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台南「億載金城」護城河巡一下(15.5ys)
上學期末最後一天,高中生休業式只有半天,賺到一個難得的半天假,雖然隔天我們就要往花東旅行(參見:「2020花東陰雨綿綿三日遊」),還是邀約著左右姐妹去台南市走走,因為近來整理著多年來「福爾摩沙寫生計劃」文章,正著墨於九年前拜訪億載金城一文,稍加增添歷史資料,心想想著,竟這麼多年沒有再訪億載金城,這可是台灣第一座西式砲台啊!於是,萌生帶著女孩重返二鯤鯓砲臺的念頭。
一月十六日,二〇二〇,午後,天氣溫,光線柔和,zoyo高一生
女孩與我走在微微涼風吹來的砲台,遙想著古老從前,不遠之處就是海,砲口正對著外處,防著敵軍來襲。我們懷念著九年前寫生的回憶,還有拍微電影的畫面及八年前與姑婆、丈公看大砲表演,每一幕都歷歷在目,唯一不同的是,我們比起多年前更用心觀察這裡,不像當年只沉醉於親子之樂。走著,看著,仰頭望樹、目向遠處,欣賞砲台設置的建築美感,不禁感覺這裡真的好幽美。
▲以前拍考古記,有在這裡呢!
也許是休業式之故,好多穿著制服的小學生來到億載金城,小學生來這裡是最適合的,因為在高年級的社會課有提到這砲台,親臨此地更能透過地感感受19世紀末臺灣的處境。
▲1933年的億載金城,出處: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清朝派沈葆楨來台處理防務,沈葆楨開始調整並規劃行政區,除了建立恆春城(參見寫生47),還建設海防工程,聘請法國工程師設計,在府城二鯤鯓設置砲臺,屬沙洲地形的二鯤鯓並無當地建材可運用,於是拆卸位於一鯤鯓的熱蘭遮城的紅磚及石材,用小船裝運到二鯤鯓以供使用,1876年台灣第一座西式砲台完工了,稱之為「二鯤鯓砲臺」。
我們仰頭看看沈葆楨題字的「億載金城」,一旁年代寫著光緒元年,即西元1875年。另一頭寫著「萬流砥柱」,原應為成語「中流砥柱」,因為要對仗外城門門匾的「億」字,所以改為「萬」。
▲右側就是稀稀疏疏的木麻黃
走在土堤上,一旁大樹高聳,Doch喜愛的木麻黃還是最受我們留意注目,護城河像條緊緊守護的腰帶環繞著城。我們從高處往下看,綠樹、河水構成美麗的畫面,還有金黃色的閃閃金光灑落在河面上,加強了這幅風景畫。
女孩嚷著要去踩船遊護城河,一次100元就能繞外城一圈(踩船時間約半小時,但船家不趕人),賞景兼作運動似乎讓zoyo很心動。想起七歲時去花蓮鯉魚潭,為了一顆浮球,zozo也拼命踩船。這回我們兩組前進,我堅持選黑面琵鷺造型的船,同樣可以偷懶不踩船,就可以輕輕鬆鬆得繞一圈。這護城河的水是外海引進,可以看到魚、海草,甚至有新聞報導五、六月可看到水母,而這天,我們還看到小白鷺在岸邊盡情得吃魚。
下回再訪億載金城不知又是幾年後?要不是Doch提醒我,等下次再與女兒划船可能更多年後,驚喜後,決定還是保握時光行動吧!這天下午,就在護城河的保護下,我們巡河互樂,再一次沉醉於親子之樂。
▲歲月真的會改變人啊!
我們曾在億載金城拍過小小微電影:
這裡有沈葆楨的銅像: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