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柳營「陳永華之墓」:尋找明鄭時期參軍

你對陳永華有什麼印象?取名也挺現代的陳永華不是現代人,而是明末來台的大臣,你知道他做過什麼事嗎?如果知道他做的事,就會明白為何我去鄉野尋找他的墓。

20151010-台灣歷史民俗一書1-1
1662年,鄭成功死後,其子鄭經繼承王位,1664年放棄閩南沿海,退守台灣,倚重陳永華。早在鄭成功在位時,陳永華就被賞識,作為鄭經的老師,爾後寄以輔佐。

在歷史學家林衡道老師其著作《臺灣歷史民俗》(這本元老級,1980年出版)中寫道:

鄭氏的參軍陳永華,明福建同安人,精通經民濟國之術,故鄭經之治事,事無大小,必就詢於陳永華,然後才付實施。


▲果毅後要用台語唸,就成了「鼓旗後」

這位文人大臣引進儒家教育,在1665年建立台灣第一座文廟祭祀孔子,並設立學校——明倫堂,即在現今台南南門路上的孔廟,可以想像,為何台南孔廟門媚上有著「全臺首學」的匾額。另外,陳永華還引進官制考試,即三年一次的科舉制度。

除了教育制度外,在民生生活上,陳永華改革了製鹽方法,在沿海空曠處築埕,再鋪碎瓦片,引入台江內海的海水到鹽池,經由日曬成。瓦上即有結晶鹽,即「淋鹵式鹽田」。在台灣鹽業發展史上,陳永華有一定的重要性。

20211028-墓碑拷貝
▲日治時期,被一日本人發現此墓碑

陳永華退居後,隱居龍湖巖,即現在的台南六甲區赤山龍湖巖,死後(1680年)葬於柳營果毅後,後來遺骸被遷葬回大陸泉州,原來的墓碑荒廢。日治時期1929年,被一日本人發現墓碑,墓碑上刻著:「皇明贈資善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總制、諮議參軍、監軍御史,諡文正陳公暨配夫人淑貞洪氏墓」。後將墓碑移至原墓地,並蓋了一座衣冠塚。


▲順便拍一下稻子

而我為何來到這裡?其實也是因為這學期Doch帶學生來到六甲深入社區,才開始了解這些區域的歷史。

十月二十八日,二〇二一

並不好找!指標並不多,我們在一片田中央,問起戴著斗笠、包著頭巾的農婦,「陳永華的墓怎麼走?」農婦遙指遠處的一條田埂路,又一條沿著高架高速公路旁的小路,她似乎很清楚墳在哪。又問起散步運動的在地居民,也熟稔地指引著我們,看樣子,陳永華之墓對當地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

20211028-陳永華之墓4拷貝20211028-陳永華之墓5拷貝

繞進小路,田中央指著「陳永華公墓」,再經過「陳永華橋」,然後出現一個涼亭,那就是入口。沿著涼亭旁的小路走進去,這短短的小路種滿了植物,短程後就可以看到衣冠塚。日本人發現的墓碑就立在正中央,香爐上插滿著香菸尾,還有一瓶空酒瓶,曾有在地居民說到,若到衣冠塚,會習慣帶著菸及高粱酒來墳前祭拜陳永華。

觀看四周,右側有歷史學家林衡道題的字——「青史留芳」,林衡道老師在《臺灣歷史民俗》中也寫著:

臺南縣六甲鎮赤山村有一龍湖岩,湖畔建寺,可以眺覽水色山光,風景殊佳。相傳亦由陳永華創建⋯⋯陳永華之墓,在臺南縣柳營鄉果毅村,與夫人洪氏合葬,後歸葬組及同安。

由林衡道老師在陳永華之墓題字,或許也有特別意義啊。

20211220-臺灣歷史民俗內頁

小小散步,再仔細看看這墓園,會發現有祭祀痕跡的石塊,不知為何?還有許多可愛桂葉黃梅(米老鼠花)、桂花、櫻花等,還有一池快要乾掉的水池,原來風景不錯之地,因為正前方有國道三號切過,車聲呼嘯聲不斷,加上墳區簡易建設,帶來些許的孤單感,政府應該更重視這歷史人物的墳地才是啊。

延伸資訊:

1.陳永華墓原址及墓碑(國家文化資產網),Link
2.Doch課程「2021社子六甲連線」,Link


▲桂葉黃梅

延伸閱讀:
《故事臺灣史》:寫給少年讀的臺灣歷史 

【寫生】台南孔廟:總共六個小朋友(6.9ys) 

台南北門半日遊(下):井仔腳瓦盤鹽田(6.9ys) 

這篇介紹科舉制度:高雄鳳山的「鳳儀書院」:跳脫歷史,有一點俏皮感(10.7ys) 

台南柳營「乳牛的家」:小動物就在你身旁(9.8ys)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1. 建議文中「青史留芳」四字應與內文一樣由左至右,並且改正錯別字才好。

    1. Dear 吳長侶
      謝謝您委婉地提醒,是我的疏忽,寫得太快!實在不應該。我有改過來了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