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突破美感教育窄巷 啟動臺灣感性教育系列」講座(2018.04-05)

這系列講座已在五月初結束,著筆紀錄當時的情境。

記得今年一月在台北信義學堂「美感與創作教育接力賽」講座第一場時,我就收到國美館麗娟的建議與詢問,希望我們能將這系列講座也在台中國美館舉行。為了區分與信義學堂的差異,Doch老師花了一些時間思索,重新規劃成為「感性教育」講座,此文也一起分享當時他所寫的文字。


Doch:
當「美感」成為指令,感性力量就成為暴力。
如果說「美感」是那無法重複運算的事物,是每一次當下的變動性產物,那麼得重新理解「美感」的動因:感覺能力。我們在台灣各個階段的藝術教育現場中察覺到的基本問題,並不是「美」的缺席,而是現有機制讓「美」已成為指令–感覺教育的解嚴尚未到來。當我們在教學現場畏懼獨特性,從而以律令來篩檢「美感」,感覺社群的多樣化就無從展開。我們是否有能力讓各種感覺活動的交錯成為我們生活自然的日常姿態?在依然規格化的「美感教育」窄巷中,我們如何讓叉路成為選項?讓異樣風景顯露?這就是直面「感性力量」閘道全面開放的技術。
這三場講座我們將分享學前、中小學到大學,各階段感覺教育的實踐與反思,我們將談到兒童的自我發展、談到創造情境的技術、談到遊戲、談到等待、談到手的獨特性與聯繫,以及用感性連結社群的實際案例。這不只是一場演講接力賽,也是一場創作活動的接力邀請,我們在此想像一個可以自我解放的感覺教育,一個無評量的社會,有勇氣活出新生活的社群。
只要有一個人接棒傳遞,我們就會朝向活潑有趣、開放的感性社會邁進一小步。

2018.04.22 第一場
主講:洪淑青 selena
主題:守護創作力:從遊戲中培養孩子創造力

………………………………………………..
Doch:
感覺力量的獨特性在幼童階段最為顯著,幼兒的創作力是最飽滿、最自然的天生能力之一,然而他們很快就會面臨各種專制環境與單一評價的限制,孩子們的紀律養成實際上伴隨著感性萎縮。我們是否能提供適當自由的創作環境,以參與取代批評,以等待取代指令,是此階段感覺教育的重點。
講座將以豐富實例分享,如何在遊戲情境中刺激孩子各種感覺能力,創造表達空間,佈置各種感性出口,以及如何帶孩子們進入公共展場,與各種他人的感性產物連結。
而成人必須在孩子面前學習等待,學習旁觀的技術,因為等待是守護孩子創作力的承重牆,也是成人反思自身的基地。

………………………………………………..

2013年到國美館導覽李明則老師的「蓮池潭」後,這是我再次到國美館來分享,很認真的想,也是第一次到台中演講(先前都是帶活動)。這天來了許多朋友,有認識多年的格友,也有初認識的臉友,大家突然可以這樣相聚,感覺真好!
另外,還有育兒界的大哥大姊、教育工作的老師、親子大小朋友,甚至是設計系大學生、博物館工作者,覺得自己都被感性的善待了。

謝謝Jin不僅聆聽,會後還提出孩子使用木工工具的問題,以及包容我說不准問太難的的恐嚇,而且她第三場又來到,一圓我們都沒有在一起拍照的願望。
謝謝Daisy帶著小baby妹寶來,還有兩位哥哥開心的跳進來,我知道帶孩子的辛勞,看見她不辭辛勞來到現場,真的好令我感動。

謝謝Sophia一連三場都到,每次在我到台中之前,就分享許多書店、麵包店、咖啡館給我,她知道我喜歡這些,被了解、被支持真好!第二場時,他甚至帶著Melody來,問她還記得當時是哪一個姊姊陪她做水管燈?她害羞地笑著。

謝謝Wanda帶著孩子來,迷糊的我沒有第一時間認出,但就是記得這些孩子啊!謝謝你們跟我說,「我們是你們的粉絲。」這忠心的宣言好讓人振奮啊!其實最要謝謝Wanda的是一連參加三場的她,每回都帶著寶貝兒子一起來,而且會後將心得分享在臉書,這些想法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很重要的回饋。

謝謝思嫻以燦爛的笑容讓我知道,她喜歡我的帶養方法,以及一定要和我來個白天相遇,於是從苗栗來到台中(我們在半夜加為好友)。她也是三場都是帶著兒子來,最後一場還與我分享彰化社頭的「山腳傳奇」鳳梨酥,真的好好吃!
謝謝馮二馬坐在中間的位置,認真聽我說,事前她問我可以帶孩子去嗎?我說:「我的演講歡迎小孩。」她真的就來了!
謝謝新認識的朋友美芳不僅在台下以魅力的笑容回應我,並在我回到家後,與我淺談幾句,討論演講的內容。
還有南投的佳芸老師,帶著非教育領域的先生一起來到現場,在這二場我們終於對話了,看見教育線上有這樣認真的老師以及用力支持她的先生,真的好高興。

最後,謝謝可愛的小瑜,她看見我時真誠的掉下眼淚,可愛的對我說:「看見你們真好。」然後火速騎摩托車到國美館對街買泡芙與我們分享,再度回到館內時,害怕見不到我們的她,終於看見我的那一瞬間又紅了眼睛,小瑜,真的很謝謝你,我們是有緣分的,因為在我決定要離開時又拐回館內,這大方數量的泡芙恰好讓中午沒吃什麼東西的我們瞬間止饑了。

另外,我記得這三場,總有一個媽媽,推著嬰兒推車,靠近演講廳的門,來來回回推著嬰兒車,安撫著小baby,看見她身為母親,一邊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一邊又認真的聽著我們演講,我很想上前表達對她的敬佩,但她總在結束後,就馬上帶孩子離開,如果你有看到文章,selena很想跟你說,真的很謝謝你來。

2018.04.29 第二場
主講:龔義昭
主題:感性擴張-感性傳遞-感性連結

………………………………………………..

