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關於德國博物學家洪堡德
這是「2024背包客歐洲行:法比德捷荷」的延伸閱讀,就在我們參觀完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後,對於校園裡洪堡兄弟的雕像感到好奇時,我開始查詢這所學校的資訊。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於1810年秋天開學,一開始校名為「柏林大學」(Berliner Universitaet),1828年改為「腓特烈-威廉-大學」(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二戰後為紀念創辦人威廉‧馮‧洪堡德(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及亞歷山大‧馮‧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兩兄弟,更名為柏林洪堡大學。(創辦人為哥哥而已,1810年弟弟亞歷山大·馮·洪堡德在巴黎)
▲亞歷山大‧馮‧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
《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這本厚達三百多頁的書,主要是紀錄弟弟亞歷山大·馮·洪堡德的生平故事,讀完這本書,相信讀者都會驚嘆他為實現求知的欲望而徹底執行自我設定的任務,那努力不懈、一心想冒險的精神實在讓人佩服。尤其是在他近六十歲時遠征俄羅斯時,連走數小時也不露疲憊,而且是穿著禮服大衣、打領結、戴圓帽的拘謹服裝,他的體力與耐力十分驚人。
1769年,洪堡德出生於普魯士貴族家庭,父親在他九歲的時候就離世,拘謹的母親對兄弟倆相當嚴格,她要求兒子智識及道德完善,從兩兄弟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各種知識,期盼安安穩穩地當公務人員。
哥哥威廉喜歡希臘神話與羅馬史,亞歷山大卻喜歡到處漫遊,搜集石頭、植物、動物、昆蟲等,並加以素描。從他們小的時候就可以預知長大的發展,哥哥走往教育、弟弟則是博物學家。
1794年,25歲|拜訪住在威瑪的哥哥一家人,也和45歲的歌德認識。
1796年,27歲|母親過世,解脫過去母親嚴格的控制,開始展開冒險的旅程。
1798年,29歲|在巴黎遇上一生的好夥伴——法國植物學家邦普蘭(Aimé Bonpland,1773—1858)。
1799年,30歲|取得西班牙國王發出通往南美洲殖民地與菲律賓的護照。
1799-1804年,30-35歲|探索南美洲。
1818-1827,48-57|長達九年請求東印度公司讓他前往印度,他企圖登上喜馬拉雅山,未果。
1829年,59歲|俄羅斯之旅。
1834年,65歲|開始撰寫《宇宙》。
因為一生的行腳、研究地質、紀錄環境、搜集植物標本,使得洪堡德更早理解到氣候變遷的嚴重性,他重視環境保護,以及對奴隸制度的不認同,他抨擊殖民主義,支持拉丁美洲革命,因而影響了西蒙·玻利瓦領導南美洲革命。
・當洪堡德於一八〇〇年在委內瑞拉的巴倫西亞湖(Lake Valencia)看見殖民農場造成的環境浩劫,他首開先例,談論人類為害的氣候變遷。當地毀林的情況導致土地貧瘠、湖面下降、灌木林的消失更讓暴雨沖走周圍山坡的土壤。關於森林能增加大氣濕度、具有降溫效果、並有助水土保持,洪堡德是首位加以說明的人。他提出警告,指出人類正在打亂氣候,而這可能對「後代」造成不可預見的衝擊。(p.25)
・(1799年)他們在庫馬納主廣場賃居,房子對面有個奴隸市場。自從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就開始進口奴隸到南美殖民地,此時仍持續進行。每天早上都有年輕的非裔男女被出售。他們被迫在身上塗抹椰子油,讓皮膚能黑得發亮,然後在潛在買家前展示。那些人會掰開奴隸的嘴巴,像對待「市場待售的馬匹」般檢查他們的牙齒。此景讓洪堡德終身支持廢奴。(p.71)
