱妳,想告訴妳,我知道妳的心情,因為妳眼裡寫的是委屈。 今天,我看見你失落的眼睛,厚重眼鏡下的你,把心事藏得好密好密,你像個大人老成地拔下眼鏡,頭低了下來,我雖看不見你的雙眼,卻知道你的心在哭泣,我一直站在你身邊,想告訴你,我知道你不好受,我會陪著你。 有時,我在鏡子前看見一雙熟悉的眼睛,那樣地無助與疲憊,很想告訴妳,全世...
暑假期間,我接了一個高雄教育局與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共同舉辦的活動,那是為高雄新移民家庭所特別舉辦的親子成長團體(請參見「那天,與新移民家庭的約會」一文),當負責人Eva寫信給我時,我一口便答應,因為能夠為新移民家庭盡一份力量,奉獻一份愛那是多麼有意義的事!而我也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讓我自己及zoyo多多了解新移民家庭在台灣的狀況。於是,我想起了一本書—《西貢小子》。
左右姊妹在學齡前至小學低年級階段特別鍾愛兩本兒童月刊,那是學齡前閱讀的《小太陽》(4-7幼兒雜誌),以及小學低年級階段閱讀的《星期八》,這兩種雜誌zoyo大約都讀過兩、三年,接受度很高,她們都很喜愛。 上個月收到「星期八」編輯來信,他們希望我們可以讀讀謝武彰老師的兩本新書——《怪怪龍捲風》、《鹹魚變神明》。對於謝武彰老師的作品並不陌生,謝武彰老師尤其專研中國文學著作,他將艱澀的文言文轉換成白話文,...
世界上是否有一種愛是無限奉獻,永不停止的給予? 就目前自身的角色,我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愛」就是這樣,對孩子永無止境地付出,即便孩子犯了錯,夜深人靜時,依舊摸摸他的小手,親親他的臉頰,不管教養方針如何,管教的事明日再執行,此時此刻,心裡頭已經默默地原諒孩子了。
為了這本繪本,我花了一些時間查詢「河童」的資料,只因為共讀繪本時,zoyo問我:「什麼是河童?」我卻一時答不出來。 河童是日本傳說中的兩棲生物,擅長游泳,居住在河裡或沼澤中,牠像個孩子,身高約一米高,身上有黏液,牠嘴如鳥喙、四肢如青蛙腳、背上還有如烏龜的殼、頭頂有個凹陷之處很像碟子,這凹陷之處會有水,當水乾時,河童就會失去法力。一些傳說故事中還特別闡述河童喜好惡作劇,讓人類不愛喜歡,有些則描述河童...
有個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她說自己喜歡帶孩子四處旅行,但總是害怕別人說三道四,說她只會帶孩子出去玩,不會好好教孩子。我看著眼前這個憂心的媽媽,然後對她說:「那是妳的生活,何必在意別人對妳生活的評價。」
朋友球球在網路上傳了訊息,介紹一本書給我,她說《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很不錯。當我一看見這書名,便直覺和近來八月父親月的節日有關,這一定是本父職角色的書,我馬上在網路上搜尋這本書,雖沒有看到全部的內容,但因為譯者是尉遲秀老師而直覺是本好書。
▲封面有意思!樹臉孔正對著一個人 那年,我們入住了人生中自己購買的第一棟房子,滿心期待著將會有許多甜蜜的故事裝扮著它的面容,為了這新屋,我們在公益義賣的活動中,買下了一株羽葉福祿桐,讓它伴隨著屋子,一切重新、重生。
我想帶一本書去旅行,可能是艾倫‧狄波頓的《旅行的藝術》、約翰.伯格的《我們在此相遇》、奧罕.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或是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的《再見,柏林》,這些書豐沃了我旅途的厚度,書中的故事情節和入了我的思維,一場旅行變得多樣、多貌,可靜可動。
和孩子共讀繪本好多年,很多繪本人物就像是朋友一樣,這些繪本人物都有其個性與風格,常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對話中,是我們描述某些狀態時會用來形容的人物。例如我們可能會說:「你好像古肥玀裡的小老鼠一樣,機智聰明。」
這半年看的童書讀本很多,若說哪一本最讓我印象深刻,我想,《飛行刺蝟》是最打動我的書。因為這本書,讓我開始收集作者阿涅絲.德.雷史塔德(Agnes de Lestrade)其它的作品,我喜愛他寫作的筆法,尤其陳述情緒時特別能引發共鳴,這本《飛行刺蝟》在我心中不僅是給孩子看的,它也納入我個人最愛的書之一。
親子天下寄給我一套專給中學生閱讀的書--「13歲就開始」系列,雖然這系列書目前八歲女兒還用不到,但我仔細詳讀,卻給了我這個成年的媽媽有不同的想法,老實說,用在自己身上或是協助孩子學習都很有幫助。 十三歲,是個多麼矛盾的年紀,剛離開了天真可愛模樣的小學階段,進入了青春期前半段的國中生涯,每過一年都有不同的發展,13歲可能還可愛,14歲卻已經有少年維特的情懷,15歲整個世界亂成一團,這三年是多麼紛亂的...
和我那八歲的女兒共讀一本有點簡單情境的繪本,她們會以大姐姐的姿態檢視故事中,小豬妹妹幹了什麼好事,但卻讓我逐一反笑回去,孩子製造的麻煩、釀造的愛,深刻而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