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國際攝影節 TiFF(2018第一屆)
年前年後各去蕭壠文化園區看了「臺南國際攝影節TiFF」兩回,尤其是年後這一次,有海馬迴策展人李旭彬、陳伯義老師導覽,更讓我一整個腦子好鼓,好滿,心裡忍不住想著:「也太精彩了啊!」作品多元到讓我不知如何下手寫這一篇,只能用一步一腳印,排隊的方式將一張照片搭配文字一一說明。
▲蕭壠園區內,就是植樹很多,蟲鳴鳥叫,非常舒服的糖廠園區。
▲戀戀群山,地平線上的百岳。
一月十三日、二月二十七日,二〇一九
兩回看展下來,最讓人感動的是,策展團隊企圖在眾多作品當中,告訴觀者,藝術家是如何透過攝影觀看台南(尤其是鹽分地帶),展現出從前人與現在的人注視台南的角度,這其中因為時間軸拉開,可以感受到時空的歷史感,林伯樑老師的麻豆林家照片;陳伯義的時空廊道、陳敬寶的「總爺計畫」等,都展出了過去與現在地景的改變。
▲謝謝伯義導覽
▲謝謝旭彬導覽
這展覽還邀請了諸多國外藝術家,他們不是帶著自己原有的作品來台展出,反倒是就地創作,他們必須在台南蕭壠文化園區駐村,幾個月生活後,與台南交融,做出與台南有關的作品。
除此,可以看出策展團隊憂心攝影家年齡層的斷層,他們期望培育新生代攝影藝術家,所以,投入心力舉辦攝影工作坊及各類推廣活動,這個攝影節幕後要做的事如此重大,難怪得用八年(四屆)來推動。
▲寒假帶zoyo去看展,2019.01.13,14.5ys
以下就用照片與大家分享,包含一月十三日、二月二十七日兩天所看。
▲一個女孩問爸爸:「為什麼這一張紅紅的。」我自告奮勇地說:「阿姨知道,我可以告訴妳嗎?」
陳敬寶的「迴返:總爺計畫」找來受訪者,問起小時候或年輕時,什麼記憶最深刻?然後再找其晚輩或當地學童把它擺演出來。這位奶奶因為家裡是照相行,小時候常常和爸爸在暗房,這段回憶是她印象最深刻的事,那紅紅的光線就是在暗房的回憶。
▲此屆焦點攝影家為許淵富老師,年輕時,他嘗試各式底片,這次展出他紀錄五個女兒成長過程。
▲陳伯義將早年小學生到關子嶺戶外教學的老照片,與現今實地拍攝的點相結合,可以看到經過數十年後,地景嚴重改變,不僅一旁天然的土坡變成水泥擋牆,而且上方還做了一座天橋,這曾經是五、六十年前最熱門的遠足景點,登上497階象徵是成人禮似的,如今卻讓人無法連結當年這裡的美。
▲楊順發攝影師「水沒」系列,相信大家在一条都有看過報導,水沒,水墨,台灣美(台語)沒?地球環境變遷,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這些沿海地區的景色水沒?美沒?
▲黃子欽的「漂流島」,他用樹脂封存各種物件,像是記憶標本。
▲用海鹽堆出臺南鯤鯓地。
▲李孟芳五甲壇宋江陣臉譜。
▲賴雅惠的「扛茨走溪流」,描繪曾文溪這青暝蛇長年來改河道,居民面對它而發明了竹籠仔厝,這是一種會走走的房子。
曾經在這裡寫過竹籠仔厝:
▲差差日記,好可愛的一件作品,這一定奪得年輕人喜愛,網紅特質無誤!在台南當郵差的日子裡,拍下眼裡的景色。
▲張景泓「交陪境」,以神的視角看台南廟會交陪,中間那一圈是蜈蚣陣圍繞整座廟。
▲法國藝術家羅賓˙拉普維特Robin Lopvet拍出多張台南街景,以數位拼貼方式呈現40分鐘影像。
延伸資訊:
臺南國際攝影節,Link!
展覽日期:2018.11.16-2019.04.27
週三至週日9:00-17:00
展覽地點:蕭壠文化園區(台南市佳里區六安里六安130號)
延伸閱讀:
Selena姊姊~
很深刻的一場展覽~媽媽是七股人,常常在鹽分地帶玩耍,覺得好親切好親民的展覽~
帶著不一樣的感受看這場展覽,真是過癮極了呢!
看著許淵富老師這次展出五個女兒的成長紀錄,越看越驚喜呢!還有年輕時嘗試各種底片的那張桌子,只有哇!!!!
看著昔日照片與現今實地拍攝的地點結合也是令人驚嘆!!
真的是太豐富的一場展覽。
琳,告訴你一件關於許淵富家人的趣事,因為他們生了五個女兒,到第五個時,師母對許老師說:「我們必須結束了」(不能再生了),所以將五女兒取名為「許璧潔」(好像是這樣寫)。太可愛的一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