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七股潟湖】白蚵如丘、聲源豐富的龍山村
〈剝蚵聲〉
沿海沙洲小漁村,成堆蚵殼造地景,積堆一座小山丘,白灰中混有亮彩光,是孔雀蛤發亮著。
「叩叩叩」扁刀剝開殼,蚵仔在裡頭,剝蚵刀與俐落阿嬤合作無間,演奏一曲節奏鮮明舞曲。
是那一天,有光的那一天,說好要去七股龍山村走走,把車停在廟埕停車場,先從當地信仰中心龍山宮開始。那個下午,我聽到了外來種亞洲輝椋鳥在廟頂剪黏上逗留,高調地嘎叫;又聽到龍山漁港上空,有許多候鳥小燕鷗飛翔鳴叫;走入廟宇,更有麻雀集體入內築巢,又是另一種常見的鳥叫聲,這雀聲是不是融入神明答應入厝居住的喜悅感?
龍山漁港的水紋淺淺波動,我站在漁港邊望著筏,廟口招攬搭船的大哥告訴我,往村子裡面走可以看螃蟹。我望著漁村的平房,湧上一股熟悉的感覺,那些房就如我兒時居住紅毛港的平房。
走了幾步,一隻龍山狗盡責地「汪」了幾聲,他的主人正坐著塑膠矮椅上洗著海貨,我打聲招呼,看見處處都有蚵殼堆放,一堆一堆的灰白山丘。
然後,立體的敲擊聲吸引著我,我走近一民宅戶外,一個阿嬤正忙著,一堆濕漉漉的蚵似乎剛從潟湖剪回來,疊放在黑色的塑膠籠,阿嬤正在處理這些蚵殼,她似乎在挖開它們。那帶著土泥的蚵殼要怎麼剝開呢?阿嬤戴著手套護手,手握著一支特殊的扁刀,可剝開殼、也可用力敲,這「叩叩叩」的聲音來自一把叫做「工刀仔」的扁刀。我看得入神,指著一個漂亮七彩的貝殼,問那是什麼?原來是「孔雀蛤」。我又與幾個長輩學了幾句帶著海味的台語,然後也驕傲地說自己來自漁村。但我家鄉紅毛港沒有潟湖、沒有養蚵,只有室內養殖蝦苗。
▲孔雀蛤在中間
▲非常重的蚵串,2025.02.15
告訴我有螃蟹的蔡大哥也來了!後來我才知道,剝蚵阿嬤是他的母親,他帶著我去看螃蟹,親切地為我們介紹螃蟹。蔡大哥展示處女蟳,並告訴我們辨認公母從腹部可以看出:
公蟹:腹部的蓋子是尖的三角形
母蟹:腹部的蓋子較似橢圓形
處女蟳經由交配後,不再是處女,會叫「紅蟳」。
▲公蟹
▲母蟹
▲魔鬼海膽
上完了螃蟹課,看見一旁遊客歡樂地在烤蚵吃蚵。這個養蚵的龍山村聲源豐富,所有的聲音交雜在一起就能告訴你,這個村子在忙些什麼?它們是個有活力、有海風吹拂的村。
延伸閱讀:
【來去七股潟湖】龍山宮的黑琵、虱目魚剪黏|樹子脚寶安宮代天府的白鶴仙師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