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藝術事件簿:生活裡的美感教育 帶孩子當角落策展人(2016.07)
常常有許多父母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美感,總讓我不知該如何適當的回應,這其實是自然不過的,是沒有標準的,無須大費周章刻意栽培。所以,書寫這篇文章時,我是多麼的小心,因為實行美感教育聽來像是正面又像是負面的用詞,一不小心,會讓人覺得高高在上、無法接觸。當我下筆寫這篇文章前,和Doch老師討論多次,我們討論到,若要孩子欣賞生活中的美,進而發展出自己的美感時,往往都是從一顆細膩敏感的心開始,而且也從生活中每一處的角落出發。這一期的專欄,我想分享的,就是「美感教育就從角落開始」。
以下為親子天下(2016.07)「藝術事件簿」專欄的文章內容:
……………………………………………………………………………..
生活裡的美感教育 帶孩子當角落策展人
文:selena 洪淑青
十多年前,我曾在中山大學教務處工作,常常有許多學生站在我面前,申請成績單或是辦理休學等學籍資料,我總是得花一些時間協助他們處理這些事務,每當學生站在我面前等待時,只能無趣的對著我發愣。我心想,這等待時間用來發呆實在太可惜,若是讓學生有個注目的焦點,應該會是個不錯的過渡時間。於是,我訂做了一塊一尺見方的不銹鋼板,左下角請人蝕刻一排字:TABLE GALLERY,鋼板上再蓋上一塊厚度0.5公分的透明玻璃。我計劃在櫃台上設置一個桌上型的角落「畫廊」,定期向藝術家邀展,展覽期間作品就放置在這不銹鋼板上,這成了我生平第一個「藝術行政」經驗。出發點很簡單,就是要讓學生在等待時間內,注意到這個近在咫尺的角落。
我陸續邀約幾個藝術家朋友,希望他們能提供一件作品供展覽(一次展出一件),身為展覽空間主人的我,專業的標示作品名稱及創作自述,儼然是個毫不馬虎的展覽空間。藝術作品放置在櫃台,首先吸引的是整日與我相處的同事,他們好奇著為何我這樣做,接著,每天來到我面前的學生不再發呆無焦點,常常把目光聚焦在TABLE GALLERY上,有時他們會問:「這是什麼?」有時會好奇展出的藝術家,甚至有些時候我得為藝術家解釋作品。
TABLE GALLERY不僅改變了辦公室的工作氣氛,也讓站在我眼前的觀者,開始隨時注意是否換展了?這個角落就這樣悄悄的為許多人添增了嶄新的視覺經驗。
美的感覺是個人化的,美感的培養不在於迎合別人的感受,而是能面對自己的特殊感受,讓它有充分發揮的可能。只是有時過於遲鈍的感官需要被提醒,就如我時常會分享對眼前風景的沈醉,讓女兒知道,我正感受到一股特殊的氣息緩緩靠近我;就如當時的TABLE GALLERY也默默影響他人,帶來不一樣的氛圍,這些其實就是間接刺激著人們對環境的敏感度。
我們不需要進入美術館,在生活中就能產生對美的欣賞,那是一種詩意的感受,隨時注意周邊的變化,觀察大環境及細節的整體性與特殊性,其實就能從中體驗到自己感覺的特殊角度。當我們漫步在大自然之中,可以邀約孩子一同觀樹、看花,感覺風吹過來,聞聞大地的味道,這些看似簡單的欣賞大地之舉都是美感萌發的途徑;而在生活空間裡,細細觀察這些建築內外的不同,敏銳感受及重視居住的環境,並試著營造不一樣的氣氛,這也是一種欣賞美的落實與練習。
或許,我們可以從家裡的角落開始練習,就如我辦公桌前的角落。
▲zoyo開始整理她負責的角落。
我問問女兒:「妳們感覺到我們家有哪些角落很不一樣嗎?」平時對自己的家瞭若指掌,忽然被媽媽這麼一問,她們露出一種虛擬搜尋空間的發想眼神,我們討論出幾個家中角落,廁所、客廳牆、陽台、樓梯間、門口……等,她們才慢慢感覺到,原來習以為常的地方有爸爸媽媽刻意安排的布置,融入他們個人的風格擺設,一種讓自己看了很舒服並且慢慢的讓身旁的人也產生共鳴的布置方式,而這些角落往往隨著心情、季節、家裡的故事有些調整與更動。