Doch:
人口減少讓人恐慌?事實上創作力趨向貧乏才是我們要正視的現象。
少子化的社會更需要擴張個人的創作力,讓感性力量作為眾人互相扶持與聯繫的基礎。這個講座將以「手」作為核心,「手」不僅作為有感覺的肢體,當「手」開始行動,同時也就是「會思考的器官」。因此我們將「手」的教育作為感性活動的基礎,實驗多種不需言語的感性合作教案,因為經由我們最自然的手,每個人都有機會解放各種現實框架,讓參與者自動連結。這個講次提供在不同的校園中各種實驗教學經驗的分享,也有對於現行重智教育以及資優教育的檢討。

………………………………………………..

這一場是Doch主講,我有些擔心現場小朋友,可能會難熬這一場有點深度的演講,於是,特地跟幾位小朋友說:「今天你們是大學生喔!老師這堂課應該是給大學生聽的。」
演講過程,果真小朋友都因為聽不懂很安靜啊!
很明顯的,Doch沒有說完,很多段落沒有完成。兩小時課程卻準備四小時的ppt,
我問:「你到底準備幾張投影片?」
他說:「180幾張」
我說:「那當然說不完。」
Doch又說:「可是為什麼説不完?」
我告訴他:「本來就不可能在兩個小時內說完什麼啊!」
看樣子,他真的很想把很多事情講清楚,這恐怕需要三天三夜才行。
最好笑的是,今天演講完,國美館雨璇竟然把演講費遞給我,結束後,聽眾及讀者朋友跑來跟我照相,除了龔老師的上課充電外,我還真的是這場演講的最大收穫者啊!


▲佳芸老師第二場再次從南投來到台中。

這一場還認識一個可愛的家庭,寶貝女兒曾經到南藝大參加「沒有星期六」團隊,難怪妹妹看我們的眼神就是露出「好朋友」的電力,親切的雅惠牽著我的手說:「我就叫你淑青了。」我感覺彼此好近好近啊!

這一場比較引起討論的是是一段希特勒感性教育的部分,我節選Doch老師,事後在FB回應聽者所寫的文字。
Doch:
關於希特勒的部分,是因為希望台灣不要迴避討論,因為那是感性運作的極端案例,若是只以道德判斷來批評,就無法知覺感覺世界的運作方式。也無法理解多元感性的重要性。那位退休老師會後來討論許多,也讓我開始去想要如何更精確去傳達這種訊息。總之,感謝你們用心參與,這會讓我們的工作更有動力!

2018.05.06第三場
主講:Doch+MAD有星期六(第二代成員:蘇玉蘭、歐陽菱勵)+Selena
主題:創造感性社群

………………………………………………..


▲Doch總是想盡辦法把學生拉出來,給他們更多的機會。

Doch:
藝術是發表,藝術是你與我的連結,藝術是眾人之事,藝術屬於公共領域,它牽涉到人群之間的感覺交流。如果社區具有以藝術行動、感性活動為媒介的平台,每個人自然可以在此得到真實的自我實踐。問題是如何在社區開闢感性入口?如何延伸這個入口?此外,學校也是一個社區,一個通往各地社群的基地,一個藝術學校又如何實踐他們的「公眾藝術」呢?
這個場次一開始由龔義昭老師以台南大竹社區為例,分享大學生進入農村,以創作活動開啟社區感性氛圍的歷程。接著,由南藝大材創系學生自主團隊「MAD有星期六」第二代成員,分享他們開創兒童材質創作營的初心,以影片展示其精彩成果,與未來經營的想像,這個「學校中的學校」已經成為南藝最具特色的學生教學團隊。最後,Selena接力分享她從旁觀察這個學生團隊幕後的小故事,並揭露在研發課程中關鍵的「實驗梯」家長後援部隊,他們做了什麼?為何如此做?

………………………………………………..

這天我們依舊帶著大竹案所做的音樂–「MAD THE BAND沒有變」CD來到現場,送給了三場都到的朋友。

玉蘭和歐陽也從台南來到台中,她們事前的準備很充足,甚至和我們一起開過會,也和第一代的冠雯及品芸討教,她們要分享的內容實在很多,多到無法全部講完,我們「MAD有星期六」似乎已經慢慢成熟,許多經驗都讓人好佩服。
今天忘了四個人一起拍照啊!真是傷腦筋,不過幸好zozo幫我們拍了一些講台上的照片。


▲第三場,JIN再次來囉,拍到一張美照。

呼!終於把一連三場的「台灣感性教育講座」完成,感謝國美館的邀請,感謝默默幫我們宣傳的朋友、來參與的聽眾,尤其是一連三場都到場的朋友,希望藉由這次的三連課,能讓大家有所啟發。

接下來,七月即將到花蓮去啊!

延伸閱讀:
2017台南白河「大竹逗點計畫」 
【專欄】藝術事件簿:台南南科國小╳南藝大 廢物料 打造學校閱讀區(2016.05) 
信義學堂「美感與創作教育接力賽」講座:一連三場演講與朋友的相聚 
【2015大馬吉隆坡、檳城之旅】雙溪大年、加影的「父母成長大會」 
《孩子們,玩創作》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隨時隨地啟動創造力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