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昆蟲生態觀察

木棉花開,眾鳥春宴:黃鸝、紅嘴黑鵯、栗尾椋鳥

木棉花開,眾鳥春宴:黃鸝、紅嘴黑鵯、栗尾椋鳥
每年到了三月,橘紅色的木棉便像炸彈似的,一朵一朵輪番盛開,整棵樹都成了橘紅色花朵的展示櫃,豔麗的掛在枝頭上,也許是開得太火紅,霸氣凌人,樹幹英挺,被稱為「英雄樹」,和十一月開粉紅色花的美人樹,成了春秋相隔的英雄與美人。原產於印度的木棉,每到春夏兩季可忙碌,三月開花,四月結果,五月碩果迸裂,白色棉絮四處飄散,成了五月雪,而這也是過敏族的惡夢開始。

紋白蝶長大記:從卵、菜蟲、蛹到羽化

紋白蝶長大記:從卵、菜蟲、蛹到羽化
▲有蛹、蛹殼、剛羽化的紋白蝶。 左右女孩三歲時,曾自創怪異的毛毛蟲,zozo發現一種叫「急急蟲」,她說急急蟲總是很急很急,而yoyo發明一種叫「吃吃蟲」,因為吃吃蟲很愛吃東西。童年時期,她們可沒有真正養過毛毛蟲,細部觀察過蟲兒的一舉一動,直至高中自己種菜,發現小白菜上的小菜蟲後,才興起養菜蟲的念頭,這一養,竟從卵、菜蟲、蛹到羽化,整個長成過程都仔細觀察了。

鷹:黑鳶、大冠鷲、鳳頭蒼鷹

鷹:黑鳶、大冠鷲、鳳頭蒼鷹
▲yoyo繪圖。(16.3ys) 在小事報「小事一樁」NO.003(2020.11月)投了稿,寫了一篇:〈鷹〉,還請了yoyo幫我畫插畫,把這些鳥看到的猛禽用短短的字句表達。 「小事一樁」是由曾經參與「小事報——安業刊」、「小事報——曾文刊」共同的夥伴持續創作的介面,讓我們的小小報持續發刊。

《法布爾的微觀世界》昆蟲記繪本風

《法布爾的微觀世界》昆蟲記繪本風
法國昆蟲行為觀察學家——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是許多昆蟲愛好者的啟蒙老師,一生貧困的他雖沒有過多財富,但堅韌的研究精神就是最富有的資產,他細膩的觀察力及豐富多感的文學筆調,寫出昆蟲的世界,其巨作《昆蟲記》影響著後代許多人,拉近人與昆蟲的距離。

《翠鳥》我也深深被翠鳥所吸引

《翠鳥》我也深深被翠鳥所吸引
猶記得,第一次見到牠,就被牠一身時尚華服所吸引,二〇一三年,和女兒執行「散步水圳邊」計畫,我們在嘉南大圳的善化支線首次看見這藍色的鳥兒,身形迷你的牠飛功一流,抓魚神技簡直是日本忍者級,閃速的讓人無法輕易觀察,更別遑論用一般相機拍下牠,一身藍色羽毛的牠像是琉璃裹身的鳥,在河水上來回穿梭,點綴水上風光。

時尚水鳥高蹺鴴

時尚水鳥高蹺鴴
冬,十一月,於台南官田。 中秋過後一兩個月,台南官田的菱角已慢慢採收,可看到農民穿著青蛙裝在菱角田裡忙碌著,有時也會看著他們滑著小船,全神貫注的採收,毫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

《鳥的感官》鳥的感覺真的和我們想像的一樣嗎?

《鳥的感官》鳥的感覺真的和我們想像的一樣嗎?
秋末,雨水少,門前的小河水位漸低,引來愛吃魚的小白鷺,牠飛來飛去,偶而用一種像是感冒沒好,沙啞如破銅爛鐵聲音的叫聲畫過寧靜的白日,忍不住想說,這麼美的鳥兒還是不要發聲好了。我在屋內想著,到底為什麼牠會想鳴叫一聲?有何用意?牠知道自己的叫聲很不受人類歡迎嗎?想到此,我發覺自己用一種人類的姿態去想像鳥類,鳥類可能不這麼想吧?!

念 庭院倒下的相思樹

念 庭院倒下的相思樹
女兒zozo七歲時曾經告訴我,家裡就像是一座鳥園,可以看到許多鳥在樹枝上。 我明白,你引來的鳥禽非常多,即便僅是那城市三鳥,白頭翁、綠繡眼、吱吱喳喳的麻雀。若細想,還有朱頸斑鳩是常客,翠翼鳩漫步在樹下,五色鳥站立在枝葉下乘涼,紅嘴黑鵯雙雙對對,有時成群赤腰燕環繞飛過,或是小白鷺望著你發呆,今年更有過冬的黃尾鴝與你作伴,我知道,只要有你在,鳥兒就會來。

《哇!公園有鷹》看看鳳頭蒼鷹住在都市裡

《哇!公園有鷹》看看鳳頭蒼鷹住在都市裡
在書店發現了何華仁老師的新書——《哇!公園有鷹》,我迫不及待地與女孩分享,並且問她們,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共讀過的《小島上的貓頭鷹》?那是一本木刻版畫非常好看的繪本,那時因為共讀而興起到蘭嶼旅行的念頭,可惜卻遲遲未成行。如今看見何華仁老師新作,依舊用版畫刻畫出公園裡的都市鳥,讓讀者可以輕易的看見隱藏在我們環境中的各種鳥類,其中,以近十多年來移居都市的鳳頭蒼鷹作為主角,何華仁老師把都會中的公園景色、鳥類...

小葉欖仁樹與蜜蜂群

小葉欖仁樹與蜜蜂群
▲右側為一排小葉欖仁樹,2013.01.05,此時zoyo小學三年級, 8.5ys。 對大樹頗有感情的我,總是想到小時候在黃槿樹下玩花玩葉,有時摸摸大樹,仰頭看一看它,這些回憶是養分,使得我曾把這些童年往事寫在自己《不趕路的親子休日》書中。今天想來説說的是小葉欖仁樹,長相如雨傘的小葉欖仁樹,原產於非洲馬達加斯加,1966年引進台灣,現在是常見的行道樹。