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台灣剪黏工藝的圖畫書。《曹操掉下去了》
廟宇是居民生活的中心,小時候,我家隔壁就有一間廟,那時走出家門不到一分鐘,便可以到廟埕,每逢廟會做醮或是其他廟宇陣頭來訪,「熱鬧陣」的國樂聲、鼓聲、鞭炮聲聲聲巨響,吸引著居民前來廟前觀禮,當時還是小孩的我最期待的就是這些鑼鼓喧天的廟會活動。在我印象中,村裡的這間廟曾經是一間小廟,當信徒愈來愈多,籌措足夠的資金後開始蓋大廟,大廟尚未完工、處在水泥裸樣時,我就時常溜到廟裡東看西看,好奇的看著師傅專注蓋廟,有時我也會從家裡遠望著半成品的廟,看著屋頂的剪黏作品(像是龍鳳的身體)慢慢一點一滴、一片一片的增加。雖有這樣近距離的觀察廟的機會,但我從未認真感受剪黏藝術,當時若有人可以告訴分享這些剪黏的工藝之美,也許我們面對廟宇時,不再僅是信奉,還會帶有欣賞建築藝術的心情呢。
《曹操掉下去了》就像是一個引領者,要孩子透過故事,漸漸認識台灣廟宇的剪黏、交趾陶藝術、廟頂裝飾人物祥獸(福祿壽三星⋯⋯)及陣頭(北管團、弟子戲⋯⋯)。
一場地震讓媽祖廟上的曹操交趾陶掉下來了,黑面琵鷺趕來解救,卻因為風太大,使得張飛陶偶也一同落下,最後兩人掉落在小女孩——小花的書包裡。小花喊著:「阿公,媽祖廟屋頂的娃娃掉下來了。」(童顏童語的一段話,可讓我和女兒笑翻了,曹操變成娃娃)
落下的曹操及張飛甚至還成了女孩玩扮家家酒的玩偶,兩人瞬間銳氣驟減,尤其是曹操的長槍及張飛的頭盔在落下時也跟著不見了,身體多處掉落瓷片。
阿公請來年輕藝師仔細辨識,發現這是金龍師祖的作品,不敢維修。原來媽祖廟裡這些歷史人物都是台灣剪黏大師何金龍大師(1880-1953)的作品,由於作品人物栩栩如生、細膩精緻,後代不敢修師祖的作品。故事中的年輕師傅就是現今的第三代傳人王保原,他在師傅的鼓勵之下,修補了金龍師傅的作品。
故事中爺爺說,早期台灣廟宇要剪黏,居民一定熱心提供家裡的碗盤及花瓶,任憑師傅挑選的。小花趕緊拿出自己的碗,希望能盡一份心力,沒想到就雀屏中選,可以修補曹操破掉的褲,對居民來說,家中的碗能夠派上用場,黏在廟裡似乎也是一種福氣。
故事後段還特地介紹交趾陶、剪黏的材料及製作方法,甚至旅行導覽,建議讀者可以到台南佳里的震興宮看葉王的交趾陶及金唐殿看何金龍的剪黏。這絕對值得帶孩子前往一同感受工藝之美,尤其故事中介紹了「槓槌」及「甲毛」這兩種工法,「槓槌」是將瓷片剪成火柴棒狀,「甲毛」則是剪成細毛狀,這兩種技法都可以在這些廟宇看到。
透過這本故事書或許能激起成人的孩子觀賞廟宇的建築及裝飾,像是我們也前往台南學甲的「慈濟宮」,看到了葉王的交趾陶(葉王交趾陶博物館)及金龍師傅的剪黏,下回再前往震興宮及金唐殿欣賞。
來看傳統工藝:台南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佳里金唐殿何金龍剪黏(12.8ys)
▲何金龍剪黏大師作品,位於台南學甲慈濟宮
※本文發表於親子天下「閱讀頻道網站」【Selena的讀寫日記】。
書名:《曹操掉下去了》(這本書也節選在七年級的國文課本)
文:王文華(著作還有《半個老大》、《真假荷蘭公主》、《鄭荷大戰》)
圖:陳狐狸
出版社:巴巴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初版一刷,2015年8月初版三刷
適讀年齡:3-7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己讀
延伸閱讀:
【村裡的孩子12】《劍獅出巡》。創意紅包DIY
小孩閱讀中國經典故事。《怪怪龍捲風》《鹹魚變神明》
添加「愛」的美食。《食神小饕餮》
左右童書館:《貪睡的穿山甲 犁頭店的故事》
嘉義新港板頭村「交趾剪粘藝術村」(下):板陶窯馬賽克DIY(5.10ys)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