角落的擺設就如展覽空間,可以隨著時間、情緒作調整,展示著自己的喜好與品味,而這些刻意安排的角落其實也提醒著我們,隨時注意居家的整潔,因為角落需要時常調整、維持,過多不必要的物品都得斟酌進入家中。我告訴女兒:「角落布置是需要時時注意的,甚至得考慮周邊物品的質感、形狀、燈光、色彩協調性,有時還得融入一些個人喜好與情境。」然後,我給雙胞胎女兒zozo、yoyo兩人不同的任務,她們各有一個家裡的角落得練習擺設與布置,那原已有爸爸媽媽的擺放方式,如今交給她們,讓她們做角落的主人,重新為這些小地方注入新的感覺。
▲zozo的簡單分類,木頭質感的與彩色的。
zozo負責飯廳的一個角落,她大刀闊斧的改變原有的擺設,把兩個橫擺的書櫃調整成上下疊放,接著,把櫃子上的物品全部取下,開始慎選需要擺放在這裡的東西。她直覺的將顏色鮮豔的物品放在一起,把木質的裝飾品及小時候的木頭作品放置在櫃子上方,她不僅考慮到色彩,也考慮了材料質感的協調性。另外,她還將常閱讀及使用的書籍、光碟影片收納整齊,一眼望去,十分整齊。看她這樣認真考量,並且有勇氣的無懼成人原有的想法,真的很不容易,在zozo自己的美感天地裡,「自信」是重要的元素。
yoyo負責鞋櫃上方以及客廳一個放置雜物的桌子。首先,她非常有計劃性的找到一個短截竹段,並且細心的用砂紙磨平竹子切面,以防止使用時刺傷皮膚,這竹段是要當作小筆筒的。yoyo還擺了幾個陶質作品,而且刻意擺放成在陶偶排隊的逗趣模樣,其中還有一個陶偶啣著一枝毛筆,像是在安排一場趣味展覽似的,在擺放風格中,yoyo展現了幽默而隨興的個性。
客廳的雜物桌靠著牆邊,原來是用來放置家中的鑰匙小物,yoyo利用問號掛勾拴入牆面,讓五、六個鑰匙圈整齊劃一的排列好,這像是一種暗示,告訴我們:「這裡是鑰匙的歸處。」
在《擺放的方式》(行人出版)一書中寫著:「擺放物品通常傳達了某種意義,物品怎麼擺不單單是一種審美的表達,更是一種溝通的行為。」在此,yoyo以她的擺放方式與家人間接溝通。
yoyo還選擇一個暗色的陶杯當作筆筒,放置在桌上,而且連放入筆筒裡的筆都刻意選擇黑色、褐色的色彩,使得整個角落的顏色更協調了。
整理角落的過程也激發了我們成人動手做的欲望,我們被孩子的角落美學所觸動,找出家中存放的漆料,考量了燈光與氣氛,還有居於兩側,孩子所營造的角落氣氛。我們帶著嘗試改變的勇氣,充滿行動力的將家中某一面牆重新粉刷與布置。家裡只不過是一些角落看起來不同以往,卻為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的感覺。
整理完家中共同區域的角落後,我請女兒回到自己的書桌前,也為她們書桌前的公佈欄做些調整。這是她們私人的區域,無需考慮到家中每個人的使用狀況,因此更是隨心所欲。女兒重感情,用相片布置公佈欄,不僅有許多成長過程的照片,還有與同學的大合照,另外,還展示了喜愛的物品及作品,這個牆面想必讓她們更有情感了,隨時會牽動著情緒。
透過一家人的討論與整理活動,我們在自家的角落裡,建立彼此認同的美,這過程讓我們沈入情境中,彼此有了交錯的感覺及視野,也因為如此,我們能夠在小小的角落裡,享受那美好而確切的美感氣氛,美感教育就從角落開始吧!
延伸資訊:
親子天下,Link!FB!
更多專欄文章,Link!
延伸閱讀:
【專欄】藝術事件簿:台南南科國小╳南藝大 廢物料 打造學校閱讀區(2016.05)
《親子成長季刊》文章收錄:你看!這個東西! 如何與孩子們一起「看」(世一出版社)
【畫。話】與生俱來的,就讓它留下來
【畫。話】讓他試著自己找出路
【畫。話】「天才」是保留下來的
《孩子們,玩創作》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隨時隨地啟動創造力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