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圖書館/音樂館

《先知》低潮時總會想起它

《先知》低潮時總會想起它
剛離開一字頭歲月的二十歲,是我第一次讀《先知》,花了120元在誠品買下這本「純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書。這本黑色的封面書引領我在紛亂的人生路口,找到沈靜的一條路。二十歲的我在書裡留下許多年少筆跡,對生命、對人生失望的心情字句,我好像在黑暗的人生觀裡慢慢找尋到曙光,並非全然信仰,也沒有完全否認,但它的確提供了方向。後來,繼續買了原文版《THE PROPHET》,甚至兩年後又買了中英文版(方智出版社),這...

【做筆記】《閱讀孩子的書》

【做筆記】《閱讀孩子的書》
終於讀完了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的《閱讀孩子的書》,從《孩子與惡》、《轉大人的辛苦》、《青春的夢與遊戲》、《故事裡的不可思議》到這一本書(後面還有一本《閱讀奇幻文學》),一路一點一滴讀來,好像真的讓我更加認識孩子。說來其實可笑,每個人都曾經是個孩子,隨時可以站在自己幼童時期的角度試想孩子的心情啊。 這本書的封面是zozo五歲五個月畫的一幅日記畫(日記內容寫在文後),搭配這本書感覺好像真有什麼話...

《少爺》現實生活中的醜態與正義

《少爺》現實生活中的醜態與正義
真正開始閱讀夏目漱石(Souseki Natume,1867-1916)的作品不過是初夏五月的事,書架上一直都有著大陸譯者林少華翻譯的《心》(亦內含《哥兒》),那本書久居書架,帶著「可惜啊!」的氣味召喚著我該去閱讀,因為河合隼雄爺爺的《青春的夢與遊戲》中提到了夏目漱石,促使著我拿起了書。當我投入這被日本稱為「國民大作家」的作品時,果真被強烈吸引,一頁接著一頁,難以割斷他鋪陳的故事,即便是簡體也無法...

認識土地的動力如獅吼。《風獅吼》

認識土地的動力如獅吼。《風獅吼》
女兒四歲的時候,與我共讀劉如桂老師的繪本——《劍獅出巡》,全家興起了一同尋找台南安平劍獅的念頭,我們總是一家四口手牽手,在安平聚落巷弄間散步,按圖索驥,仰頭尋找那法力無邊、保護居民的劍獅。幾回尋找後,對安平地區多了一分瞭解,我們的確透過繪本增強了認識土地的動力,間接知曉曾經發生在這土地上的故事。

暖爸的帶養觀察心得。《乖乖溜滑梯》、《乖乖坐馬桶》、《乖乖愛幫忙》

暖爸的帶養觀察心得。《乖乖溜滑梯》、《乖乖坐馬桶》、《乖乖愛幫忙》
這幾年和致元老師成了要好的朋友,因為兩個家庭都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自然而然成了交心的對象。我總是從兩個小豬妹妹身影裡,回憶起女兒zozo、yoyo幼時的可愛模樣,致元老師則像個謙虛的新手爸爸(其實已經經驗老道),頻頻問我帶養雙胞胎的方法與心情。有一回,我們一起走在高雄美術館,致元騎腳踏車載著其中一個小豬乖乖(雙胞胎妹妹Lisa),一邊騎車一邊和妹妹天馬行空的聊著天空與樹,然後調皮的爸爸像是個短暫失...

手足才看得見那一方的情緒。《小狼不哭》

手足才看得見那一方的情緒。《小狼不哭》
上個月一連收到兩本書的編輯稍來的推薦邀請,湊巧的竟都是字畝出版社的新書,《有時母親 有時自己》是描述女性在「母職」與「自我」兩角色間的拉扯,另一本《小狼不哭》是描述情緒及手足間的情感,在這本書裡,我感受到唯有手足才能看見另一個的心情,就我的經驗,父母閱讀到孩子之間情感的訊息其實有一點點小差距。以下為我的推薦文字:

