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柳營「劉啟祥故居/美術紀念館」:農村裡的洋樓
已是初春三月份的事了,那天還吹著冬末殘餘的寒風,女兒說,得在家裡讀點書,不打算在假日與我們同行。我裹著厚衣和另一半信誓旦旦的說,我們來遊走台灣小鎮,落實「一鎮一館」的計畫,這誇口的龐大計畫就像當年對著六歲的女孩說,「我們來實施福爾摩沙寫生計畫」,我們的確也辦到了,一走就九年。而這「一鎮一館」計畫能否走下去呢?就先當作散步的小旅行吧!
第一站要去哪兒呢?就去近來剛整修完畢的台南柳營劉啟祥故居,現在它叫做「劉啟祥美術紀念館」。
▲車站停車場的一株蒲桃。
三月二十四日,二〇一九
內心定的「一鎮一館」計畫,是想從鄉鎮的市中心(車站)開始步行,走到當地的博物館或是地方文物館參觀,藉由步行的方式慢慢接近這個地方,這或許就如路上觀察學的視角一樣,帶著探險觀察的心情出發。
▲柳營路上民宅
在《空間物種》這本書「城市」篇裡有一段話這樣說:
對於這些走馬看花的城市,我們經常留存在記憶中一種莫名奇妙的魅力,那回憶還包含了我們的猶豫,我們遲疑的步伐,我們不知該看向何方的目光⋯⋯。
走在一個陌生的小鎮上,的確帶著猶疑不定的心情,忍不住拿起手機,定位並搜尋地圖,我們好像沒有迷路的勇氣,好像在「時間有限」下選擇了走最精準的路,但其實如果不小心誤入錯誤的路,不也在錯誤中另得一種城鄉的野味,一種不在既得路線中的驚喜。
這一段柳營的散步之路,我們就走亂了幾回,學習沈穩,按耐著不安,多和柳營認識並妥協。
在《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遠足文化出版 )中說到,柳營舊地名的來源有二。在1920年,尚未將地名更改之前(這一年日本政府覺得很多台灣地名不雅而改名),柳營舊名「查畝營」,是鄭家軍負責清查田畝的部隊屯駐在此,因此稱為「查畝營」。另一說法,則說此地是鄭家軍二十八宿中的「女宿鎮」,所以俗稱「查某營」。
我們從柳營車站開始,在停車場停好車後,發現一旁有一株開花結果的蒲桃,忍不住拍了照,是個好兆頭。在簡單看過車站後,開始往劉啟祥故居方向前進,途中看到了一間洋房,正面牌坊寫著「穎川陳」,於大正八年(1919年)。回到家後查詢是「陳貞法古厝」,它肯定也會被歸列為歷史建物的。
▲大路邊的小葉欖仁樹
我們還走過店家集中的市中心,還有紅磚屋小巷,不知是走對的路還是走亂的路,不管如何,都是屬於柳營的道路。
約莫二十分鐘吧?我們到了一棟美麗的洋房,如果沒記錯,十多年前我們曾經經過,看見它殘破的樣子,那時想著,這麼美的房子應該要整修才是!
▲白蓮霧
這棟美麗的房子外表白黃兩色,相當搶眼,從大門走進去要一分鐘,門外的小葉欖仁樹正開滿花穗,引來許多蜜蜂。一棵高大的蓮霧樹在庭院裡,我看見幾顆可愛的白蓮霧,想起紀念館介紹的影片中,劉啟祥之子—劉耿一畫家,說起小時候媽媽與他們玩湯匙托小蓮霧平衡走的遊戲,這個日本媽媽好可愛,用自然趣味的遊戲填滿孩子的童年。
▲右方這棟以前是劉啟祥畫室,現在是咖啡館
▲庭院魚池
▲從後面看
「劉啟祥美術紀念館」稱為「頤樓」,在柳營看到這樣的洋樓真的很特別,不用多猜測,也可以知道一定是個望族家產,套句現代話,這就是一棟豪宅。
▲上樓瞧瞧
▲二樓
樓梯設計在房子的中央,那幾乎是政府機關才會有的格局,另外,寬大的陽台鮮少有住家如此幸福,那可是轉換心情、喘口氣的地方,在半個世紀前,台灣的生活要在陽台望向遠處、喘口氣是多麽奢侈的生活節奏啊!
劉啟祥(1910-1998)於1910年出生柳營,13歲時就前往東京就學,那正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最開放自由的大正時期,其就讀的青山學院中學部注重獨立思考,是學風自由的基督教會學校,而後又讀文化學院美術部。1932-1935年之間,劉啟祥前往法國巴黎生活,這段時間他幾乎都在羅浮宮臨摹名畫。戰後,他回到台灣,遷居高雄。由於他長年旅居日本、法國,整個青春都在新興、前衛藝術之中。
紀念館裡收藏他的畫作,也有對頤樓及劉啟祥詳加介紹,如果到柳營來,一定要來看看這望族的家。
走路回到車站,此時廟宇的放誦頭廣播器喊著:「某某某妹妹,你媽媽叫你趕快回家」讓我想起,原來點心麵張君雅廣告演的劇情現在還有,就在台灣純樸的鄉村廟口進行著。
後記:劉啟祥於1923年赴日就學,而台南新化楊逵文學家約1925赴日,兩人同在大正時期在日學習,受到許多自由學風的薰陶。
和洋折衷建築還有:
【寫生】嘉義朴子「東石郡役所」:一棟紅磚建築的警察局(14.2 ys)
※2019.12.26紀錄:後來,我們來這裡寫生囉。
【寫生】台南「劉啟祥故居」:坐在地上畫(15.4ys)
延伸閱讀:
百年情書 文協百年特展:百年前知青們的熱烈情感(展期至2022.01.02)
【專欄】藝術事件簿:島嶼的路上觀察:即興創作的親子旅行(2017.03)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