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台東卑南文化公園:考古現場、月形石柱(7.5ys)
十年前工作的時候,來過卑南文化公園的考古現場,也步行到附近的月形石柱區看石柱,百思不解為何會這樣?十年後,我帶著孩子來到這,想讓她們看看這奇怪的石柱,到底它是怎麼被立在這裡的?
一月二十日,二〇一二,Day 4
考古現場
卑南文化公園雖稱為「公園」,但它應該是最有研究價值、最有歷史份量的公園了。除了設置展示廳推廣教育外,園區內更有實際的考古工作,在考古現場裡,你可以看見真實的史前遺跡,考古人員細心地標示挖掘出來的珍寶,讓在展示廳上了一課的旅客馬上有戶外教學,親臨現場的感覺。
「目前考古現場所發掘呈現的主要現象是住屋的遺留。住屋上部的結構物已不復存在,只遺留礫石堆砌而成的砌石牆,局部地區砌石牆明顯可看出長方形的格局。屋內由板岩石板舖成的舖面,迄今仍然保持平整完好。住屋後方,有數個近似圓形的砌石圈,應是昔日儲物的空間。由垂直板岩石片直線排列而成的遺構,可能是作為排水溝用。現場還可看到一個凝灰岩大石臼,推測是舂搗的用具。昔日的生活用具及裝飾品,散見於文化層中。其中由陶容器破損而成的陶片最為普遍,雖然數量繁多,卻甚少見到完整者。其他陶器如陶紡輪、陶管珠、陶環等,石器如石錛、石鑿、石針、石鏃等,以及玉質裝飾品如帶穿石棒、項飾、管珠、玦形耳飾也偶有發現。」
以上文字摘自「台東台灣史前博物館」官網。
月形石柱
再往前走走一小段路,就可以到月形石柱區。
早在一百年前,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先生就曾到卑南遺址與石柱合照。1920~1930年代之間,鹿野忠雄先生描述在卑南有數不清的石柱。(只是為什麼現在都沒有了?)
考古學家推測石柱可能是住家建築的一部分,用來支撐房子當作柱子,只是比較讓人疑問的是,石柱的材料是來自遙遠的中央山脈,它是怎麼來的?順著溪流運到部落?還是石柱有其它的用途?
總之,在十年前我看到這石柱時,真的很震撼!我一心想著這石版是怎麼立在土裡的?不會傾倒嗎?十年後的現在我再度前往時,不知為何覺得這石柱變小了?是我長大了嗎?真的好奇怪。
延伸資訊:
卑南文化公園,Link!
Open Time:
週二~週日(週一休館)
Am 9:00~Pm 4:45
全票30元,半票15元(孩童120公分以下免費)
Pm 4:30入館免費參觀,寒暑假週一不休館
▲zoyo很認真地唸說明
2012冬往台東去
來吹太平洋的風(7.5ys)
【鐵馬行】台東森林公園:琵琶湖美呆了(7.5ys)
台東小吃、煮溫泉蛋(7.5ys)
【民宿】台東「有時回家」:真像是自己的家(7.5ys)
台東池上。萬安社區慢慢走(7.5ys)
是山是海,花蓮六十石/台東都蘭鼻(7.5ys)
【民宿】台東長濱鄉「阿朵避Adobe」:透徹的黑與紫(7.5ys)
【民宿】白日的「阿朵避Adobe」,剛中帶柔(7.5ys)
【餐廳】台東長濱鄉「長濱100」(7.5ys)
【Video】台東長濱鄉海邊:送海膽回大海(7.5ys)
【寫生】台東宜灣長老教會(卡片教堂)(7.5ys)
台東帆布行:有條紋色彩的塑膠帆布
【博物館】台東卑南文化公園:好難的學習單(7.5ys)
【博物館】台東卑南文化公園:考古現場、月形石柱(7.5ys)
「2012冬往台東去」漏網照片集(止)
延伸閱讀:
基隆和平島公園:天然泳池、奇岩怪石、琉球漁民慰靈碑
【博物館】台東「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室內篇):小學生愈大愈看得懂(11.6ys)
難懂的遠古時代:南科正在挖掘的「灣港南遺址」(6.8ys)
台南左鎮「菜寮化石館」(6.5ys)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新文英碼頭、紅樹林保護區、布秧谷考古博物館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