洪堡德影響了詩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正逢中年創作萎靡狀態的歌德,認識洪堡德後激起了原來就感興趣的科學,愛收藏岩石化石、乾燥植物的興趣更加強化,在他威瑪的家還特別建造收藏館;洪堡德影響了西蒙‧玻利瓦,以致南美洲委內瑞拉的獨立;洪堡德也深深影響達爾文,讓他在1832年登上「小獵犬號」;而一個人居住在自己蓋的林中小屋的梭羅,也因為受到洪堡德著作《宇宙》的影響而讓《湖濱散記》成形;德國動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因為讀了《宇宙》,放棄了醫學,他愛植物學、比較解剖學,甚至也追隨洪堡德的精神,開始展開自己的行程,並且發行了《自然裡的藝術形式》,書裡的插圖為新藝術運動的風格語言,而這間接影響了許多建築師、藝術家。
・歌德首度見到洪堡德時,已不再是狂飆運動(Sturm und Drang)時那位耀眼的年輕詩人。那段德意志前浪漫主義時期讚美個人與各種極端情感——從激烈的愛情到深沈的憂鬱,將情詩和小說裝滿熱情和各種情緒。(p.46)
・歌德在今日以文學作品聞名,但當年他亦是個熱情的科學家,且著迷於地表的形成和植物學。他的岩石收藏最後高達一萬八千件標本。當歐洲陷入戰爭,歌德正悄悄研究比較解剖學和光學。(p.48)
・玻利瓦在他的詩裡追隨洪堡德的腳步。當他登上壯麗的欽波拉索山,他以這座火山當作解放西班牙殖民地的意象。玻利瓦爬得更高,便將洪堡德的足跡拋在身後,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印痕。隨後,當他與氧氣不足的空氣奮戰時,他看見了「時間」。被膽妄擊倒的他,看到過去和未來浮現眼前。(p.183)
・梭羅正為唯一的兄弟約翰哀悼。感染破傷風的約翰在梭羅的懷裡過世,他的驟逝,讓梭羅精神受創……。他自覺像「一片枯葉」——可憐、無用、淒涼,有位友人於是建議他:「給你自己蓋間小屋,然後在那裡展開吞噬自己的偉大過程。別無他法,你只能冀望於此。」(p.282)
讀著讀著,好想穿越時空,飛越國際線去看看十九世紀這位瘋狂的博物學家,這個很多事都要親自嘗試的瘋狂洪堡德,曾經為了瞭解電鰻發出電力的強度,親自接觸電鰻,進行危險的測試。我也想看他滔滔不絕說不停的樣子是否真的討人厭,去聆聽他1827年在柏林洪堡大學一系列演講,讓女性終於可以入堂參與。
以下又另外抄寫幾段,是洪堡德影響後世的重要想法。
・洪堡德說:「自然在每個地方都用同樣的聲音對人類說話」,那種聲音是「靈魂所熟悉的」,彷彿越洋而來,瞬間將他傳送到另一個半球。(p.73)
・洪堡德在古巴注意到,整座島的大部分森林都被清除,闢為甘蔗園。他無論去到哪裡,都看到經濟作物取代「提供營養的蔬菜」。⋯⋯洪堡德說,單一作物栽培和各種經濟作物並未創造幸福社會。居民需要的是自給自足的農業,並以食用作物和多樣種植為基礎,例如香蕉、藜麥、玉米和馬鈴薯。(p.126-127)
・洪堡德是首位連結殖民政策與環境破壞的人。他的思緒一再回到作為一張複雜生命之網的大自然,以及人類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在阿普雷河,他看見西班牙人造成的破壞,他們為了控制每年的氾濫,興建了一座水壩,更糟的是還砍伐將河岸圍成「一堵密牆」的林木,導致洶湧的河水每年帶走更多土壤。洪堡德在墨西哥城的高原上觀察到,為當地灌溉系統供水的那座湖泊如何縮減成一個淺窪,導致下方的谷地變得貧瘠。洪堡德說,世界各地的水利工程師都犯了這種短視的愚行。(p.127)
·洪堡德曾寫道:「有學問的人一入宮廷,都會失去才華和自由」。(p.216)
・正如亞歷山大將大自然視為一個相互連結的整體,威廉亦將語言當成生命體來探索。威廉相信,語言就像自然一樣,必須被置於更寬廣的地景、文化和人群之中。亞歷山大遊歷各個大陸,尋找植物的家族,威廉則是研究各個語族和各民族的共同根源。(p.226)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