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兒童公民繪本與微動畫》。來看台語繪本
當你自認為台語講得還不錯,你可能會跟人說:
我台語不錯。
阮台語袂歹。
阮台語真輪轉/輾轉。
三種說法可以聽出你台語使用的程度,若說要保持語言的功力,經常性使用是不二法門,但台語可有學問,日常用語難免疏漏特殊唸法或是唸錯音,有時得仰賴長輩或是專家惠賜道地說法。幾年前一位老師曾以一句話,告訴我台語的奧妙,「香港的香真香」,三個「香」字竟有三種台語讀音。
初讀「台語兒童公民繪本與微動畫」系列時,是以賞析繪本的角度出發,原想好好享受這些故事,卻被無法一眼釋出的台語字所擊垮,我手指著字,一字一字慢慢唸,像是初學識字的小學生,有時讀懂了便豁然開朗,「啊!原來這台語字這麼寫」;「啊,原來要這麼唸」;「原來指的是這意思」,但有時也如開墾山區,舉步艱難,自認為台語應該可以接近七成輾轉的我,看完這三本繪本後,才發覺自己母語的程度如此低階破爛,唸起來真是拗口彆扭。我放棄地直接翻到書後的台華對照翻譯。
接著,掃描了QR code,抓著家人一起聆聽有聲故事,故事中配音的男孩們聲音甜軟,語調更是讓人喜歡,為此我重複聆聽多回。幾回故事時間後,再一次翻閱書,試圖再次對著台語字唸,沒想到仍難以順暢,但比起第一回好多了。由此可知,我的台語說聽能力尙可,但若要晉升到閱讀及書寫,能力是相當薄弱的。
我居住在台灣寶島多年,為何自己的母語程度不及格?我不禁憂心起來,不知自己能否準確地教導女兒台語?沒有給予孩子浸淫在母語環境,想來不禁反省自責。
從繪本賞析的角度來看看這三本書,三則故事分別以台灣最有知名度的動物——石虎、台灣黑熊,及台灣常見鳥種——麻雀作為主角,他們要一起來說關於自我族群認同、自由、人權與環境的故事。
《唱家己的歌》裡的杜鵑媽媽把卵寄生到麻雀的鳥巢裡,麻雀媽媽母性大愛,依舊把不同的鳥蛋孵養長大,杜鵑鳥長大後很壓霸,鄙視同巢麻雀的叫聲,強迫麻雀學著他叫。讀到此,若套用在學習台語這件事上,禁說方言的時代,不就是杜鵑鳥強勢欺負麻雀的翻版。唱自己的歌、說自己的話,認同自己的文化是這本書想要告訴讀者的。
《揣自由的台灣烏熊》說的是被帶到動物園的台灣黑熊,懷念自己從前在山頂生活的日子,他告訴已習慣被約制的好朋友,在動物園雖然有現成的照顧與福利,表面安定卻是失去內心自由的,他說服朋友一起逃離動物園,尋找真正的自由。
《石虎的厝》則是談論石虎的保育現況,小石虎的棲息地遭受人類破壞,無法生活的石虎到處流浪。諷刺的是,人類自以為了解石虎的需求,竟在砍伐樹木的棲地蓋出人工園區,號稱這才是石虎的家。故事後段有一整串的教育類對話,我想作者應該是希望台灣人民要重視環境議題,了解動物需求,還與石虎自然的生存環境。
要寫出台語故事,困難度頗高,小時候聽到爺爺在收音機前,陶醉地聽吳樂天講古,吳樂天的口條與發音抑揚頓挫都很重視。而日治時期的台灣作家賴和,在殖民統治下,有如揣自由的台灣烏熊,努力找到自己的家,賴和想盡辦法將台語字寫入文章中,不也是一種尋根的過程,他喚醒受壓迫的人民覺醒,就如繪本中麻雀媽媽所言,唱家己的歌最適合,自己的母語也要懂得欣賞與認同。
讀完三冊繪本,聽完有聲故事後才知,原來「小心」的台語字是「細膩」,多美的翻譯!還有「麻雀」,原來唸作:栗鳥仔(以前好像會會唸作:厝角鳥仔)。黑熊,唸作「烏熊」,「熊」的唸法很特別。「寂寞」的唸法是大發現,從小聽台語歌「寂」的發音為siok,但真正的是tsi̍p。還有,冷不防,突然,唸作:「無張持」,這是我母親成常說的慣用字。
這套書訴求的是公民意識思考與建立,與台語保存延續,若是台語程度尙可,不妨用自己的聲音唸故事給孩子聽,父母就是最好的配音員;若沒有自信,則和孩子多回聆聽有聲故事,相信我們會在這些故事當中,真正找到自己的歌、自己的母語、自己的根蒂。
書名:《台語兒童公民繪本微動畫:唱家己的歌+揣自由的台灣烏熊+石虎的厝》
文:莊佳穎
圖:薛如芸、張家嘉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21年3月(初版)
適讀年齡:2-7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己讀
後記:
1.配音的兩位弟弟是雙胞胎,是作者的兩個孩子,身為雙胞胎母親看到雙胞胎家庭,好感度立即提升。
2.以下為前衛出版社提供資訊,謝謝前衛與我分享此套書。
史上第一部結合圖文×動畫×手語×有聲書
全方位語言環境友善的台語兒童公民全彩繪本
《台語兒童公民繪本微動畫:唱家己的歌+揣自由的台灣烏熊+石虎的厝》。
台語兒童公民繪本套書(三書一套+限量明信片)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