處在家庭與自我兩端的女性。《有時母親,有時自己》

處在家庭與自我兩端的女性。《有時母親,有時自己》
母親節即將來到,五月出版了許多親情書,其中這本《有時母親,有時自己》是我非常有感覺的一本書,你不妨仔細看看這些圖,相信你會找到自己心中最佳的解讀。這是一本關於女性處在「自我」與「母職」雙角色之間的衝突與磨合,相信女性讀來會頗有感覺。以下是我為這本書寫的推薦文:

【做筆記】《故事裡的不可思議》

【做筆記】《故事裡的不可思議》
這是河合隼雄爺爺「孩子與幻想系列」第四集,第一集為《孩子與惡》,第二集為《轉大人的辛苦》,第三集為《青春的夢與遊戲》,這一本《故事裡的不可思議》為第四集。這本書的封面是zozo十一歲(2016.01)時曾經想投稿於學校閱讀護照的封面,圖中小狗撐了一把葉子傘,傘卻來自yoyo五歲時畫的一張圖,光是這樣拼湊了兩個不同時期的畫,我就覺得設計師也有那不可以思議的獨特眼光,跳躍著不同的時光。

集中營內外的不同世界。《穿條紋衣的男孩》

集中營內外的不同世界。《穿條紋衣的男孩》
十二歲的女兒讀這一本書時,已經稍微了解二戰期間,德國人迫害猶太人的歷史,我們一起看過相關主題的繪本、圖書及多部電影,明白這段歷史帶給後人的影響。所以,當我將這本書丟給她們當作是寒假的閱讀書籍時(寒暑假時,我會額外開書單給她們閱讀),她們大約可以理解故事中會描述哪些畫面。她們投入此書後,不斷的告訴我:「這本書會忍不住一直看下去。」讀到最後,她們還以一種極為悽慘的心情告訴我:「那個德國小孩不小心跑進集...

結合數學的文學作品。《博士熱愛的算式》(讀書心得 by yoyo)

結合數學的文學作品。《博士熱愛的算式》(讀書心得 by yoyo)
這些年,我特別喜歡一位日本作家——小川洋子,她的這本著作,不管是小說或電影,都讓人忍不住身陷下去,咀嚼著故事中每一道帶著哲學性的數學題目。我高興著女兒也喜歡品,一年半前看過電影也看過書籍,今年又再次拿起來閱讀。寒假期間,yoyo將這本書列為閱讀書籍,寫了一段讀後心得,在此作為紀錄。 關於《博士熱愛的算式》的介紹,請參看: 【左右電影院】博士熱愛的算式(10.9ys)

愛冒險的小孩啊!想要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小提姆和勇敢的船長》

愛冒險的小孩啊!想要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小提姆和勇敢的船長》
孩子啊,嬰幼兒時期和父母合而為一,像個緊黏的行動體,慢慢的,每增長一歲就多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兩歲的「不要」是脫離的開始,五歲的跨入校園是跳板,到了七、八歲,孩子似乎開始想做些不一樣的事,他們開始幻想冒險、闖蕩天涯,喜愛刺激與不一樣的人事物、更熱愛偷偷做一些事(即便只是幻想),這些大大小小、暗自來的事都是一種探險,證明自己可以決定一些事,證明自己可以戰勝許多難關。所以,我們該給這階段的孩子冒險一下,...

介紹台灣剪黏工藝的圖畫書。《曹操掉下去了》

介紹台灣剪黏工藝的圖畫書。《曹操掉下去了》
廟宇是居民生活的中心,小時候,我家隔壁就有一間廟,那時走出家門不到一分鐘,便可以到廟埕,每逢廟會做醮或是其他廟宇陣頭來訪,「熱鬧陣」的國樂聲、鼓聲、鞭炮聲聲聲巨響,吸引著居民前來廟前觀禮,當時還是小孩的我最期待的就是這些鑼鼓喧天的廟會活動。在我印象中,村裡的這間廟曾經是一間小廟,當信徒愈來愈多,籌措足夠的資金後開始蓋大廟,大廟尚未完工、處在水泥裸樣時,我就時常溜到廟裡東看西看,好奇的看著師傅專注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