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在唱歌》陳澄波畫作:看繪本、看畫、看那些紅
《紅色在唱歌》立在書櫃前方待讀處,好多個月,就是不願歸檔入櫃,每每看到油畫的封面,總有一股欲投入書中的欲望生成著,彷彿顏料未乾,歡愉細看的心也未收乾。這些國人熟悉的畫作筆觸與畫風,一直很吸引著我,而作者林世仁老師的文采也是我多年來欣賞的。
此繪本以多幅畫家陳澄波油畫畫作連串,大約從1927到1947年作品,每一幅畫都吸引著我的目光,讓人忍不住一看再看,雖是印刷品,但能夠如此近距離觀賞,也拉近了觀者與畫家的距離。文字作者想必也希望能夠促成小讀者認識畫家,運用他擅長的新詩文字,把畫家的畫,與他的文字相結合,如畫家詩意般的口述上課。畫家說了自己的畫,瞧!畫中顏料的刷痕、紅色時點、時撇,或成了長帶狀,俏皮的就像是動態畫面。
在這麼多作品中,作者找到了群畫中的「紅」,他把那一點紅,躍上主角,讓讀者近距離看畫,也注視焦點的移動。當然不只是一點紅,可能是一線紅,或是一片紅;聚焦的紅或是散狀的紅;一眼識出的紅與得花點秒速尋找的紅,這些當「紅」主角聚集起來,成了這本書移動的曲線,讀者無意間隨著「紅」,走遍了群畫。
文字下的「紅」是有個性的,淘氣的、自信的、害羞的、大方的、愛熱鬧的;有些時候又沉滿內心事,它手簽手似有愛,勇於向世界坦露自己、或是受傷著、凝固著、流失著,以及壓抑後仍無畏站立著。
畫家陳澄波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始端1895年,逝世於國民政府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這出生與離世的年份,如此敏感地跨越兩個時代。他是嘉義人,畢生勤於作畫,喜愛到處寫生,留下許多台灣風景畫。1917年自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即現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畢業後,任教於嘉義公學校,婚後,又前往東京藝術大學及研究所唸書,就學期間1926年,以一幅《嘉義の町はづれ》(現稱為《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 是臺籍畫家中的第一人。
1929年畢業後,往上海任教,1930年,把妻小接到上海,一家五口居住在一起的幸福時光可以從《我的家庭》、《小弟弟》畫作中感受到。
2022年, 一張封存已久的陳澄波罹難後遺體在家中拍攝的照片,引起熱烈的討論,是因為相片左上方,有個令人敬佩女人的半身影,即陳澄波的妻子張捷女士,她一生扶持先生,直到先生受難離去,仍堅強地拆掉家中門板充當擔架,把先生遺體運回家,並請攝影師拍攝一張照片,她小心翼翼地對待遺體,好讓攝影師拍攝,這些畫面光想像,就令人感動。而陳澄波重視家人,也可以從《我的家庭》畫中看到,張潔女士處在畫作最中央,撐起一家的堅硬又柔和的形象隱隱透出。
畢生勤於作畫的陳澄波,曾擔任西洋畫教授,他或許也想多推廣美術,讓後代多親近藝術。《紅色在唱歌》這本書就像是陳澄波對著小讀者說話,告訴小讀者如何從畫中看到秘密,又如何從秘密中看畫。
最後,節選其中我最喜歡的文字,是紅瓦的「紅」與身穿紅色連身套裝的媽媽,在畫面中大小的對比。
忍不住時
紅就勾肩搭臂 連成一片
這裡的紅好害羞呀
躲在樹後頭⋯⋯
紅與紅 在對看
大大的紅 是屋頂
小小的紅 是媽媽
小小的紅
比
大大的紅
還大方呢
另一本陳澄波畫作結合繪本:
延伸資訊:
1.熱情浪漫的油彩化身——陳澄波(臺灣記得你)
2.關於陳澄波的三張遺照(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3.陳澄波畫作-〈小弟弟〉(聚珍臺灣)
書名:《紅色在唱歌》
文:林世仁(另有:《在想像中遇見詩》、《我家住在大海邊》、《字的童話》等)
圖:陳澄波
出版社:小典藏
出版日期:2015年02月;2020年6月(初版六刷)
適讀年齡:0-6歲親子共讀;6歲以上自己讀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