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與人的互動。《吃六頓晚餐的貓》
社區裡有一隻貓,每到晚間便會發出哀嚎聲,楚楚可憐的站在廚房門口,用牠擅長的可愛表情,搏取我們對牠的同情與關愛。實在受不了牠的可愛,也捨不得牠挨餓,總會遞一些食物給牠吃,但挑嘴的牠並非每一樣都接受,有一回吃了一些魚丸,從此我們叫牠「魚丸」。魚丸真奇怪!不是餓了嗎?怎麼看看我們給的食物後,又一副不屑的往外走,和剛剛楚楚可憐的模樣相差十萬八千里。有一回,看見牠在鄰居家門口,同樣發出那「喵嗚」呻吟聲,看著鄰居充滿憐惜的眼神;又有一回,離更遠的鄰居說,「啊!我們也知道這隻貓,每到晚餐就來討食物。」這下真相大白了,原來魚丸是一隻聰明的貓,每天享受著各家給的食物,而且還高調挑食,也難怪牠的肚子愈來愈大,愈來愈肥胖。
當我們翻開《吃六頓晚餐的貓》時,一種心知肚明的默契使我們大笑,然後異口同聲的說:「這不就是魚丸!」
《吃六頓晚餐的貓》裡有一隻叫席德的黑貓,一開始他住在亞里斯多德街,一號、二號直到六號都是他的家,他在不同的家吃不同食物、睡不同的床、他擁有六個名字,和六戶人家的主人互動時,還得扮演不同的個性,有時神氣活現,有時得傻兮兮。六戶人家對待席德的方式不同,而席德似乎也都能有所應對。
亞里斯多德街的人彼此不往來,他們甚至不知道席德不只是他家的貓,還是大家共同的貓。席德因為人們彼此間的冷漠而獲得了一些隱藏式的好處。直到有一天,席德生病了,可以想像,他肯定看了六次醫生、喝了六湯匙的藥(讀到這裡時,我們都不禁笑出聲音來,狡猾的席德遭殃了),甚至被醫生察覺到原來都是同一隻貓,這才引發街坊鄰居的注意,從此,席德不再擁有六份的愛,鄰居們斤斤計較,嚴格管制對貓的付出,席德只准吃一頓晚餐。
故事轉個彎,席德離開了亞里斯多德街,想必並非只是因為晚餐少了,而是他獲得的愛也被打了折扣。席德搬進了畢達哥拉斯街,舊計重施的他又開始吃了六頓晚餐,但結果卻和先前大不同,這條街上的人們互相交談、彼此微笑相對,對於席德的飽餐行徑不以為意,他們的笑容好像告訴著讀者:「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把故事拉回了魚丸身上,有時我們會慷慨的給牠食物吃,有時也會說:「魚丸,你實在太胖了。」也許是因為這樣,魚丸好像就不太來光顧了,牠似乎也知道我們對牠有所節制,我們家就處在亞里斯多德街與畢德哥拉斯街之中,真不知未來要與牠好好相處,還是注意牠的身體切勿過度肥胖?
亞里斯多德與畢德哥拉斯都是古希臘哲學家,畢德哥拉斯同時也是數學家(還記得學過「畢氏定理」),這兩者學說有些不同,恰好以此故事作為簡單的說明。亞里斯多德認為幸福的主要條件是理性的生活,人都應獨立存在,追求自己的理性生活。就如席德在這條街上,靠自己的力量追求他所要的。而畢德哥拉斯主張人和萬物有所交集,有如和諧的大家族,所以席德在這條街上自然而和諧的被接受。
最後不禁想問:不知「席德」這名字是誰給黑貓取的名啊!或許他也曾在「柏拉圖」街上住過呢?!
書名:《吃六頓晚餐的貓》
文/圖:英格‧莫爾
譯:黃迺毓
出版社:和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1日
適讀年齡:3~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讀
※本文發表於親子天下「閱讀頻道網站」【Selena的讀寫日記】。
延伸閱讀:
台北猴峒一日遊:猴子溜滑梯、成群小貓、礦工車(9.11ys)
【村裡的孩子6】《動物園風波》。動物毛根筆
從眾的安全/突出的獨特性。《大象艾瑪》
左右童書館:《恐龍交朋友》
【Video】左招財右納福之小貓舞(7.9-7.10ys)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