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收到時報出版社寄來《跟著五味太郎一起畫故事》,這是一本遊戲書冊(並非繪本),我翻了翻幾頁,直覺愛畫畫的zoyo一定會喜歡,她們一定會拿著書一直畫、一直畫,而且這本書還體貼地附贈一盒小蠟筆,讓人隨時有畫筆可應付靈感來的時候。
半年前,無意間看到小川洋子的作品,我像是遇上一見鍾情的愛人,醉心到把她的書一本接著一本閱讀,從《人質朗讀會》、《博士熱愛的算式》、《米娜的行進》到《秘密結晶》,每一本都精彩的讓我陷入小川洋子鋪設的故事情節當中。其中,最讓我震撼的,就是《博士熱愛的算式》,因為這一本書,讓我開始思考(也享受)著「數字」的奧妙,甚至感覺到「數字」是具有哲學性,我忍不住與Doch及左右姐妹分享幾段精彩的對話,每說到驚喜之...
成長過程中,是否曾經有過讓你不太懂的大人,你不知道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總覺得怪怪的,怎樣也想不通,這些大人身上譜了一曲名為「遙遠的世界」的歌曲,和我們距離好遠好遠。
收到一本青林出版社寄來的繪本---《我什麼都知道》,這是一本適合與幼小孩童共讀的繪本,但我依舊與已經十歲的女兒唸唸這本書,想知道她們是否能從繪本裡讀到什麼。 女兒八個月大時,還不太說話的她們無法用語言和我溝通,總是用笑容、哭泣、手足舞蹈或是哼哼哈哈的發音來告訴我她們的狀態。有一回,我問她們:「電風扇在哪裡?」結果,她們倆都轉向電風扇;我又說:「門外面⋯⋯」,她們又將頭轉向了家裡大門的方向。那時,我...
三月初我到高雄後勁國小演講,分享關於繪本的主題。會後趙校長邀請我到圖書館走走,她自信地說:「學校圖書館很受孩子喜歡,我們很用心在處理這個空間。」因為分享的是繪本主題,更讓我很想看看國小圖書館可以如何貼心設計?當我一進圖書館,果然如校長所言,是個用心經營的空間,是個孩子喜愛的閱讀角落。
不管是幾歲的孩子,對於「尋找遊戲」總有一種熱切的喜愛。每一回與女兒一起玩紙上尋找遊戲時,母女三人頭靠攏在一起,睜大雙眼,專心一致地偵察,沒有尋獲目標絕不輕言放棄。孩子心中堅守著「我一定會找到」的信心,這骨氣帶領著他們的好奇心,直到獲得「終於找到你」的成就感。
也許是因為自己有實驗的精神,遇到不懂的事,就想嘗試看看,這種實驗精神運用最徹底的就是在「種植」這件事上。因為我的好奇讓女兒zozo、yoyo也頗具行動力,她們常常吃過蔬菜、啃過水果,就歪著頭問:「媽媽,這可以種嗎?」我總是鼓勵的說:「種看看就知道了啊!」所以女兒有滿腦子的豐收願望,希望能種出枇杷樹,就可以春天吃枇杷;種出芒果樹,夏天吃芒果;種出柚子樹,秋天吃柚子;種出紅椒黃椒,就可以冬天吃很多甜椒...
這是我第二次投入兒童音樂專輯作詞及故事劇的創作,很幸運的,這一次專輯的主題為「旅行」,恰好與我當時正在書寫的新書(《不趕路的親子休日》)同一主題。我把許多對於旅行的感覺及想法灌入文字當中,尤其在撰寫故事劇時,更是把自己書中所想的寫入情境,像是「緩慢旅行,風景變慢」、「每一個人與樹的故事」、「心中的風景一直都在」(尤其是zoyo小時候爬山時,爬不動時蹲著哭時)、「旅行中,刻意介紹花種」⋯⋯這些都是我...
▲音樂一發行,我就等不及先買了兩張。 這一個多月來,我們在車上聆聽的音樂常常是《走吧!唱歌旅行去》,我們不斷地在CD1與CD2之間一聽再聽,一種上癮的唱歌慾不斷湧上來,不只是我,連女兒ZOZO、YOYO也是,像是被音樂下了魔咒一樣,愛不釋手。 ※CD1與CD2有何不同?CD1是【兒歌+故事劇】,CD2是【兒歌+伴唱音樂】。
分享我為閣林出版的繪本所寫的導讀文章,這一套書是我在2013年所寫的導讀。《奇妙的一天》這一本雖為較小孩子適讀,但和zoyo共讀時,我們三人也看得挺開心的,因為這一本書,要看兩回。
和孩子共讀這本書時,我的腦子裡不停地轉著幾個詞。小時候,大人會提醒我們,不要和那群「歹囝仔」在一起,小心「壞人」,那一群是「流氓」⋯⋯,這些詞聽起來都挺讓人恐懼的,無形中就把人有所區分,我不免思忖著,什麼才稱作是「歹囝仔」、「壞人」、「流氓」呢?是針對「人」,或是針對「事」呢?有些人僅是外表長得凶悍無理,但或許他是善良的;有些人斯斯文文,卻暗地裡做出讓人痛苦傷心的事,這兩者間,很難抓出分隔線。但可...
今年年初,高雄圖書館總館開館,就像是百貨公司週年慶一樣,吸引著許多觀光人潮,人們大多帶著參觀新景點的朝聖心情前去,雖被評論像是賣場一樣吵雜,但如浪潮般的人潮數量終會慢慢取得平衡,這個總館人雖多,但我的確在這兒耗過幾個下午與晚上,也的確在這兒安靜下來,讀了一些書、寫了一些文章。
(2013年末,我著手幾本閣林出版社未出版的繪本做賞析推薦,那兩、三個月內,我閱讀完幾本書,並為這套書中的八本特別寫推薦文。這幾本書的出版遇上一點小插曲,直至上個月終於全都上架了,看到它們擺在架上也挺開心的。我會依序在部落格中分享這些繪本。就從《水桶破洞了》這一本開始吧!)
高雄美濃中山路有一座六角造形的「敬字亭」,相傳是乾隆年間,瀰濃庄的梁啟旺集資建造的。我喜愛敬字亭設立的原意,鼓勵讀書,珍惜教育資源,對於印有文字的紙張心存敬意,用特定的焚燒亭來處理文字紙張,這可是一種「敬字重字,崇尚文風」的儒家觀念。
離開體能遊戲場後,我們依照原訂計畫要到「賴馬繪本館」,早在去年繪本館開館後,我們就想來這走走,因為zoyo對賴馬叔叔的作品並不陌生,她們可是看過許多賴馬的繪本。像是早期怕狗時,讀了《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們》,一直到《現在,你知道我是誰了嗎?》、《帕拉帕拉山的妖怪》、《慌張先生》、《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十二生肖的故事》、《胖先生和高大個》、《可能小學愛地球系列》⋯⋯到上小學後最常看的《張君偉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