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無支配】搭船至七股沙洲,採文蛤
兩個月前的冬季末,才戴著毛帽、穿著羽絨外套來到龍山漁港,搭觀光船遊七股潟湖。兩個月後溫熱的春末四月,我戴著透氣防曬帽、穿著薄外套阻隔紫外線,一前一後兩種氣溫都體驗了。
四月十四日,二〇二五
「無支配」踏查課程終於走到最後一站,爬了龍麟山步道、刣牛湖山,上了鄒族茶山部落,走了嘉南大圳、嘉南平原的育苗場,這次終於到了出海口。
▲搭船前,先去烤蚵
搭著觀光船遊七股潟湖,再到網仔寮汕踏浪,這行程還包含烤蚵,看來是最樂開懷的一次上課。上回沒有為烤蚵拍照記錄,這次可有好好拍。
一到龍山宮就看到漁人老師蔡大哥的大哥,姑且稱他為「蔡大大哥」,他告訴我們,預約下午出海的朋友可以先去烤蚵,原來是可以這樣調整的。我們原有一行小事報的夥伴,以及早到的無支配三代生,恰好到「龍亨觀光」的烤蚵區享用蚵仔,順便點了外食進來。(龍亨觀光內有七股各家餐廳、小吃店的菜單,供客人點食外送來)。
▲【台61線】
說也好笑!我們有好幾個人對海鮮過敏,包含我也正在起疹子,我們可是先吃藥再吃蚵,就是貪嘴啊。
午後一點半,穿上救生衣,觀光船從「六成大排」起泡泡出航,經過六成水門,又經過頭頂的【台61線】,接著就進入了台江公園的七股潟湖,這裡插滿一根一根的水管,是棚架式養蚵基樁。養蚵的方式有「棚架式」及「浮筏式」,「棚架式」又分為「棚架垂掛式」及「棚架平掛式」兩種,潟湖都可以看得到!
因為多回來到七股,查詢資料也才知蚵=牡蠣=生蠔,不同的養殖期,而有不同大小。這次的解說員是阿暖,她告訴我們,蚵一年可收成,生蠔要二至三年,而這導出了另一個知識。
蚵的天敵是什麼?以生物來說,就是蚵岩螺與黑棘鯛;天災的部分就是颱風與地震,這兩種天災在台灣島嶼是常見的,所以絕無法野生養成生蠔,時間拉愈長,風險愈高。
七股潟湖之所以較無外海浪大,主要也是因為外環的青山港汕、網仔寮汕及頂頭額汕使浪平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網仔寮汕」,為何稱為「網仔寮汕」?有兩種說法,一為沙洲上有許多漁民在曬網,二為沙洲上有很多蚊子,台語發音下就變成「網仔」寮汕。
▲短趾和尚蟹
▲木麻黃的葉子(尖端分岔)
▲勝利黎明蟹
一上沙洲,我就明白上次沒注意到的那個藍色螃蟹雕塑,原來就是「短趾和尚蟹」,牠藍藍的甲殼身體非常漂亮。上岸這時間恰是退潮開始,一群一群的短趾和尚蟹在紅樹林區覓食。牠們小小藍藍的,真的好可愛。阿暖也和蔡大哥一樣,介紹了木麻黃,而這些木麻黃是在1915年栽種的。
▲漁人老師蔡大哥與小事報場勘組合照
▲蔡大哥傳授採文蛤方法
▲還遞給我好幾顆
採野生文蛤
穿著青蛙裝的蔡大哥突然出現在沙灘上,原來他正在採野生蛤仔。記得兩個月前,東北季風還刮得勤,那次的浪很大,沙灘面很小,現在退潮,看見大片的沙灘。出發前,早知今日會有加碼的「採文蛤」活動,我興奮異常!實因從未踩過文蛤,甚至不知道如何進行?!
蛤蜊主要棲息在潮間帶或是淺海沙質的海底,原來只要配合好潮汐,在夏季可以採野生文蛤,今天恰好讓我們碰上退潮開始的第一、二個小時,站在網仔寮汕沙攤上擺動身體,腳掌緩緩下陷,就可能踩到硬硬的文蛤,所以應該是「踩」文蛤才是啊!但其實是有工具的,挖蛤耙在沙地上刮會比較快,如果沒有工具,就當作是運動兼採文蛤。我實在很遜,只有一大一小的文蛤,蔡大哥給了我好幾個。想想,這真是大海的禮物,不用付費的。
同樣的,在這個場域有一場肢體即興創作,這次他們要假裝自己是蛤仔。
【大海來的禮物】2025.04.16
從產地到餐桌
從七股網仔寮汕 到 愛之晚膳
沙裡的文蛤 不是文革
盤中的麵 不只是麵
【2025無支配】小百岳NO.70刣牛湖山:他們採青梅又在稜線上肢體創作 【2025無支配】茶山部落採收五節芒|烤肉開趴|茶山大橋下的肢體即興創作
【2025無支配】跟著楊宏裕老師走水圳之路|曾文溪中下游水之線
【2025無支配】龍麟山步道|王爺崙山|石松子山:山上的肢體即興+玉井買水果果乾
更多「Isonomia無支配」課程,Link!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